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號11年壯舉,成功探索兩顆體積最大的小行星,即將步入黑暗

美國宇航局的黎明號探測器,在太空中完成整整11年的旅程之後,預計未來幾周推進器燃料即將耗盡。在對小行星帶的兩個最大成員穀神星和灶神星成功進行探索後,它也加入了同人類告別的隊列。退役之後,它還將在穀神星周圍的軌道上翻滾幾十年,直到最後墜入穀神星。

黎明號於2007年9月27日發射,是美國宇航局唯一一次圍繞兩個行星體運行的探測任務,黎明號的壯舉是通過其高效離子推進器實現的。2011年,它到達了跨度達600公里,呈現有趣蛋形的灶神星,在那裡的軌道運行了一年後,又出發前往穀神星,旅程中又花掉了四年時間。

黎明號11年壯舉,成功探索兩顆體積最大的小行星,即將步入黑暗

這個機器人探險家能夠近距離觀察小行星上是否存在水以及小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這兩顆小行星共同佔據了小行星帶質量的45%,炎熱的灶神星有一個類似於陸地行星的構成,有鐵核和乾燥的岩石表面,那裡的地形多樣,有峽谷,隕石坑和山脈,還有天體撞擊和火山活動的殘餘。黎明號能夠確認,之前在地球上發現的一類隕石是來自灶神星的碎片。

黎明號上的望遠鏡已經在穀神星上發現了富含水的礦物質,穀神星是一個寬度達900公里寬的天體,由於它的大尺寸和球形,被歸類為矮行星。黎明號在穀神星上發現了冰凍海洋的殘餘物,上面覆蓋著一層由粘稠的粘土和鹽構成的多孔狀表皮。而科學家對於這一發現十分出乎意料。

黎明號11年壯舉,成功探索兩顆體積最大的小行星,即將步入黑暗

如果穀神星是在現在的位置形成的話,那麼年輕活力的太陽可以將穀神星上大部分的水蒸發掉。因此一些科學家懷疑它是在木星和土星之後誕生的,只是被氣態巨星早期的劇烈旋轉所吸引。黎明號發現穀神星其實是來自遙遠的地方,因為它發現了一種標誌物:氨,這是一種只能在外太陽系中形成的揮發性分子。

黎明還發現了一個跡象,穀神星仍然有著活躍的地質活動:一座4公里高的孤火山,滲出了水,鹽和其他物質組成的“熔岩”。後續觀察陸續發現了另外21座火山的痕跡。超過100個富含鹽的亮點也表明,地下冰滲透到了地表,就像泥濘的鹽水一樣。

黎明號11年壯舉,成功探索兩顆體積最大的小行星,即將步入黑暗

在埃爾納特火山口,顯示出有機分子的跡象,它們在外太陽系中很常見,但這並不意味著生命。但這些發現使得穀神星成為進一步探索的備選目標,美國宇航局正在考慮未來向穀神星發射著陸器是否可行。

黎明號在有效壽命的最後幾個月裡,已經進入了距離穀神星表面僅35公里高的軌道。這顆即將死去的飛行器可能會在軌道上停留半個世紀或更長時間,這將是一座揭開矮行星奧秘的惰性天體紀念碑,也是人類科技的一次重大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