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民聲」昔日「莊戶地兒」蝶變現代居住區

「民生·民声」昔日“庄户地儿”蝶变现代居住区

12

「民生·民声」昔日“庄户地儿”蝶变现代居住区

在青島城市變遷的版圖中,李滄東部是一個無法繞過的存在。藉助舊村改造、世園會舉辦等利好,這一區域從原本偏遠的舊村落,華麗轉身為現代化的居住區。李滄東部的變化是青島城市版圖擴張和城市化進程的一個縮影,也是青島人居環境變遷的一個例證。如今的李滄東部,已然是生活氛圍濃厚、各種配套完善的新興居住片區,居民安居樂業,一派祥和的場景。藉助青島國際院士港的平臺,李滄東部再次駛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民生·民声」昔日“庄户地儿”蝶变现代居住区

過往

舊村落遍佈低矮瓦房

城市空間的拓展離不開城中村的改造,在青島城市版圖“西進、東擴、北上”的進程中,原本舊村遍地的李滄東部迎來了發展的契機。侯家莊、麥坡、佛耳崖堪稱李滄東部通過舊村改造實現華麗轉身的典型。作為李滄東部最早一批納入改造的舊村,地理位置上相連的三個村莊歷史悠久,其中侯家莊由侯氏所立,佛耳崖起源於明萬曆年間,楊氏從尤家下河遷此立村,因村附近的山崖有佛爺廟,遠望山崖像佛耳,故以此命村。

這三個舊村莊的城鎮化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1994年的行政區劃調整後,侯家莊、麥坡、佛耳崖劃入李滄區李村鎮,仍然屬於農村。此後,李滄行政區劃再度調整,才將這三個村莊劃入到李滄區九水路街道(目前已撤銷),後於2004年統一改為侯家莊社區、麥坡社區和佛耳崖社區。雖然去掉了“村”的稱呼,但人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方式並沒有很快發生變化,這些村落依舊遍佈著低矮的瓦房,居民居住環境較差、周邊道路基本都是土路,一到下雨天泥濘不堪。

2006年,知名房企綠城拿下三個社區村莊改造項目,拆遷提上日程。 2009年,原村民紛紛回遷,與此同時,安置房旁邊的商品房被命名為綠城理想之城對外銷售。無論是商品房,還是安置房,綠城外立面統一的異域建築風格顛覆了李滄東部舊村印象,以往的村落被一棟棟“洋氣”的高層樓房和小別墅所取代。從那時開始,原本居住在三個舊村的居民搬入了現代化的小區,居住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

契機

世園會吹來發展東風

對於李滄東部來說,世園會的申辦是片區發展的重要引擎,藉助世園會的東風,李滄東部才真正實現了騰飛。 2009年,侯家莊、麥坡、佛耳崖三個社區居民搬入高樓的同一年,青島成功申辦世界園藝博覽會,主會場定於李滄東部的百果山風景區,李滄東部開始轉變成為島城生態居住區,上述三個社區成為最早一批受益村落。

在迎接世園會的過程中,李滄東部的環境、交通等配套快速改善。李村河上游啟動整治,金水路、九水路等東西主幹道相繼拓寬通車。通過兩個場景的對比,就可以看出巨大的變化:原本侯家莊、佛耳崖和麥坡是低矮的瓦房,周邊都是未經硬化的土路,旁邊的李村河也是雜草叢生。而藉助世園會的利好改造之後,這裡環境大為改善,李村河水清岸綠,河道邊分佈著數個獨具特色的休閒景點,河岸上還有供人休憩的長椅,為居民準備的健身設施、網球場、籃球場等。村莊附近的金水路、九水路等東西主幹道四通八達,新建小區門口不再是土路,居民出行難問題得到極大改善。

與此同時,李滄東部其他舊村莊也已相繼完成城鎮化進程,如李家上流、南王家上流、王家下河、於家下河被萬科拍走,萬達摘得東李商圈一幅住宅商業地塊……大品牌房企紛紛在此拿地,原本被當作郊區的李滄東部搖身一變成為人口密度較大的主城區居住板塊之一。

現在

配套完善居住氛圍濃

對於李滄東部來說,世園會堪稱“轉換鍵”,正是因為世園會的到來,才充分發揮了這個板塊的先天優勢,使其成為青島最生態宜居的板塊之一。轉眼距離青島世園會的舉辦已過去4年時間,李滄東部早已條條大路暢通,高樓鱗次櫛比,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置業者安居。

當年,為了迎接世園會的舉辦,李滄東部的交通迎來了新建、擴建的高峰。短短數年間,李滄東部新建和改建了25條新路,路網結構已基本形成,路網密度達3.5公里/平方公里,其中,全面完成九水東路、世園大道、漢川路、東川路、合川路、銅川路、廣水路等道路建設,構建起青島市區北部完整的路網骨架體系,世園大道、金水路和九水路三條橫向主幹道與黑龍江路、青銀高速和濱海大道三條縱向主幹道交織縱橫。此外,地鐵11號線也在片區經過,地鐵4號線規劃經過該片區,這都讓區域交通將更為便捷。

隨著各大新建住宅小區陸續交付入住,居民子女的教育問題亟需解決,為此,李滄東部新建、拓建了多所學校,包括64中、東川路小學、賓川路小學和廣水路小學等。另外,該片區還有青島酒店管理學院等,教育資源成熟完善,基本可以滿足周邊居民適齡子女入學需求。

而關於就醫看病,市民也不必擔心,總投資約15億元的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擴建工程 (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東院區項目)已經開建。如今的李滄東部交通發達,教育醫療設施快速完善,商業綜合體也在快速佈局,有再造一個青島新商圈的可能。

未來

國際院士港助力區域騰飛

「民生·民声」昔日“庄户地儿”蝶变现代居住区

如果為李滄東部的未來發展描繪一張藍圖,青島國際院士港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它已經成為李滄區重點培育發展的科創平臺。“李滄區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緊緊圍繞突出創新引領、實現‘三個更加’目標要求,落實‘一三三五’工作思路,結合青島市‘956’產業體系、‘一業一策’行動計劃和李滄區實際,大力拓展創新發展‘18844’工作格局,聚力突破八大產業平臺建設,加快形成產業集聚創新效應,全面重塑高質量發展基因。”李滄區委書記王希靜介紹,李滄區明確了數字經濟、海洋經濟、設計研發、現代金融、影視文化、生物醫藥及生命科學、新能源新材料和時尚經濟八大產業方向,推動以青島國際院士港為代表的國際科創平臺等八大產業平臺建設攻堅突破。

通過王希靜的描繪,可以看出青島國際院士港在李滄區未來發展中佔據的重要地位。據悉,青島國際院士港堅持國際性、頂尖性、中堅性、市場性四項原則,聚焦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向,聚焦引進國際知名院士特別是外籍院士。已簽約引進院士108名,其中外籍院士佔比85%,形成了院士構成“三三制”格局。

今年8月份舉辦的 “第二屆海外院士青島行暨青島國際院士論壇”,在簽約院士、企業、金融機構、高校和科研機構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活動共吸引了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109名院士參會,主要集中於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4個領域;57家企業及金融機構達成合作意向,41所高校、科研機構簽約。“引進一名院士、帶來一個核心團隊(並按市場方式組建企業)、圍繞一個專業領域、推出一批項目”,院士港在全球頂尖人才圈裡形成的磁場效應,為高質量“雙招雙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青島國際院士港等高質量平臺的引領下,李滄東部正在快速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未來也更值得期待。

「民生·民声」昔日“庄户地儿”蝶变现代居住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