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導|齊魯晚報:厲害了!這些90後科學家們創業「玩」高科技

10月16日,由合肥市委宣傳部、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聯合主辦,廬陽區委宣傳部協辦的“創新合肥行”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7+3”全國主流融媒大型採訪活動來到了本源量子。

採訪本源量子,不少記者們表示,極度燒腦,因為90後的科學家們說的東西,根本聽不懂。本源量子計算公司92年的副總裁孔偉成一本正經的說:“我已經用非常通俗的語言去解釋量子和我們的研究了。”

“這是為量子芯片提供的極低溫元件。”孔偉成指著展示櫃裡陳列的一件元器件說道。據介紹,本源量子主要以量子計算機的研發、推廣和應用為核心,主攻量子計算所需各類量子芯片、量子測控系統、量子軟件等的研發運用,並圍繞量子芯片、量子測控系統、量子軟件(含量子計算機操作軟件和各類量子算法軟件)、量子云服務和量子人工智能等內容開展業務。

新聞報道|齊魯晚報:厲害了!這些90後科學家們創業“玩”高科技

孔偉成表示,所謂量子芯片就是將量子線路集成在基片上,進而承載量子信息處理的功能。量子計算機的研究在克服瓶頸技術之後,要想實現商品化和產業升級,目前是非常難得,很難走傳統的電子計算機發展的道路。目前,從目前的發展看,超導量子芯片就像傳統計算機的加速器,大大提高電腦的運算速度。比如傳統計算機要破譯一個密碼可能要一兩年,但是使用量子芯片技術之後,可能不用一分鐘就能破解,其優勢顯而易見。

但是孔偉成也承認,國內對量子計算的研究還停留在學校和科研院所的實驗階段,缺乏對科研技術市場產業化的考量。正是因為認知的缺乏,他們在招聘和融資時,也遭遇諸多問題。“很多人並不瞭解量子計算,我們招聘時,需要跟學生們講述很多,而風投、基金我們也在對接,他們認為這個技術短期看不到收益,投資起來非常謹慎。”

新聞報道|齊魯晚報:厲害了!這些90後科學家們創業“玩”高科技

據介紹,本源量子成立於2017年9月,創始團隊主要成員均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團隊的大多數成員都是九零後,平均年齡不到30歲。正是這樣一支年輕的隊伍,致力於將量子信息技術的科研成果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將量子計算機的應用前景變為現實。去年10月,“本源量子計算雲服務平臺”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今年1月就成功搭建了32位量子虛擬機,用戶註冊後即可免費體驗編寫和運行量子程序。

“量子計算機與普通計算機區別在於芯片編碼不一樣。”孔偉成介紹,本源量子芯片部門已擁有超過10種各類量子計算芯片、量子功能芯片產品,量子測控部門已經開發了多種量子測控產品並正在研發一套新型多通道量子反饋測控系統。還計劃於三年內推出具有20至30位量子比特位數的量子計算機原型機,並在未來研發出能夠取代經典超級計算機的通用量子計算機。

記者 任磊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