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征」(民間故事)

15年,江陵劉瓊任職5年,因進貢朝廷的貢品獨具特色,多次受到的嘉獎,對他大有提拔之意。江陵是荊錦的主要產地,其次就是一些特產聞名天下,像朱橘和枇杷等。

江陵轄境內鄧州有個叫穴口的地方,乃是漢江的支流,因漢江水流湍急,將大量的泥沙淤積在河道,就是在這裡屢次出現航運事故。一旦船隻通過這條狹窄的航道,十有八九會拋錨。船伕只好備用長長的纖繩,在岸邊拖拽。有些船吃水嚴重,拖拽十分困難,有時航道堵塞可達半月之久。

沿著穴口順流而上,就是枇杷和朱橘的產地。每年果農將大量的水果收摘下來,通過船隻運送到外地,而那些精挑細選的水果就是劉瓊命果農備下的貢品。這些貢品從收摘到抵京是有限制的,超過了時間,就等於錯過了水果的保鮮期。每年,劉瓊都因這段淤積的航道感到頭疼,大多時他都要親自蒞臨現場指揮。

在今年的水果採摘期內,劉瓊又一次來到了穴口,發現航道淤積得一年甚於一年。有幾條船已經在此滯留了十幾天了,船伕們急得大呼小叫,都無濟於事。眼看收穫期已到,劉瓊心裡打上了小鼓,這樣下去,後果不堪設想。他曾多次想到清淤,但穴口兩岸都是斧神工般的陡壁,此項工程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沒有三年五載下不來。他害怕在自己的任期內,落下勞民傷財的罵名。

劉瓊站在穴口岸邊,看著船伕在獵獵風中忙忙碌碌,跟著發愁。這時,不遠處的山村裡響起鑼鼓嗩吶之聲,緊接著閃出一群山民,縷縷行行好像在舉行著祭祀活動。劉瓊問身邊的師爺王煥珍:“這些人在幹啥?”

王煥珍說:“他們正在祭祀廟神,每年的收穫季節這裡都要舉行這種儀式。聽說這裡的廟神很靈驗,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劉瓊聽後一笑,說:“廟神這麼靈驗,為啥不讓它疏浚河道呢?”

“有所不知,”王煥珍說,“各位神靈都是各司其職,所以祈願也是有限度的。”

劉瓊和師爺跟著這群山民來到一座廟前,一直看完了整個的祭祀過程。祭司長見有客光臨,走過來問道:“貴客前來若有求廟神,可上前進香。”

師爺王煥珍介紹說:“老人家,這位就是縣老爺劉大人。”

老人一聽立馬跪了下去:“縣太爺駕到,恕小民眼拙。”

劉瓊慌忙將老人攙扶起來,說:“我聽說這裡的廟神很靈驗,你們年年都在祈願豐收,可是奈何航道不暢,收穫再多又如何?”

老人長嘆一聲,忽又兩眼發亮,說:“大人,小民倒有一策,恐怕大人不屑採納。”

“但說無妨。”劉瓊道。

老人說:“本廟新近來了一位得道高僧,此僧避世於此深藏不露,極少現身,言說可以做法驅動鬼神。大人想為民造福疏浚河道,何不請高僧現身一試?”

劉瓊沉吟良久,他對旁門左道之事向來不屑一顧,可是人說有病亂投醫,他也想見識一下這位高僧的道行,若是一個冒牌貨,再責罰他也不遲。於是說道:“不知見這位高僧有何禮數?”

老人說:“大人只需沐浴更衣,齋戒三日,然後獻上供果而已。”

“這有何難。”劉瓊說,“本縣就暫住在此,三日後請高僧出面。”

“大人若不嫌棄貧居簡陋,可到小民家暫住。”老人說。

“也好。”劉瓊和王煥珍跟著老人一起朝著小山村走去。

老人一家四口,兒媳剛剛過門不久,做得一手好飯菜。聽說縣太爺駕到,還要在這裡齋戒,這位年輕的親自下廚,做了一桌子的素食。

三日後,劉瓊著便衣帶著師爺來到了廟裡,在廟神像前獻畢供品,然後敬香雙手合十。其實,他的打算那位老者早已通告了廟祝,廟神像的一側,見一位僧人坐在蒲團上,停下敲打著的木魚,問:“施主可是知縣劉大人?”

