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爲五胡亂華的責任到底是曹操的還是司馬炎的?

江東汪郎


這事曹操真不能背鍋。曹操身處亂世,用人的辦法比較開明,只要是能幹事的人都應該委以重任,而不僅看重名望,這就是所謂的唯才是舉。“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者也會被任用,這是亂世中得以迅速壯大的務實辦法。曹魏時期,對胡族壓制很顯著,比較有名的將領是曹彰和夏侯淵。甚至有羌胡聽到夏侯淵的名字都瑟瑟發抖的情況。

司馬炎者,司馬昭之長子也,司馬昭還有個兒子也比較有名,那就是司馬攸。由於司馬師沒有兒子就過繼給司馬師了。這是題外話。

司馬炎也想吸取曹魏滅亡的教訓,遠的學不來,那就只能學近的,學西漢初年的封侯制度。同姓王者近40人。司馬炎畫虎不成反類犬,成了中國歷史的笑話,他自己也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司馬炎對於抗胡名將文鴛很是怠慢,這對於晉朝就是天大的諷刺。

司馬炎立了“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他或許以為,二代皇帝即便不是開拓之主,只要是守成之君王朝也不會有問題,但是他錯了。

外戚的爭鬥演變為皇室的爭鬥,皇室的爭鬥引入了胡族軍隊。

“九品中正制”本應該作為過渡王朝的過渡政策,而不應該長久使用,但是西晉對士族並沒有改造,地方勢力非常龐大(不過地方要是不龐大,東晉可能也難以建立,真是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也造成了混亂的一部分。

所以這事還是要怪司馬炎。


大眼大世界


五胡亂華,是中國歷史上一段黑的不能再黑的一段路,生在那個年代,是人的大不幸。那個年代,百姓們的生命賤如草芥,特別是漢人,更是如此。

可是人無法選擇出生的年代,如果可以選擇,估計除了胡人,沒人會願意留在那個年代。

有人說,五胡亂華的罪責來自於曹操,也有人說還是司馬炎的責任多一些,那麼,到底誰該來負這個責任?

我們一起來看看,曹操到底做了什麼,司馬炎又幹了些什麼,也許這樣比較一下,答案就會呼之欲出了。

曹操遷入了大量的胡人

五胡亂華的前面是西晉,西晉前面的朝代是三國。


對於三國,國人瞭解甚多,不管是正史,還是演義,都有大量的擁躉。

當然,對於曹操這個人,粉絲還是非常多的。曹操作為三國期間最出眾的“CEO”,其人文韜武略,異常出色。

三國大戰,打得是什麼?是錢,是人,是糧。

曹操在北方,對於北方的胡人,還是收拾得比較利落的,無論是匈奴,還是其它胡人都不是“個”。

於是,曹操的重點,近在中原,遠在東吳和西蜀。但,打仗是要死人的,一場仗下來,不少將士是要歸天的。何況打仗不爽、攻城不爽時,一旦勝利,還會情緒化的報復殺人。這樣下去,打仗多了,人的數量就跟不上了。

但人是無法再生的,新生命的成長也是一個過程,於是,曹操想到引進胡人,用來壯大自己,這點有錯嗎?

看起來沒有錯,因為一可以壯大自己實力,二可以促進民族融合。

但是,胡人不斷接受漢人的影響,遷入、進步和發展很快。

所以,當五胡亂華來臨時,有人說,都是曹操犯的錯。

司馬炎執政前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司馬炎是司馬昭之子,早期的司馬炎,也算得上是雄才大略,在其任上,統一了全國。

統一後,司馬炎採取了各種改革措施,政治穩定、經濟昌盛、文化繁榮,史稱“太康之治”。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有人說,是享受。司馬炎也這樣認為。於是,大力發展了幾年後,司馬炎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開始奢侈享受。至於政事,見鬼去吧!

