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8個月行程4500餘公里 只爲服務大山深處貧困羣衆

通訊員 劉旺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唐曦

據去年發佈的《健康扶貧工程“三個一批”行動計劃》文件顯示,我國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在所有貧困戶中佔比44.1%,深度貧困縣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患慢性病、患大病、因殘致貧的佔到80%。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因此,實施健康扶貧,破解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現象,也成為脫貧攻堅戰的一塊“硬骨頭”。為助力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今年來,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憑藉農林醫辦學特色,多措並舉,積極投身健康扶貧工作。

“當下湖南省有11個深度貧困縣、549個深度貧困村涉及237個鄉鎮,致貧原因主要是因病、因殘。我校有醫衛類專業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更是責無旁貸,更應主動作為。”在該校院長左家哺的倡導下,今年3月5日,學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助力全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事宜,並制定了“學院教育幫扶全省11個深度貧困縣實施方案”,決定聚焦邵陽市城步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等11個深度貧困縣,整合資源,精準發力。

於是,在隨後近8個月的扶貧工作中,學校扶貧工作隊不停往返衡陽與各幫扶地區,合計行程達4536公里,相當於衡陽至北京兩個來回。尤其在暑假期間,在他人遊覽大好河山、欣賞美麗風景之時,該校師生卻奔波於大山深處,走訪深度貧困戶,開展義診、義檢、義送服務,宣傳健康知識,推廣科學技術。

據介紹,該校的扶貧工作分校內、校外兩個層面推進。在校內,該校為來自深度貧困縣的貧困學子建檔立卡,實行免學費、免餐費“雙免”舉措,並優先安排勤工儉學崗位、優先頂崗實習、優先訂單培養、優先選讀專業、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新生優先報到,還對貧困學子提供就業幫扶資金和“一對一”精準就業服務。

此外,在落實好校內“雙免”“一對一”“六優先”舉措的基礎上,該校利用暑假全方位開展校外“一對一”科研攻關團隊和為深度貧困縣群眾義診義檢的“雙義”活動。由院長左家哺帶隊,該校科研處、醫學院、醫藥技術學院等部門和學院師生分赴各地:7月13日赴攸縣石羊塘鎮開展健康扶貧,7月20-21日調研洞口科技、教育扶貧工作並在花古街道開展科技扶貧工作,8月6日至10日赴麻陽縣文昌閣鄉、堯市鎮開展科技扶貧與健康扶貧;8月15日至16日赴城步縣汀坪鄉蓬瀛村開展健康扶貧;8月12日至30日,該校又分批前往安仁職業中專、桂陽職業技術教育學校、臨武縣職業中專舉辦“送培到校·精準培訓”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升培訓班;8月28日,院長左家哺受邀在洞口縣脫貧攻堅講習班上作科技扶貧報告;9月12日至13日在花垣縣龍潭鎮青龍村、鳳凰縣禾庫鎮禾庫社區開展義診送藥活動;10月11日至12日在城步縣白毛坪鄉和平村開展義診義檢送藥健康扶貧和科技扶貧工作。

據統計,8個月來,該校在深度貧困縣召開科技扶貧工作座談會7次、作科技扶貧專題報告1次、提供產業基地科技指導與技術支持13次、送文藝下鄉1次、送培到校授課96課時。開展義診義檢活動6次,共免費發放保健及治療藥品2.5萬餘元、“健康知識宣傳手冊”1700餘份、開展義診義檢700餘人次、心理健康輔導及諮詢480餘人次,為村民提供醫療服務價值摺合人民幣達20餘萬元。

系列紮實、貼心的扶貧工作,也受到幫扶地政府和群眾一致好評。鳳凰縣禾庫鎮禾庫社區一位空巢老人說:“你們不遠千里上門免費給我們看病、身體檢查,還免費發放藥品,非常感謝你們!”花垣縣龍潭鎮青龍村村主任石國清則表示:“學校專家、教授的建議科學、可行,極具參考價值,為我們紫色米集中種植基地今後的發展理清了思路、明確了方向。希望學校專家、教授常來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