劉瓊說:“正是下官。”

他見僧人70開外,身披木棉袈裟,瘦骨嶙峋,面蒼如紙,渾身卻似有仙風溢出。

“大人可到後堂一敘。”說完,老僧起身先自離去了。

劉瓊和師爺一起轉過一道迴廊,來到了後院。他本來走得很快,但那位老僧已經不見了蹤影。他暗忖:看來老僧身手不凡。

來到後堂,只見神像前香菸嫋嫋,下面是一個空落落的蒲團,他巡視了好久,堂內不見人影,那位老僧已不知去向。他正在納悶,忽而一陣清風徐來,一股香氣頓時瀰漫了整個後堂。就在他轉身之際,見一個人影飄飄然落在了面前的蒲團之上,正是那位老僧。

他和王煥珍都驚得張大了嘴巴。

“叫二位施主久等了。”老僧道,“聽說劉大人要老僧出面疏浚河道為民造福,老衲義不容辭。我已與陰界溝通,需要搬動大量的陰兵,不但如此,必要的時候也許會用到陽界之人助一臂之力,劉大人也要前來以助鬼功。”

“身為黎民官,我在場理所當然。”劉瓊說,“可如何要助一臂之力?”

老僧道:“所謂百姓助力,當務之急就是徵魂。大人可以先去下面的村裡安撫,若是有人突然故去,千萬不要安葬,幾日後即可還陽。”老僧說完,唸了一句“阿彌陀佛”,頓時不見了人影。

劉瓊和師爺回到了村上,趕忙叫師爺撒出告示,告訴百姓若是有突然離世的人,不要草草掩埋。

翌日,劉瓊帶著一班人抬著一面巨鼓,早早來到了穴口所在地,擺放好了很多的犧牲供品,然後焚香祭拜。他抬眼望去,見那位老僧已經早於他們來到了,他坐在一塊也難以攀爬的岩石上,雙手合十,默唸著咒語。

劉瓊望了望響晴的天空,又看了看下面平緩的河流,似乎沒感覺出什麼動靜,就坐了下來。

大約過了一個時辰,突然起了一股颶風,緊接著大片烏雲遮蓋了天空。

這時,一班人都表情凝重起來。師爺來到了他的身旁,問:“大人,時辰差不多了,是不是擊鼓助威?”

劉瓊起身,親自操起鼓槌,他在著老僧的手勢。

與此同時,村子裡有人慌忙來報,說是有人已經昏迷,其中就有祭司長的兒媳。劉瓊聽罷感到好笑,不知為啥還要陰徵的。

他看到老僧合十的雙手突然抬高了起來,急忙掄起了鼓槌,震耳欲聾的鼓聲頓時在河道里激盪起來。

隨著鼓聲,整個河道陰風怒號,似有千軍萬馬踏踏而行。陰風過後,很快歸於平靜,霧霾四起,隱隱可以聽到嘈雜不清的詭異的聲音,叫人渾身起慄。

一連3天陰翳蔽日、霧氣沉沉。劉瓊不停地敲擊著巨鼓,餓了的時候,師爺就朝他的嘴裡塞進一些吃食,渴了就餵給他水喝。他的體力消耗嚴重,但他的手臂還在不停地敲擊著。

一直到第4天的早上,突然有人說:“河道疏通了,那些泥沙都逆流進了漢江!”

此時,雲開霧散,那位老僧突然不見了蹤影。

劉瓊停下了機械的敲擊,栽倒在地。

轉天,劉瓊甦醒了過來,他只感到雙臂痠痛無力,腫脹得抬不起來了。

老人家的兒媳笑呵呵地端來了飯菜,叫劉瓊用膳。她是夜裡甦醒過來的。

劉瓊睜大眼睛問:“你……沒事吧?”

那女人笑了笑,說:“還能有啥事?我只不過給做了幾頓飯。我被招去的時候,看到了去世的親戚們都在那裡,說是沒人會做飯菜,就想起我來了。”

老人的兒媳婦接著說:“那裡特別的嚴明,們都是徒手挖沙子,很多人的手都挖出血來了。”說著,她的眼圈兒都紅了。

“其他幾個被招去的人呢?”劉瓊問。

老人說:“他們也是被招去做伙伕的,河道疏通了,他們也都被放回來了。有幾個醒來遲的,說是與故去的親人告別了。”

膳罷,劉瓊帶著師爺王煥珍來到了廟裡,想與老僧告辭。一進廟門,廟祝就告訴他們說,老僧做法完了,沒回到這裡來。

“難道說,他是下凡?”劉瓊在心裡嘀咕著。

二人來到了河邊,看見河水上漲,在下波光粼粼,滿載貨物的船隻掛起了船帆。劉瓊問王煥珍:“我不是做了一場夢吧?”

王煥珍道:“大人,只要老百姓歡迎的事兒,都會鬼神相助,美夢成真。”

“唉——”不知為何,劉瓊嘆了一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