看起來,大家都沉浸在一派祥和之中,但潛在的問題是,司馬炎封了不少司馬家的王,這是一個炸彈;另外,一直把西蜀和東吳作為了對手,而邊疆胡人逐漸向華夏大地靠攏,聚居在華北大地,但西晉一直認為這是可以控制的。

問題終於來了,因為司馬炎死了,死的時間是公元290年。

司馬炎死了,誰來當這個皇帝?當然是太子司馬衷,這是被歷史上稱為“白痴皇帝”的一個人,也許並沒有傳說中那麼白痴,但聰明絕對算不上。

晉惠帝司馬衷剛上任一年,就發生了“八王之亂”,誰願意給“白痴皇帝”當藩王啊,都是想成就偉業的兄弟。

這一亂,分了兩個階段,第一段只有幾個月,第二段卻有好幾年。八王之亂嚴重地影響了西晉的發展,不僅讓國家空虛,名不聊生,而且讓整個社會經濟倒退了很多年。

這時候,長期受到剝削和壓迫的控制區內的胡人,開始蠢蠢欲動。

所以,西晉的八王之亂還沒結束時,胡人已經開始行動了,因為這是絕佳的機會。

先是304年冬天,氐族領袖李雄佔成都,自稱“成都王”,史稱成漢;後是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今山西離石),史稱漢趙,這是五胡建國的開始。

之後,鮮卑、羯、羌族也紛紛先後登場,後趙(羯)、前燕(鮮卑)、前秦(氐)、後秦(羌)、後燕(鮮 卑)、西秦(鮮卑)、後涼(氐)、北涼(匈奴)、南涼(鮮卑)、南燕(鮮卑)、、夏(匈奴)等少數民族控制的國家先後建立,這個時代就此成為了五胡十六國的天堂,也成為漢族人民的地獄,因為漢人的數量快速下降,個別地區遭到了無差別的屠殺,甚至有些國家將漢人當成了“軍糧”,漢人成為了“兩條腿的羊”。

直到384年,鮮卑魏的建立,五胡亂華的黑暗才得以慢慢過去,從此進入了南北朝時期。

“五胡亂華”的責任還是要有司馬炎和其家族來負

瞭解了曹操幹了些什麼,再瞭解了司馬炎執政前後發生了什麼,大家想必不難分辨,“五胡亂華”的發生,司馬炎和其司馬家族要負主要的責任。

曹操其實沒做錯什麼,讓一部分胡人內遷,也是形式的需要。

但西晉司馬炎的問題在於,第一,其藩王分封,埋下了隱患;其二,繼承人的培養和選擇,也成了大問題;第三,對胡的控制不利,不僅沒有控制好,而且對統治區胡人的剝削也激發了胡人造反的動力。

外因是很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內因,蒼蠅從來不叮無縫的蛋,因為無處下嘴。

五胡亂華,責任就在司馬炎和其家族,與雄才大略的魏武帝曹操基本無關。


藍風破曉


其實,曹丕的責任更大一些,因為他可算是九品中正制的始作俑者。

首先,這事與曹操是扯不上關係的,倒是與司馬炎關係很大,因為他的腐化和在接班人選擇上的錯失,最終導致八王之亂。

但五胡亂華,表面上是因為西晉的腐敗,加上八王之亂極大的消耗了晉朝國力,才導致的。但根本原因,其實應該是由黑暗的政治體制所造成的。而這個政治體制,就是著名的九品中正制。它才是導致魏晉兩朝迅速腐化,漢族衰落的禍根!


其實,同樣是動亂不堪,東漢末年的戰亂遠比八王之亂可怕。當時的中原戰亂不息、群雄割據、諸侯爭霸,長年累月的戰爭使得中原赤地千里,人口銳減。正如當年曹操在詩歌中寫道:“生民百無一”!

但是,當時的漢族卻能不斷湧現優秀的政治和軍事人物,並且還能在各自為政的情況下有效的壓制周邊部落和民族。比如說公孫瓚,他在中原各派勢力中都排不上號。但是,他同樣能吊打烏桓,稱雄遼東。

可見,動亂也並非導致五胡亂華的根本原因!

