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号11年壮举,成功探索两颗体积最大的小行星,即将步入黑暗

美国宇航局的黎明号探测器,在太空中完成整整11年的旅程之后,预计未来几周推进器燃料即将耗尽。在对小行星带的两个最大成员谷神星和灶神星成功进行探索后,它也加入了同人类告别的队列。退役之后,它还将在谷神星周围的轨道上翻滚几十年,直到最后坠入谷神星。

黎明号于2007年9月27日发射,是美国宇航局唯一一次围绕两个行星体运行的探测任务,黎明号的壮举是通过其高效离子推进器实现的。2011年,它到达了跨度达600公里,呈现有趣蛋形的灶神星,在那里的轨道运行了一年后,又出发前往谷神星,旅程中又花掉了四年时间。

黎明号11年壮举,成功探索两颗体积最大的小行星,即将步入黑暗

这个机器人探险家能够近距离观察小行星上是否存在水以及小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这两颗小行星共同占据了小行星带质量的45%,炎热的灶神星有一个类似于陆地行星的构成,有铁核和干燥的岩石表面,那里的地形多样,有峡谷,陨石坑和山脉,还有天体撞击和火山活动的残余。黎明号能够确认,之前在地球上发现的一类陨石是来自灶神星的碎片。

黎明号上的望远镜已经在谷神星上发现了富含水的矿物质,谷神星是一个宽度达900公里宽的天体,由于它的大尺寸和球形,被归类为矮行星。黎明号在谷神星上发现了冰冻海洋的残余物,上面覆盖着一层由粘稠的粘土和盐构成的多孔状表皮。而科学家对于这一发现十分出乎意料。

黎明号11年壮举,成功探索两颗体积最大的小行星,即将步入黑暗

如果谷神星是在现在的位置形成的话,那么年轻活力的太阳可以将谷神星上大部分的水蒸发掉。因此一些科学家怀疑它是在木星和土星之后诞生的,只是被气态巨星早期的剧烈旋转所吸引。黎明号发现谷神星其实是来自遥远的地方,因为它发现了一种标志物:氨,这是一种只能在外太阳系中形成的挥发性分子。

黎明还发现了一个迹象,谷神星仍然有着活跃的地质活动:一座4公里高的孤火山,渗出了水,盐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熔岩”。后续观察陆续发现了另外21座火山的痕迹。超过100个富含盐的亮点也表明,地下冰渗透到了地表,就像泥泞的盐水一样。

黎明号11年壮举,成功探索两颗体积最大的小行星,即将步入黑暗

在埃尔纳特火山口,显示出有机分子的迹象,它们在外太阳系中很常见,但这并不意味着生命。但这些发现使得谷神星成为进一步探索的备选目标,美国宇航局正在考虑未来向谷神星发射着陆器是否可行。

黎明号在有效寿命的最后几个月里,已经进入了距离谷神星表面仅35公里高的轨道。这颗即将死去的飞行器可能会在轨道上停留半个世纪或更长时间,这将是一座揭开矮行星奥秘的惰性天体纪念碑,也是人类科技的一次重大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