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航天技術和自動控制專家楊嘉墀逝世

歷史上的今天:航天技術和自動控制專家楊嘉墀逝世

航天技術和自動控制專家,儀器儀表與自動化專家,自動檢測學的奠基者。我國自動化學科、中國 自動化學會和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的創建人之一,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1980年12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江蘇省吳江縣人,1919年7月16日生於江蘇省吳江縣。1941年畢業於交通大學電機系。1930年隨其 父母遷居上海。1947年赴美國留學,於哈佛大學應用物理系深造並獲碩士和博士學位。1950年至 1955年期間,先後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員和美國洛克菲勒研究所高級工程師。1956年回國 後,歷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室主任、副所長,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副所長、所長。 1968年後,任國防科委五院502所副所長、七機部五院副院長兼502所所長,航天部總工程師。中 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航天工業部總工程師。 60年代參與制訂中國工業自動化儀表、中國自動 化科學技術等發展規劃和中國人造衛星發展十年規劃。1984年被評為航天部勞動模範。

1986年3 月,他與王大珩、王淦昌、陳芳允一起提出了對我國高技術的發展有重要意義的建議,在鄧小平 的親自批示和積極支持下,國務院在聽取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我國高技術發展的“863計 劃”,為我國高技術發展開創了新局面。 80年代,是《我國高技術研究發展綱要》的倡導者之一, 為我國高技 術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2000年,王大珩、楊嘉墀等院士聯名提出發展我國汽車電 子信息產業,搶佔未來世界汽車計算平臺制高點的建議。楊嘉墀從1961年中國自動化學會成立起, 歷任第一屆、第二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第三屆、第四屆副理事長,第五屆、第六屆(1993—1997)理 事長。 楊嘉墀長期致力於我國科學技術和航天事業的發展。參與中國空間技術發展規劃的制訂,是中國科 學院早期開展航天技術研究的專家之一。領導和參加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姿態測量系統的研 制。是空間技術分系統的設計師,在我國返回式衛星姿態控制系統方案論證和技術設計中,提出一 系列先進可行的設計思想。領導研製的返回式衛星姿態系統及數據分析指標達到當時國際先進水 平。指導研製為原子彈爆炸試驗所需的檢測技術及設備等重大科研項目。 楊嘉墀參與組建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該學會於1979年3月成立。他連續當選為該學會第一至第四屆 理事會副理事長。

為了溝通國際科技交流的渠道,1980年他率代表團去美國,與美國儀表學會建立 了合作關係,其後又與日本測量與控制學會及英國的測量與控制學會等一起在1983年、1985年、 1987年、1991年和1992年相繼在中國召開了多國儀器儀表學術會議暨展覽會。在這些會議中楊嘉 墀擔任學術委員會的領導工作,為推動我國儀器儀表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楊嘉墀1984年獲航天部勞動模範稱號。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0年起享受政府特殊 津貼,1991年被航空航天部批准為有突出貢獻的老專家,1995年獲中國科學院陳嘉庚信息科學 獎。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同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03年10月 22日,楊嘉墀會見中國航天員。楊嘉墀因病醫治無效,於2006年6月11日12時45分在北京逝世,享 年87歲. 楊嘉墀院士遺體告別儀式定於2006年6月17日上午9點30分在北京八寶山第一告別廳舉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