歸根到底,問題其實還是出在制度上。這個九品中正制的確立,曹丕是要負主要責任的。當年為了獲得氏族的支持,代漢立國,曹丕想都不想,就直接接受陳群的建議,推行九品中正制。從此,中國歷史進入到最黑暗的時代。

魏晉統治者將人分為九等,國家選拔官吏不是靠能力和學識,而是根據門戶勢力。這樣一來,門閥士族便徹底壟斷了官場,使得國家體制迅速腐化。當時,騎兵將軍不懂騎馬,而司馬炎更是助長這種歪風邪氣的發展,甚至參與臣下的鬥富。

晉朝上下奢靡成風,在國難當頭,那些士族更是貪生怕死,更有不少人賣主求榮。這些才是最終致使五胡亂華發生的根本原因!


這些歷史要讀


肯定和曹操沒半毛錢關係。

曹操時期,對北方是壓著打,曹操親征烏桓那是大勝。另外,有人提到了門閥政治、九品中正制,曹操時期根本沒這東西,這個是曹丕時期,陳群提出並推行的。所以,這事情,別賴在曹操身上,曹操不背這個鍋。

再說司馬炎,五胡亂華最直接的原因,也不賴司馬炎。但是司馬炎有間接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主要是因為一下幾點:

1、司馬炎繼續推行九品中正制,門閥制度森嚴。這造成了階級矛盾深重。

2、弄了一個傻兒子司馬衷當皇帝,這玩意是及其不靠譜的。

3、司馬炎剛上位就封了27個王,這些王都是有兵權的,但都不和諧,一方有難,絕對不去支援。

4、司馬炎帶頭好逸惡勞,窮奢極欲。司馬炎自己就一萬多個老婆。從小在爺爺司馬炎,伯父司馬師,父親司馬昭的庇護下生活。純粹一個公子哥,無遠見。

5、沒有將邊患扼殺在萌芽。司馬炎時期,北部、西部的民族就開始蠢蠢欲動了,但司馬炎並沒有出兵剿滅,而是高築牆,在統一了天下,力量得到補充的時候,就應該立馬觸動,扼殺這些蠢蠢欲動的萌芽,消滅於無形。為天下的長治久安提前做準備,但司馬炎並沒有這樣做。

但是,司馬炎運氣好,挺過去了。到了他兒子司馬衷可就撐不住了。老婆(賈南風秉政)、本家兄弟(八王之亂)開始大鬧天下了,禍起蕭牆啊。人家五胡可沒閒著,力量壯大了,趁著中原打亂,就開始行動了。


東東歷史


不怪曹操,不怪司馬炎,,,怪諸葛亮。怪諸葛亮七擒七放孟獲,引誘大家搞‘民族’和解。。。什麼狗屁問題嘛?氐人在成都是以‘漢’的名義建國,匈奴人在趙地也是以‘漢’的名義建國,乾脆就怪最先以‘漢’的名義建國的劉秀好了。

晉朝的時候,士人狂放而不實幹,或者醉心於爭權奪利,或者醉心避世隱居。庶民的生活苦不堪言,終於有人扯起反旗,庶民紛紛歸附,怪誰?即使沒有部族遷入,也會有新的‘黃巾起義’。看看東漢末年‘蟻賊’過處,絕不會比‘五胡亂華’好多少。

劉豹死後,長期質子於洛陽的劉淵回到部族,祭祀漢家宗廟,以‘漢’之名扯旗造反,很多部族人和晉人紛紛歸附。有晉朝將領奔投劉淵,告訴劉淵洛陽空虛,勸劉淵攻打洛陽,劉淵許之。在一次戰役中,俘虜了三萬晉朝的民壯,統兵將領因過河不便,就把三萬民壯投入黃河。劉淵得知,痛斥統兵將領:‘做此天怨人怒之事,還有何面目見我?我欲殺者司馬氏,細民何罪?’但是那個時代,小民就是罪!晉人殘殺平民,只被怒罵殘暴。部族人殘殺平民,很容易引起別的糾紛。。。

