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里的歷史——徽劇

歌舞裡的歷史——徽劇

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劇種一定是京劇,而一談到京劇,就不得不談到安徽的徽劇了,據記載,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進京,並融合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和表演方法。因此可以說,徽劇就是京劇前身。

大部分人對京劇有一定的瞭解,但是說到徽劇,瞭解的人卻少了很多,徽州由於出門做生意的多,本地的經濟也逐漸繁榮了取來,隨即帶動了對文化消費的需求。就像蘇揚地區的富人比試廚子的好壞一樣,徽商也在爭相培養自己的戲班子,在外地初露頭角的徽商也紛紛效仿,就這樣,長期依賴徽商的戲班子就被稱為“徽班”,乾隆時期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的快速增加,同時也為徽班進京創造了良好條件。

歌舞裡的歷史——徽劇

徽劇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能夠兼收幷蓄,採各幫派之優點,因此它的腔調多變,演出效果豐富多樣,既能表現文戲的委婉含蓄,又能展示武戲的粗獷豪邁;既能表現關於歷史戰爭題材的大戲,又能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現的惟妙惟肖,這樣多變的風格,使得徽劇要轉變不同的表演方式,單折戲、連臺戲都可以在臺上出現。由於舞臺上的題材的廣泛,人物也都各具特色,同時還有一套完備的體制,讓舞臺上呈現給觀眾的是一段精彩的表演,同時臺下又井然有序,因此可以說,徽劇是一種較為成熟的戲劇模式。

歌舞裡的歷史——徽劇

今天要是遊客到徽州來,即使到一個普通的公園裡來,也能看到民間自發組織的戲團,他們年齡往往都偏大,有幾個老大爺手上拿著樂器,或二胡或笛子,演繹著慷慨激昂的曲子,常常在一個小亭子中圍成一圈,往往也會有有幾個嗓音較好的老人,在他們演奏的時候來上幾嗓子,伴隨著節拍調子,在咿咿呀呀的聲音中,演奏著戲劇中主人公的人生經歷。要是沿著率水橋一走,會在橋上看到一個巨大的牌子,上面的劇目《徽韻》尤其引人注目,舞臺上用多幕展現了黃山的雄偉壯觀,同時又有神話中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更有現實生活中的徽商發展的歷史和四大徽班進京的歷史變遷,通過短短的幾小時,就能讓外地旅客瞭解徽州地區的文化與發展,也是今天徽劇的一個創新。

歌舞裡的歷史——徽劇

除了在當地演出之外,徽劇和其他戲劇一樣,也面臨著傳承與發展的問題,當代社會,快節奏的電視綜藝、影視大片慢慢佔據了現代人的生活,年輕人對傳統戲劇的喜愛程度也是不及當年戲劇的繁榮時期,倒是徽劇藝術作為一種特色文化,在國外被多次應邀演出。建立的安徽省徽劇團,也在不斷搶救挖掘、蒐集記錄徽劇曲目、樂譜和臉譜等資料,眾多的戲劇作品也被改編成了電影電視,讓更多的人瞭解到徽劇的特色,從而接觸到徽劇。

徽劇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是它的妝容服飾還是表現形式,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不能缺少自己文化的根基,在面對各種文化的滲透時,不能放任自己民族文化漂泊於大海,徽劇的未來,需要現在以及未來的人共同保護與關懷。

歌舞裡的歷史——徽劇

文字:揚卓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