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返滬杭:帶去土雞蛋捎回肥皂條

67歲的丁民樂曾經在杭州城站鐵路招商部門工作。他是最早經歷滬杭雙城生活的那一批人,而城站則是他雙城生活的見證者。

丁先生到杭州城站火車站工作是1974年。也就從那時候開始,他成了滬杭線的資深乘客。“因為我父母的家在上海,爺爺奶奶的家在杭州,後來我的小家庭也建立在杭州。”丁先生說,“我就成了我家的專用快遞員,經常往返於上海和杭州。每次都從城站走,因為這是唯一的鐵路客運站。”

一隻小竹籃,就是當年他的行李箱。那時候,上海到杭州遠沒有今天方便,火車還在燒煤,單趟要四個多小時,一次來回起碼八個小時。

去上海的時候,丁先生經常拎著一籃子的農副產品,比如土雞蛋等,“四十年前就這麼從鄉下收集雞蛋帶進城,再帶去上海。”

“秋天到了,我放上杭州西溪盛產的火柿,還有黃岩的蜜桔……春天到了,籃子裡就會換成帶著黃泥的春筍。我媽媽一直說杭州的江米年糕比上海的好吃,我也經常從菜場買好帶去。”

從上海帶回來的則是各種工業產品:洗衣服的鹼性條狀肥皂,大家俗稱臭肥皂的,還有整封的火柴以及香菸等。“那時候這些東西都是憑票供應的,家裡不夠用。好在上海的家裡提前邁入煤氣時代,對火柴的需求大大減少,杭州的家裡還在發煤爐,需要火柴。”丁先生說。

在物流不甚發達的上世紀70年代,丁先生和親屬們就是這樣互相扶持著,讓彼此的生活充滿溫馨。

本報記者 陳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