劉淵父子死後,劉曜上臺就說:‘我們的祖先是冒頓單于,劉淵祭祀漢家宗廟只是為了討好漢人,我們應該祭祀冒頓單于’,於是改‘漢’為‘趙’。劉曜討好了匈奴人,卻得罪了非匈奴人。接著羯人石勒造反,獨立建國,國號也叫‘趙’,這就是前趙和後趙。被某些別有用心者稱為拯救‘漢族’的英雄冉閔,就是後趙的將領。也許部族人屠殺平民的行為是導火索,引發後趙的胡漢對立。冉閔發出‘殺胡令’,把後趙的羯人不分男女老幼,一殺而光,然後以‘魏’做國號建國。。。

冉閔的種族屠殺行為,在中國歷史上一慣是貶多褒少,因為華夏是文明。但是近來,隨著西方文化的深入滲透,很多人把現代觀念穿越歷史、混淆歷史。。。中國自黃帝以來,就有專門的史官記錄歷史,五千年的歷史是華夏最寶貴的財富。但是,如果中國歷史被混淆,將會是中國混亂之源。


夏天的蟲4


曹操在世時,北方的少數民都被整得服服帖帖老老實的,一直到晉建立之前也沒聽說北方有什麼大的的騷亂。

晉朝建立以後,司馬炎前期還算較有作為,滅吳以後,他便開始腐敗起來,尤其是胡亂封王和放開邊禁,讓大批北方遊牧胡人進入中原,為後來的五胡亂華埋下了伏筆。

之後的賈皇后(南風)亂政,導致了八王之亂。八王之亂,導致了五胡亂華。中原經歷了一場空前的浩劫。

歡迎點評。


WM曉奇


我一直認為,五胡亂華的直接責任在司馬家的統治者,而起點源處就是曹操。這種說法我說了至少有三五年了。

頭條裡與一些談三國的文章和評論的時候也說過之類的話。本來打算複製到這裡一下的。但是實在難得翻找我自己的話了。所以這裡自己只好再說說。

初,董卓亂京時,大漢皇權還在。尤其是地方諸侯擁戴大漢皇權的意識還十分強大。國家當時唯一的亂象就是董卓一個勢力,沒有其他。甚至製造大漢天下不穩定的外戚與閹黨兩派在董卓來京前就在互殺中全完蛋了(何進死於閹黨計殺。閹黨死於駐京校尉擊殺)。董卓進京其實於這兩件事根本沒有搞什麼穩定國家的功勞。最直接的證據就是董卓亂京時,全國各地諸侯統一起來討伐他,說明什麼不言而喻了!沒有人可以容得下這樣的事情。說明大漢威嚴正在進行時!

注意,董卓進京的事,曹操打一開始就反對。因為他知道諸侯重兵在皇帝身邊是危險的勢情(危險不代表就一定要出事。好比女孩深夜搭車危險一樣。關鍵車主是什麼人。重要事再說一遍:關鍵車主是什麼人。女孩深夜搭車固然不好,但是總有不得已的時候)。我特別強調這段,是因為曹操這位“車主”知道漢獻帝進董卓的“車”很危險,而後面證明曹操自己這個車主也不是什麼良民善臣。所以曹操反對董卓進京更像是一個吃不到葡萄的狐狸而絕對不能說曹操是什麼忠臣良吏。

繼續。董卓亂京的所作所為雖然具體行為很多令人髮指,但是放在國家根本層面講危害並不怎麼大!或者說遠不如後來曹操所作所為來得惡劣和影響深遠。為什麼?因為董卓亂京沒有動搖天下子民對大漢的服從意識---這才是事情性質的關鍵所在。因此,董卓亂京只能算牛皮癬疾。而曹操不同了。曹操後面的事情才是天下真正大亂的起點與開始!是真正的心腹大患!於國動搖了大漢的屁股不能摸的鐵律,於民,老百姓真正的苦難死亡日子開始了並迅速高潮。

