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清理門戶 認罰1000萬美金:世界名校的做法值得我們深思

哈佛清理門戶,認罰1000萬美金:世界名校的做法值得我們深思

哈佛大學要求撤稿前哈佛醫學院教授、再生醫學研究中心主任Anversa博士高達31篇關於心臟幹細胞的研究論文。2017年,美國司法部門介入,哈佛的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與美國政府已經達成和解,認罰1000萬美金。來源:知社學術圈

哈佛清理門戶 認罰1000萬美金:世界名校的做法值得我們深思

科學研究

哈佛大學要求如此大規模撤稿造假論文,且認罰金額高達1000萬美元,確實具有轟動效果。但我們更為關心的是,如何治理大學學術不端的行為,如何樹立學術誠信的問題,以及如何依法懲治以研究項目為名騙取科研經費的行為。也許,哈佛大學的做法會給我們帶來啟發。

這樣的事情也曾發生在韓國首爾大學。首爾大學被稱為韓國克隆之父的教授黃禹錫,因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的有關人類胚胎幹細胞的論文(成果)被曝造假,並被證實造假成立,被首爾大學懲戒委員會懲戒,被取消最高科學家稱號、免去一切公職,最終被韓國法院判處2年徒刑。

學術研究屬於科學研究活動。科學事業是追求真理的事業。一切從事科學研究的人應該以追求真理為己任。要追求真理,就必須守住誠實和誠信這兩大道德底線。如果喪失這樣的道德底線,那麼試圖通過數據造假或者人為篡改數據的方式,以欺騙手段編造科研成果,進而騙取項目經費,也就難以避免。

學術造假的背後,其實都隱藏著追求不當利益、非法獲利的動機。有動機就可能有手段。這些年來,不論是國外國內,學術造假的事件層出不窮。在國內,我們習慣於從學術道德和規範的角度解決問題。現在看來,根治學術造假,國內也有必要借鑑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