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金名將岳飛,曾經抗過遼嗎?

前面一段,我們基本上是站在趙構的角度,來看待當時的時局的。那麼我們換一個角度,站在岳飛的角度來理解發生的一切。

首先要講清楚一點,岳飛的忠孝是始終如一的。

當年北宋同遼國對峙的時候,岳飛曾經從軍抗遼(“宣和四年,真定宣撫劉韐(ge,二聲)募敢戰士,飛應募”《宋史.列傳.卷一百二十四》);後來靖康之變,連年的宋金戰爭,岳飛又是保宋抗金。從抗遼到抗金,岳飛的從軍職業規劃從來沒有改變。


抗金名將岳飛,曾經抗過遼嗎?


再來看關於紹興七年發生的岳飛出走廬山,葬母守孝的問題。這件事情實際上也不是第一次發生,早在公元1122年,也就是宋徽宗時代,當時在軍中抗遼的岳飛,就曾經因為為剛剛死去的父親守孝,而從軍中辭職。守孝滿三年,才又在1124年重新投身軍旅生涯的。我們不要用我們今天的標準來看待古人,古人對於“丁憂”這件事情看的很重很重。守孝三年,對於很多官場上的公務員來說,是難以取消的一項道德必修課。尤其在理學甚囂塵上的宋明時期,以道德約束來影響百姓生活甚至國家政治並不是什麼稀罕事。比如後世明代嘉靖皇帝,就僅僅是為了給自己父親爭一個名分,鬧出了一個“大禮議”的政治風波;又比如後世明代的張居正,因為堅持工作拒絕“丁憂”,而搞的滿朝沸沸揚揚,甚至萬曆皇帝都要出來為他解釋和力保。對於比如張居正這種,堅持工作崗位而不回家守孝的行為,古代稱之為“奪情”。這個詞本身,也在隱喻,“奪情”這是不合情理的一件事情。

-----------------

備註:本文是一本書的其中一個小節,整本書的名字叫做《魔方中國史》。欲知上下文,請關注“唐島漁夫”頭條號。更多最新內容,請關注天涯煮酒論史版塊的原帖——“打亂順序重讀中國歷史”,原貼已更新三十五萬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