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養鳥的你,知道哪些鳥好養嗎?知道該怎麼樣去養嗎?

虎皮鸚鵡,珍珠鳥. 還有一種叫十姐妹,這三種是最好養的鳥,百分之70的養鳥者初養都這3類,飼養方法.

  珍珠鳥和十姐妹的飼養方法一樣.所以我就單介紹下虎皮和珍珠. 忘了補充,虎皮更聰明,更有靈性,但聲音嘶啞,嫌吵別養,而且吃食把東西灑的很多,不愛打掃別養,不過大大咧咧的養,生命力頑強. 珍珠和十姐妹繁殖力強.如果你想讓其繁殖的話買後者,但珍珠沒有虎皮那麼通人性.

  虎皮鸚鵡的飼養與繁殖

  在選好一對你心儀的虎皮鸚鵡種鳥後。我們就應在食物,巢箱,養籠幾點上花點功夫了。

  一、食物

  眾所周知,虎皮鸚鵡的主要食物一般都是喂小米的。關於是喂帶殼的還是去殼的,我個人比較偏向去殼的。去殼的小米可能會導致一部分的營養流失。不過,這些營養我覺得完全可以從其他途徑中補回。而且,喂去殼的小米對主人和虎皮都方便,省時省力,完全是利大於弊!

  對於要繁殖的虎皮來講,只是喂以小米,我覺得是不夠的。這會使得,老鳥可能不堪育雛的艱辛,壽命縮短,甚至奇異夭折。對雛鳥而言,也可能導致它們發育緩慢/不良,成活率低。

  我建議,除小米外,應還要增加:

  1.墨魚骨一根,用鐵絲吊起。既可以使得鳥可以啃食補充鈣質,也能充當雄鳥在孵化期的玩具。雄性好的公鳥體力充沛,非常活躍。當雌鳥孵卵時,他很有可能在孵卵期和幼鳥剛破殼時期頻繁進出孵化箱,肆意踐踏卵和幼雛,導致不良後果。讓公鳥一直有事可做是重要的。

  2.綠葉菜和水果(青菜,蘋果),以補充水分和維生素。也可以提高親鳥嘔性。注意:要小心農藥問題。我的青菜一般全年自己種(不要不相信,我就用月餅盒種在陽臺裡)。

  3.我們吃的大米。一開始,虎皮一般都不喜歡吃大米。但我的虎皮都會吃大米。給點時間,讓鳥慢慢適應,你會發現虎皮能吃的東西真的不少! 吃大米,是為了給虎皮(特別是小鳥)補充碳水化合物以及一定的植物脂肪質。從小吃大米的虎皮明顯個子較大,體力好,發育的快。

  4.沙土或碎磚粒(注意要消毒)。另用瓶子掛起,用以補充鳥兒的礦物質攝取。

  二、小米的學問

  喂虎皮鸚鵡的蛋小米是有分別的:

