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里的历史——徽剧

歌舞里的历史——徽剧

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剧种一定是京剧,而一谈到京剧,就不得不谈到安徽的徽剧了,据记载,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并融合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和表演方法。因此可以说,徽剧就是京剧前身。

大部分人对京剧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说到徽剧,了解的人却少了很多,徽州由于出门做生意的多,本地的经济也逐渐繁荣了取来,随即带动了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就像苏扬地区的富人比试厨子的好坏一样,徽商也在争相培养自己的戏班子,在外地初露头角的徽商也纷纷效仿,就这样,长期依赖徽商的戏班子就被称为“徽班”,乾隆时期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快速增加,同时也为徽班进京创造了良好条件。

歌舞里的历史——徽剧

徽剧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兼收并蓄,采各帮派之优点,因此它的腔调多变,演出效果丰富多样,既能表现文戏的委婉含蓄,又能展示武戏的粗犷豪迈;既能表现关于历史战争题材的大戏,又能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现的惟妙惟肖,这样多变的风格,使得徽剧要转变不同的表演方式,单折戏、连台戏都可以在台上出现。由于舞台上的题材的广泛,人物也都各具特色,同时还有一套完备的体制,让舞台上呈现给观众的是一段精彩的表演,同时台下又井然有序,因此可以说,徽剧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模式。

歌舞里的历史——徽剧

今天要是游客到徽州来,即使到一个普通的公园里来,也能看到民间自发组织的戏团,他们年龄往往都偏大,有几个老大爷手上拿着乐器,或二胡或笛子,演绎着慷慨激昂的曲子,常常在一个小亭子中围成一圈,往往也会有有几个嗓音较好的老人,在他们演奏的时候来上几嗓子,伴随着节拍调子,在咿咿呀呀的声音中,演奏着戏剧中主人公的人生经历。要是沿着率水桥一走,会在桥上看到一个巨大的牌子,上面的剧目《徽韵》尤其引人注目,舞台上用多幕展现了黄山的雄伟壮观,同时又有神话中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更有现实生活中的徽商发展的历史和四大徽班进京的历史变迁,通过短短的几小时,就能让外地旅客了解徽州地区的文化与发展,也是今天徽剧的一个创新。

歌舞里的历史——徽剧

除了在当地演出之外,徽剧和其他戏剧一样,也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当代社会,快节奏的电视综艺、影视大片慢慢占据了现代人的生活,年轻人对传统戏剧的喜爱程度也是不及当年戏剧的繁荣时期,倒是徽剧艺术作为一种特色文化,在国外被多次应邀演出。建立的安徽省徽剧团,也在不断抢救挖掘、搜集记录徽剧曲目、乐谱和脸谱等资料,众多的戏剧作品也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徽剧的特色,从而接触到徽剧。

徽剧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它的妆容服饰还是表现形式,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缺少自己文化的根基,在面对各种文化的渗透时,不能放任自己民族文化漂泊于大海,徽剧的未来,需要现在以及未来的人共同保护与关怀。

歌舞里的历史——徽剧

文字:扬卓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