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頻」的蘋果,透露的是貪慾也是創新的缺乏

近日,蘋果公司發表聲明,就其備受爭議的降低老款iPhone手機速度以保護電池穩定性的決定致歉。這是蘋果在2017年繼iPhone 8銷售遇冷, iPhone X銷量下滑之後所遭受的又一打擊。華爾街一家投行甚至將蘋果股票進行了評級下調,將其股票評級從“買入”下調至“中性”,蘋果短期內“萬億市值”的夢想恐將難以實現。

就在我們紛紛為這家號稱“偉大”的公司感到惋惜的同時,也不禁要問一句,如今蘋果究竟怎麼了?

配不上高價的創新

曾經,蘋果都是創新的代名詞,無數令人眼花繚亂的新技術、新體驗都在蘋果手機上得以實現。而如今呢?售價近萬的iPhone X除了全面屏外和臉部解鎖外,並沒有顛覆性的創新。而所謂的“全面屏”也只是一塊屏佔比較高的異形屏,而並非什麼高大上的創新,甚至都不是蘋果率先使用的!加之國內手機品牌都推出了全面屏手機,甚至一些千元機也配備了全面屏。不到半年的時間,高大上的全面屏技術已然淪為了爛大街的存在。

隨後的結果顯而易見,根據Localytics的數據顯示,iPhone X銷量最大的時間段,是產品剛剛公開銷售的那一段時間,時間只持續了大約2周左右。不僅如此,無線充電功率被閹割,尷尬臉部識別體驗讓這一新潮技術變成了消費者吐槽的對象,iPhone X發佈的兩週內,絕大部分與之相關的全是關於Face ID遭到破解的報道。

“降頻”的蘋果,透露的是貪慾也是創新的缺乏

兩個星期後,隨之而來的便是一系列的iPhone X藍屏、花屏、低溫自動關機的一系列報道。

蘋果之所以是蘋果,便是因為其新潮的創新設計和卓越的產品品質,當近萬塊的蘋果和千元左右的安卓手機有著同樣的面孔、出現同樣的質量問題的時候,用戶必然不會滿意。

“降頻”的蘋果,透露的是貪慾也是創新的缺乏

諾基亞的後塵

這不由得讓人想到了當年的諾基亞,當年它在手機市場一家獨大之時,一些小縣城的手機店裡全是一些“NCKIA”、“NOK1A”之類的手機,因為諾基亞的外形容易模仿,且行貨手機售價昂貴,使得一大批山寨手機有了存活的空間。同時當年的諾基亞手機分為幾個系列“N系列”、“E系列”等等,由於公司規模龐大、產品線固定,從而導致了諾基亞的手機創新成本極高,每次手機的升級換代也只是在原有的版本上進行修修補補式的“微創新”,比如升級一下內存、攝像頭,從而給了市場一種諾基亞缺乏創新、新產品的推出總是慢人一步的印象。

而今的蘋果,好像也是如此。每年的新機,升級一下處理器、內存,最多推出一個新的顏色。而其他的,甚至連外形,蘋果手機都很久沒有過變化了。以至於每當5Giii看到朋友的iPhone手機之後,都要問一下,他拿的到底是6、是7還是8?

形容安卓手機的同質化,可以說蓋上商標後就不能辨別是哪部手機,而到了iPhone這裡,看到商標都已經開始分辨不清楚了。

貪婪商人與極致geek的差異

當初喬幫主的iPhone發佈之後,大家迅速為其所折服,紛紛感嘆原來手機還可以是這樣的,於是一大批人開始摒棄諾基亞轉投蘋果。

因為什麼?就是因為喬幫主是狂人、是極客,他的產品敢於大膽創新,並且是最新最潮的。而如今呢?庫克時代的蘋果給人的印象,只是在“吃老本”而已。

蘋果創新不足,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可偏偏有些人只看蘋果有多少數量的專利儲備,蘋果的實驗室又研發出了什麼“黑科技”。只可惜,不能應用在產品上的一切創新都並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即使是當年的諾基亞實驗室裡的技術比蘋果先進的多、即使是現在蘋果每年仍需向諾基亞繳納專利費,可是諾基亞手機業務依舊不存的事實仍未改變。

誠然,當公司做到一定的規模之後,想要在自己的產品上再進行顛覆性的創新是要承擔極高的風險的,而且是需要相當的魄力的。可這並不能成為蘋果停滯不前、甚至開倒車的理由。即使是諾基亞轉投微軟的Lumia陣營,市場佔有率被歸入others的時候,5Giii在2014年買的Nokia Lumia 525在昨天還能正常使用。

“降頻”的蘋果,透露的是貪慾也是創新的缺乏

而相較之下,蘋果單方面所提的“為了避免電池故障,而對老型號手機人為鎖頻”仍然有待商榷,為了“道歉”而降到218元的電池更換價格也仍顯誠意不足。

而在更多人看來,蘋果這樣做的目的更像是為了促進人們頻繁地更換新手機。畢竟現在的蘋果已經失去了當初產品革命的勇氣,完完全全變成了一家中規中矩的商業公司。而當蘋果的產品失去了炫酷、新潮的標籤之後,更好的做法便是依靠舊機器的卡頓來維持人們的換機熱情。

結語

根據當初爆料整件事情的美國網站9to5Mac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現在已經有超過一半的人選擇了原諒蘋果,而還有44%認為蘋果完全可以免費換電池。

“降頻”的蘋果,透露的是貪慾也是創新的缺乏

不論如何,蘋果此次的危機已然過去,但是事件本身卻將永遠留在消費者的心中。當蘋果以後再次出現相似的危機的時候,不排除有人再次“炒冷飯”的可能性。

畢竟,上一家產品質量雖好,卻將專利儲備在實驗室裡公司,現在的手機業務都已經被迫出售了。而如今深陷“誠信”與“質量”泥淖的蘋果又將如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