  1)生蛋拌小米曬乾。生蛋清中,我發現有使得虎皮發情的物質,吃生蛋拌小米的虎皮,比較容易繁殖。只在催情期給。

  2)雞蛋蒸小米曬乾。從小鳥孵化開始小米就全選用這種了。

  3)普小米。餵給剛出窩的小鳥只到它要繁殖。

  三、巢箱

  虎皮鸚鵡的巢箱,個人有個人的意見。一般上海市場上出售的巢箱(有兩層,尖頂的小木房子),我除了剛開始養時用過,就對其再沒有好感過。一句話:這種巢箱太爛了。

  虎皮的孵化箱,我一般自己做。後來,我就出錢叫木工按著我自己做的巢箱樣子做省了我一些力氣。

  我設計的虎皮巢箱(內壁)要有三個鳥的寬度(約10~15cm),長一個半鳥身(約20cm),高度一般一個鳥的高度多一些(約10~12cm)。

  虎皮的巢箱,我一般選用就一層的。講究通風透氣,但儘量不要見光。通風透氣度要根據地方的氣候(溫度,溼度),季節(如果,你希望一年四季都能有保障的繁殖率)而定。

  虎皮巢箱的材料選用,我也是有所考慮的。

  底板:要有一定的厚度(約三cm厚以上,但也別太厚,使得巢箱很笨重),木料我一般用松木,容易得到,有自然清香,基本耐用度一年以上,而且不太加重巢箱的整體重量。

  重點:我的巢箱底板上都會鑿一個蛋坑。所以,你現在明白,為什麼巢箱要三cm的厚度了吧:)試試看吧。

  銜接寬度的木板,一般稍厚一些就可以了,可以訂上釘子,承重,那就是它們的任務了。

  前後的門面板,一般的複合板就可以了。薄一些便於打洞。

  上頂蓋,鐵皮做的蓋子。用途:稍候解釋。

  好,有了一個巢就好了吧?對不起,我這人有點完美主義,還有講就呢。再聽聽吧:

  巢箱儘量掛籠外,以便於觀察,清理。巢箱內應鋪墊鋸木屑,以保持巢箱的清爽整潔。每窩小鳥出窩,對巢箱應消毒清理。建議,用沸鹽水(或適量高錳酸鉀水)對巢箱清晰消毒,再清水洗淨,置烈日下暴曬消毒。暴曬法也適用於對木屑的處理。

  金山珍珠鳥的飼養與繁殖

  一、名稱及分類

  斑胸草雀,別名也英文名Zebra Finch

  別名也叫金山珍珠、錦花鳥、錦華鳥、珍珠鳥、小珍珠、錦花雀等。

  雀形目 文鳥科、梅花雀屬、蠟喙鳥族

  二、觀賞意義

  金山珍珠鳥原產澳洲東部和印尼東部熱帶森林中。我國是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由澳大利亞引進,現已繁殖培育出駝色、白色、花色等多個品種。金山珍珠羽毛鮮豔,體態妖小玲瓏,動作活潑輕巧,非常可愛,現在正成為世界許多國家飼養的觀賞鳥。

  因為雄鳥喉胸部有整齊的黑色橫紋,如同斑馬的條紋,因此在國外則稱為“斑馬紋草雀”。因為原體羽灰色散綴許多小白斑點,形似“珍珠”而得名珍珠鳥。又因它帶斑點似斑馬紋,故學名斑胸草雀。鳥的學名是將鳥屬名的意思表達出來,鳥的俗名,又往往是依據其形、聲、色和所處的地域而約定俗成的。據查,澳大利亞沒有“金山”地名或有“金山”之意的地名,但澳大利亞內陸有一塊因地質作用抬升的巨巖,獨石成山,荒漠的紅壤在斜陽的映照下會略顯金色,當地人稱為“神石”,視為“金山”,金山珍珠鳥也可能是由此而隨之形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鄉土化的鳥名。

  金山珍珠的鳴聲輕,很像急促的車輪因缺油發出的“吱吱”聲,受驚時和彼此呼喚時發出的叫聲很像小喇叭在極遠的地方吹奏時的聲音,偶爾也會發出類似貓叫的“喵喵”聲。聲音並不悅耳動聽。一般作為觀賞鳥飼養,主要欣賞其玲瓏的體態、華貴鮮豔的羽毛、靈巧活潑的動作。

  三、形態特徵:

  金山珍珠鳥,體長10CM,,雄鳥頭頂青灰色,眼前方灰白色,眼後下方有棕紅色圓形大斑,上體大部羽毛棕灰色;翅羽黑褐色,肋部棕紅色並有白色珍珠樣點斑;尾羽黑色並有較規整的白色橫紋,尾端呈圓鏟形;喉及頸側淡灰色,並有黑色橫紋,胸腹部土灰色。嘴殼硃紅色,足趾肉紅色,雌鳥羽色暗淡,頭、面頰、喉均呈青灰色;眼下方具有黑色縱紋;上體羽色為淡灰褐色;胸腹皆為淡灰色;嘴殼紅色略淡於雄鳥,足趾紅色也淡於雄鳥。人工飼養條件下,培育有全身羽毛白色的變種,白色珍珠鳥雄鳥嘴紅的深,雌鳥紅色淡。另有駝色,花色、頭頂有冠,嘴巴黃色等變種。