繼續。如果曹操的腦袋像董卓一樣的話,我還真不會說曹操大奸了。可惜!曹操大家都知道,此人智計過人雄才大略。他有一千個優點,卻有一個缺點,就是天下不能有一點縫隙空子。只要有一絲縫,這貨絕對不是裁縫補洞的存在,而是見縫插針的貨色。許子將評他治世能臣亂世奸雄真是恰如其分,一絲不差。這種貨色究竟怎樣感受?我必須打個比方才能使更多的人感同身受:假如你不幸與曹操成朋友,你的黴運可能就此開始!比如有一天你遠門出行,拜託他照應你家人,大家自己想自己腦補這個貨色會做什麼事!

治世是什麼?對曹操這類言,就是沒有空子或者有一些空子但是不在曹操能控制的範圍之內。否則!......他開撕也要把它撕成亂世!不利用他的雄才大略給你帶個綠帽子的話,他曹操都會自己覺得對不住其才的。這貨的肚子裡,住著個極其不安分的小人。

好,繼續。漢獻帝終於跑到曹操這裡了(其實主要是曹操有預謀的巧遇不如偶遇滴迎上去的)。這個時候,曹操本來就有機會學習周公“中興漢室”的。但是就像美國恐怖片一樣,深夜山路,一個衣衫襤褸的美女爬在公路邊招車求助,遇見了曹操開車路過......大家繼續腦補一下曹操會這麼做!漢獻帝遇見曹操還沒有高興三分鐘!可曹操呢?卻抓住機會把漢獻帝這位美女放進地窖裡做性奴去了!一關就是二三十年!可恨的是,曹操這貨居然還自比周公!這貨的臉皮之厚,震古爍今!中國老懶的鼻祖!碰瓷的先師!

《當曹操遇到了漢獻帝》。他完全有另一個選擇,就像把山路美女救回家一樣。他完全可以一面安頓好獻帝一面依託獻帝調動其他各諸侯勤王納捐,安安生生迎奉獻帝回帝都。同時彈壓諸侯中一些不安分分子,完全迅速穩定國家局勢,還百姓一個安穩日子的。

但是曹操見縫插針的貨色怎麼可能放棄追人婦綠人夫的機會?!

曹操為了一己私利,把獻帝放進了地窖裡。打這一刻起,整個國家的大混亂才真正開啟。

①皇帝威權真正開始衰落。董卓亂漢一上來就是把皇帝踩在腳下,當然無理,所以天下諸侯集合反對。曹操外像上一絲沒有反漢跡象,所以“名分上是漢臣”而且是迎帝功臣。②實為漢賊。各大諸侯都知道他本質是挾天子(各諸侯及其謀士一點也不難對此做出正確判斷),所以開始真正的離心離德。同時啟發了其他諸侯的貳心與不臣。比如袁紹攻擊公孫瓚,就是看穿了獻帝制止不了他而曹操也不會去制止他(因為曹操正好利用此機會攻擊其他諸侯為以後決戰袁紹做準備。)。③如果獻帝真的當政,各地諸侯互攻必然會被獻帝斥責或加罪或討伐,但是不可能了現在。於是真正的戰爭開始了!老百姓大難臨頭了。真實情況連曹操自己的詞賦裡都有反映。一個字,慘。全國十停人死亡九亭開始了。④就這樣了,曹操這貨居然後來還自比周公!這是個什麼樣的鬼啊?!⑤曹操把國家社稷動搖了,還直接導致百姓生靈塗炭。他激發了諸侯不臣之心,就算你後來滅了他們有正能量意義嗎?!但是,這貨居然後來還說什麼“沒有孤,不知幾人稱王”!這貨就是掘墳鞭屍都不能解其對華夏的大罪。

漢人自此開始長期內耗,能量大減,為以後異族禍亂中華大地埋了根。大漢當年威壓四方異族的威勢一去不返。他曹操是分水嶺。一切從他那裡,開始了。

最後,總結一下結論:司馬家直接導致五胡亂華,但是曹操是起點。

曹操當年如果真以周公為榜樣,自居輔佐地位,然後返政於漢帝,就不會有後面的各種惡事。就算以後有惡事,你沒有做錯什麼,也怨不到你!但是他做的一切,正相反。還有什麼好說,還有什麼好爭論!


