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會大學最新發現:防曬霜也可影響生殖能力!

防曬產品,已經成為每個都市人必備的健康『武器』。

防曬產品可以有效防止紫外線對皮膚的損害,起到美白、抗老、防止皮膚癌的功效。

浸會大學最新發現:防曬霜也可影響生殖能力!

可是你知道嗎?

最新研究表明,防曬產品裡的某些物質極有可能影響你的生殖能力!

事件回顧

近日,香港浸會大學的研究發現,個人護理產品以及防曬產品中最常見的3項『紫外線吸收劑』混合並經過食物鏈時會產生『混合效應』,濃度較單一紫外線吸收劑高3.2倍。

浸會大學最新發現:防曬霜也可影響生殖能力!

而研究同樣顯示,生物受到防曬劑汙染之後,可能會經過食物鏈直接影響人類的生殖功能。

這樣的結果並非空穴來風,而是經過十分嚴謹的研究得出的:

1研究過程

2013年開始,浸大化學系科研人員就利用3種常見的紫外線吸收劑『二苯甲酮』、『桂皮鹽酸』和『奧客立林』混合調製模擬真實水體,並用以養殖豐年蝦,同時用受到防曬劑汙染的豐年蝦飼養育人類基因相似度近70%的斑馬魚。

經過科研團隊長時間的研究觀察,得出的結果令整個業界為之驚訝。

2研究結果

結果發現,這三種常見吸收劑混合會產生混合反應,而用這種經過汙染的水養殖的豐年蝦,積聚濃度較單一防曬劑高近1倍。

透過食物鏈,食用了這種豐年蝦的斑馬魚,身上積聚的防曬劑濃度更是比單一防曬劑高3.2倍。

同時,斑馬魚在食用受防曬劑汙染的豐年蝦47天之後,魚卵質量下降,更產下畸形或發育異常的魚卵;而暴露在吸收劑下的魚卵24小時內死亡率跟從10%升至60%。

這種情況似乎離我們很遠?其實不然。

研究團隊在香港30個地點取得海水樣本後發現,海水中含有7種常見防曬霜吸收劑。

與此同時,團隊從香港7個養殖廠取得魚蝦貝類等各種海產進行檢測,發現每克海產含有3.1-51.3納克防曬霜吸收劑濃度,其中『二苯甲酮』和『桂皮酸鹽』被評為『較有生態風險』。

這些已經受到吸收劑汙染的海產很有可能就出現在我們的日常餐桌上,伺機進入人類的身體,影響我們的生殖系統。

浸會大學最新發現:防曬霜也可影響生殖能力!

浸會大學此次研究表明,有效的生物檢測技術能幫助我們免受潛藏的有害物質傷害。畢竟有些慢性毒物無法馬上現出原形,卻在悄無聲息地破壞我們的人體健康。

而在這次研究中起到有效作用的『斑馬魚』,也是我們小魚親測生物檢測技術的大功臣,它能幫助我們快速檢測出產品中的有害成分。

來一起了解一下這項領先世界的檢測技術吧~

領先技術,守衛健康

小魚親測採用的斑馬魚胚胎測試技術是榮登世界頂級科學雜誌《Nature》封面文章的榮譽技術。維康基金會桑格研究所研究結果指出,斑馬魚具有和人類功能相同的器官組織(如心臟,血管,肝臟,腎臟,胰臟及神經系統等),以及和人類高度一致的生理反應。

不僅如此,斑馬魚和人類致病相關基因擁有高達84%的相似率,因此,對斑馬魚有害的物質,對人體也極有可能有害。當遇到有害物質時,魚胚胎會出現異常,如頭部或尾部出現腫瘤,心臟水腫或者直接死亡。

浸會大學最新發現:防曬霜也可影響生殖能力!

這種檢測手段能夠篩選超過1000種有毒化學品,已經被廣泛應用於藥品的安全性評價與功效評估。

小魚希望通過這種世界領先的生物測試技術Testing 2.0,為大家提供比現行法規更嚴格的檢測體系與標準,保證大家在消費時作出更為明智、嚴謹的選擇。

助你呵護家人健康,保護地球環境就是小魚最衷心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