  四、生活習性:

  金山珍珠鳥原產澳大利亞東部、新幾內亞,但很早就被人馴化並傳入中國,現已成為世界各地普遍飼養的繁育鳥。金山珍珠在原產地生活在以草原、灌木、荒漠為主的開闊地帶,也見於園林和民居附近,覓食植物種子、嫩芽,也吃少量小昆蟲,棲息在樹林,喜集群生活。繁殖時仍然結群營巢,不哺育的鳥仍然在一起覓食嬉戲。

  五、飼養與繁殖

  金山珍珠的飼料以小米、黍子、稗子為主,家庭飼養日常可用小米或穀子60%,稗子40%,混合餵給,發情期餵雞蛋米、沙粒、牡蠣粉、青綠飼料應酌情餵給。

  烏賊骨應該一直掛在籠子裡,任鳥啄食。另外,金山珍珠似乎對潔淨的沙子有偏好,它們很喜歡啄食沙子,因此沙子是不可缺少的。

  金山珍珠也是非常喜歡洗澡的鳥類,很容易在水罐中淘水。因此,還是使用管狀飲水器的好。鳥的飲水要潔淨。

  飼養金山珍珠可用各種小型竹籠或金屬籠,為了繁殖可成對地飼養在箱形籠中,箱籠大小為50釐米×40釐米×40釐米,也可用金絲雀的繁殖籠。人工巢宜為暗巢,一般用巢箱、殼狀草巢或葫蘆巢(直徑4釐米)。巢箱為14釐米×9釐米×9釐米,在9釐米的一半處設一隔板,將巢分成兩室。實在沒有上述巢具,使用普通的白酒盒子改造也可以。在巢中放置少量巢草,並在籠中準備一些細草和棉花,讓雄鳥銜入巢中,由雌鳥完成裝修。對於巢草的選擇,由於珍珠屬於較小型的鳥類,力氣很小,不要放置太重的巢材。最好使用草坪用的那種細草,棉花應撕碎了再提供,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用真正的棉花,千萬不要使用絲綿,以及同類的化纖產品,那樣會纏傷小鳥的腳趾的,造成終生殘廢。使用棕樹的絲,麻,都是不錯的選擇,同樣,使用絲類巢材一定要注意不要纏住小鳥。苔癬也不錯。

  小鳥完成築巢後,一週之內會有數次交配行為,配對成功後約一週就在巢中產下5-8枚白色的小卵,卵橢圓形,呈白色,兩性共同孵化育雛,雌雄鳥交替孵化,但以雌鳥為主。孵化期14天,由於南北氣候差異,有1-2天的浮動。 在此期飼應儘量保持環境安靜,光線不要太強,不要輕易移動箱籠和巢箱。

  幼鳥出殼後,全身赤裸,僅被少量白色絨毛,親鳥將吃下的半消化食物吐出飼餵雛鳥。金山珍珠屬晚成鳥,雛鳥出殼後需靠親鳥餵食。這時要供給雞蛋的比例在15%以下的弱蛋小米為雛鳥的飼料。21天出巢學習飛翔,此時的幼鳥,顏色暗淡,嘴巴呈黑色,鳴聲甚輕。三個月後,嘴巴黑色由鼻基部開始逐漸褪去,達到性成熟。五個月,具有繁殖能力。如果飼養得當,金山珍珠可全年繁殖。

  珍珠和十姐妹的方法就是上面的,他們體形一樣,性格類似,生活方式也類似,飼養方法完全可以通用.不過有一點不同:十姐妹比珍珠更喜歡洗澡,要在籠中放小水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