致敬大慶遺體(角膜)捐獻者:留下雙眼看人間

留下雙眼看人間

遺體捐獻志願者及家屬、大慶眼庫等120餘人清明祭奠遺體(角膜)捐獻者


致敬大慶遺體(角膜)捐獻者:留下雙眼看人間


家屬為逝者擦去照片上的灰塵。

4月4日,清明節前夕,為了緬懷遺體(角膜)人體器官捐獻者,讓胡路區紅十字會聯合市紅十字會和各縣區紅十字會在杜爾伯特壽山公墓舉行了“生命如花——2019大慶市遺體(角膜)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活動”。遺體捐獻志願者及家屬,還有大慶眼庫、大慶醫專、鐵人學校、大慶百湖中醫院、快樂志願者協會和其他組織的志願者等120餘人參加了活動。活動中,大家為遺體(角膜)人體器官捐獻者敬獻上了鮮花。

牆壁上的名字已有44個

遺體捐獻者紀念碑坐落在壽山公墓,落成已經8年。紀念碑後側的牆壁上,刻有成功捐獻遺體(角膜)的逝者名字。

2013年,這塊牆壁上只有11個人的名字。如今已有44個名字:張德福、李樹清、吳延學、梁麗香……年齡最大的捐獻者84歲,最小的捐獻者僅4歲。

活動現場,張豔麗為已逝的母親唸了一封家書:“您說,您是個小人物,來時沒有驚動誰,走時也要悄無聲息。您說,您沒有留下什麼財富,唯有視力不錯,能看到人間的美好……”

讀信時,張豔麗的手一直在顫抖,聽者不停擦淚。7年前,孫秀雲去世。生前,她成為了角膜捐獻志願者。臨走時,她對孩子說:“我要回報社會,我沒看夠這個世界,沒看夠你們,我把眼睛留下來,讓別人替我看這個世界。”

一個人帶動一群人

張豔麗是紅十字會掃墓活動的老面孔,王建華也是。王建華是遺體(角膜)捐獻志願者,每一年,她都會為大慶遺體捐獻第一人張德福獻花,擦拭照片上的灰塵。

張德福2011年5月3日去世,當天,他的眼角膜被移植給阿城的一位眼疾患者。張德福去世後,留下了患有白血病的妻子滕素花和兩個患有腦癱的孩子。社會沒有忘記張德福的牽掛,愛心團體多年來照顧滕素花和她的孩子們,王建華就是其中一個。過去,王建華陪同滕素花和孩子們來掃墓。2018年,滕素花因病去世,成功捐獻了遺體(角膜)。今年,王建華為張德福和滕素花夫婦獻上了鮮花。

每一年的老面孔不止張豔麗、王建華,他們大多是遺體(角膜)捐獻志願者和已捐獻志願者的家屬。在刻有眾多逝者名字的牆壁上,有的捐贈者名字後面沒有緊跟著下一位捐贈者的信息,而是一片空白,那常常是已經簽訂了捐獻志願書的在世親人給自己預留的位置。

讓胡路區紅十字會副會長康莉傑告訴記者,很多家庭是一起籤的遺體(角膜)志願書。只要有一個人簽了志願書,他(她)就會影響到身邊的很多人。志願者張楠、張洋都是這樣的志願者,張楠和媽媽都簽了捐獻志願書,在張楠的影響下,她的舅舅、舅媽、同學、同事6人都做了這件事。張洋自己簽了志願書後,又專程陪著爸爸媽媽來簽署了捐獻志願書,一家人高高興興地拍照留念。


致敬大慶遺體(角膜)捐獻者:留下雙眼看人間


為逝者默哀。

每個捐獻者都心有大愛

作為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康莉傑多次組織紀念遺體(角膜)志願者活動,也接觸過不少遺體(角膜)捐獻志願者,僅讓胡路區就有200多志願者。她告訴記者,每一個捐獻者都是心有大愛的人,希望做有益於社會的事兒。捐獻的初衷不同,但都是奉獻。

有的遺體捐獻者覺得,火化後,什麼都沒了,還不如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兒。

已逝的李桂英是一位教師,她曾說:“我是個普通人,沒對社會做過什麼大貢獻,死後要對社會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兒。”

有的遺體捐獻者希望,自己的病痛不要出現在別人身上。讓胡路區捐獻第一人李樹清老人患有肺癌,他說:“我把遺體捐獻了,用在科研上,讓別人不再遭我遭過的罪。”

還有的人用捐獻的方式感謝社會對自己的幫助。梁麗香說:“我活著的時候,社會上的人無私地幫助我,我無以為報,只能通過捐獻遺體的方式來回報社會。”

梁麗香2011年12月1日簽訂了遺體(角膜)捐獻志願書,當年12月19日去世併成功捐獻遺體(角膜)。

眼角膜相當缺乏

市紅十字會賑濟救護部部長張泉海告訴記者,大慶市目前的遺體(角膜)人體器官捐獻狀況是這樣的:眼角膜登記人數427人,眼角膜實際捐獻人數46人;遺體登記人數為389人,遺體實際捐獻人數為42人。

目前,大慶地區遺體的接受單位為齊齊哈爾醫學院,大慶地區眼角膜的接受單位為大慶眼庫(大慶眼科醫院)。

大慶眼庫辦公室主任劉麗輝說,大慶眼庫2017年接受眼角膜捐獻的有9人,2018年有5人,今年有1人接受了眼角膜捐獻,而目前登記需要進行眼角膜移植的患者有40人左右。

大慶眼科醫院三病區主任付彥江說:“眼角膜相當缺乏,大慶眼科醫院大約每年需要四五百片眼角膜。”

康莉傑告訴記者,捐獻失敗的例子不少見。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遺體(角膜)捐獻人和親屬間溝通不順利。捐獻者去世後,捐贈的過程是需要執行人去參與的。沒有家人的支持,遺體捐獻幾乎是不可能的。


致敬大慶遺體(角膜)捐獻者:留下雙眼看人間


敬獻鮮花。

各縣區紅十字會都可以登記

“生命如花,我們需要每個人傳遞愛與希望。”康莉傑說,她希望更多的人理解並加入到遺體(角膜)人體器官捐獻的事業中來。記者瞭解到,目前,各縣區紅十字會都可以進行遺體和眼角膜登記,居民可撥打紅十字會電話進行諮詢。

諮詢電話如下:

薩爾圖區紅十字會,4680606;

讓胡路區紅十字會,5595908;

龍鳳區紅十字會,6240950;

紅崗區紅十字會,4194992;

大同區紅十字會,6272122;

肇源縣紅十字會,8241032-8313;

肇州縣紅十字會,8522896;

杜爾伯特紅十字會,3421665;

林甸縣紅十字會,332995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