鯤吸抓神交DNA貴族


這個問題觸摸到了魏晉政治的關鍵。曹操的「軍管秩序」被摧毀,造成了司馬氏只能形成外重內輕的格局。其他因素同時出現,導致天下分崩離析,責任應是司馬氏較大。試回答如下:

一,曹魏屯田制是軍管秩序的支柱

東漢亡於豪強之強,所謂「獨以強亡也」。問題就出在東漢莊園農業空前發達,效率和模式均有極大提升,《四農月令》有詳細描述。這是一種分工複雜的莊園經濟。但它的問題是流民也空前之多,這可能與經濟規律有關(人口相對過剩)。《潛夫論》談了很多東漢後期的無業遊民的浮侈。

天下大亂之後,不僅人口消滅非常嚴重,更可怕的是豪強之間仍然很難決勝出來一個定鼎勢力。只有曹操在穎地士人和譙沛武人的支持下,利用軍屯制廣泛收編流民,建立起一支真正的國家軍隊「中外軍」,其中「中軍」佔了八九成,歸中央直管,外軍駐防各地,也歸中央管控(曹氏集團親信)。

這支國家軍隊的支柱是軍屯和民屯。但它的問題是強制勞動色彩較為濃厚,其次是垂直管理。大量的軍民通過垂直的「軍令」,歸曹氏家族掌控。

二,屯田瓦解:內重外輕變為外重內輕

承平日久,屯田制逐步瓦解。這有兩方面的動因:

一是豪強日益受不了曹魏體制的壓抑。曹魏憑藉軍民一體的中軍系統,基本上對一切豪強形成壓倒性震懾。九品中正又限制了他們早已習慣的舉薦抱團。二是實實在在的利益。這些軍屯逐步被各個層級的豪強侵佔。

司馬炎稱帝后,採納了封建方略。一是因為天下已經受不了曹氏軍管體系了,二是因為敵人已經消滅,只要自己的直系親屬控制局面,就不怕翻船。

他實行佔田令,廢除了軍屯時代的軍令控制體系,將中外兩軍還原為普通軍戶,不再受到嚴厲的垂直軍令管控,也就是結束了「軍管秩序」。同時裁撤了「中軍」。終結了曹操建立的中軍鎮攝天下的模式。

這顯然形成了外重內輕格局,外軍分散時沒有中軍多,但只要外軍的幾個軍區(都督區)合起來,就能壓倒中軍。司馬氏認為那些「都督數州軍事」的聯合軍區負責人都是自己的直系親屬,應該不會有很大的風險。但事實剛好相反,恰恰是那些掌握幾個軍區兵力的藩王們,發動了奪權戰爭。說到底,還是因為「國家軍隊」被廢除了,變成了司馬氏藩王的私人武裝。

離開了作為國家軍隊的中軍系統的鎮攝,天下再次大亂。更可怕的是,由於曹魏體制的強大勢能持續多年,邊區胡人族群也被納入了國家編戶體系,且承受中原豪強的壓力。《晉書·劉元海載記》寫到「我單于無復尺土之業,自諸王侯,降同編戶」。另外,眾所周知,羯人石勒很小就被賣做奴工,在豪強師歡家裡為奴。

莊園經濟需要很多廉價勞動力,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歷史咖啡


司馬炎責任最大,看在好孫子面上,選個傻兒子當太子,選了個極不靠譜的兒媳婦,這個是最主要的。其次帶頭奢侈,象後唐莊宗滅了後梁後。第三是無遠見。至於分封司馬,有利有弊,後司馬混戰,匈奴來攻,已無力抵擋。


Lxj39388388


五胡如外邪,朝堂如人身,自身不病,外邪難侵。當時內亂,有大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