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大選換屆後購房和生活有什麼變化還是一切照舊?

好久沒有更新了,最近實在太忙,忙到昏天黑地,終於告了一個段落。回國後才感覺到祖國的偉大和祥和,看了馬來西亞大選才知道選舉原來是這樣的,可惜我沒有資格去投出我那一票,我在大馬就算個居民不能稱為公民。一天掏出我的國內身份證看了一下背面,我意味深長的笑了笑,不信你也拿出來看看!

馬來西亞大選換屆後購房和生活有什麼變化還是一切照舊?

最近又有很多朋友來問我購房的問題, 雖然我居住在吉隆坡6年多了,我一直看衰馬來西亞的地產,前期房價基數比較低漲一點也是理所應當,隨後還想像很多開發商標稱的每年5-8%甚至更高的漲幅那是很難實現了,人口基數就放在那裡,蓋那麼多房子給誰呢?記住大馬和國內不同,家庭購買改善性住房的需求不會像國內那麼高,華人喜歡買公寓來投資,催生了很多高端公寓,目前公寓的租金一路走低。我記得我才去大馬租了一個公寓一個月3800馬幣,現在3000就可以租到,為什麼?因為太多了,越來越多,這6年就在KL市區我看到的公寓最少增加了上萬套,號稱富人區的滿家樂也不再是高不可攀,我才去的時候哪裡有現在那麼多。房價的確比我才去時候漲了很多,但是其中的漲幅如果看一下匯率你就明白了,我2014年去的時候匯率最高到過2.4,2016年最低時候有過1.43,2017年以後穩定了不少1.6左右跳動。為什麼說房子要說到匯率呢?也許你會被很多中介告知,馬來西亞房子漲幅一年10%以上等等,那麼試問,2014年,15年,你花100萬馬幣買一套房子,你需要付出240萬人民幣,即便到了17年漲了20%,到了120萬馬幣,試問換成人民幣呢?才有195萬人民幣了。

馬來西亞大選換屆後購房和生活有什麼變化還是一切照舊?

很多人動不動就號稱要去海外買房投資,首先你得把匯率風險搞清楚,這個賬也許是我個人的算法。不要想著國外買房就一定牛X,如果是買來自己住什麼時候買,什麼價格買都不會晚,都不會貴,因為那是你的剛需,要投機的買房投資,最好還是買國內的,最起碼保值!大馬大選後,購房政策會有一些變化,這種變化會越來越保護他們公民的利益,也就是說性價比不高的房子只能找外國人來接盤了,表面上會開放更多的購房政策,實際上為本地公民提供更多的住房基金來保障他們的利益。據說有地的房子在有些州外國人購買限制要提高到300萬馬幣起步了。

至於生活方面,我個人倒是覺得大選換屆後更好了,要取消GST,要重啟燃油補貼等等惠民的政策,物價基本會維持原狀(匯率不波動的情況下),甚至你去買東西時候還會發現有所降幅,比如說汽車,電器等大件,少了6%的GST影響還是很大的。燃油補貼重新開始的話,汽油從2馬幣以上時代,再次可以回到2馬幣以下的時代了。對於我這種一個星期加2箱油的人來說,這是好事!

馬來西亞大選換屆後購房和生活有什麼變化還是一切照舊?

至於那些國家層面的東西和我們這些小居民沒有什麼相關,大致的意思就是任何資本進入馬來西亞獲利都必須帶動本地就業和本地收益,不能雁過拔毛,這也無可厚非,你吃了肉,湯總要給別人喝點吧?你說對吧?

所以說別再憂心忡忡的以為天塌下來一樣,要知道這次換屆,整個大馬是歡欣鼓舞慶祝重生一樣,馬哈迪什麼人?一個把大馬從貧窮帶上高速發展的設計師,據說他最欣賞的就是我們一位總設計說的貓理論,黑貓白貓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大馬人對他是擁戴的,不是很多人說那樣大馬沒人了找一個90多歲高齡的人擔任要職。我相信大馬的變化會有,那是上層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的變化可能就是物價的變化,生活周圍的變化也許會更好。我也希望更多的中國人把我們國內的東西帶到大馬來,我可以負責的說我們國內的很多行業遠遠領先大馬,互聯網,物流,製造業等等那些高不可攀的事我們不說,就說餐飲業,旅遊業,零售業最起碼已經和我們有了10年以上的差距,但是大馬人數一而終的堅持也值得我們學習,遵循著一個規矩不變,可能大馬沒有中國那麼多豪華的餐廳,也沒有中國那麼多豪華的酒店,但是人家服務一絲不苟。我只能說一句,我們在硬件上的確超越了很多國家,軟件跟不上導致我們並沒有覺察到我們的優越性。

今天開始我又開始更新了,回國了2個月度過了彷彿一年那麼長的時間!每天都是喝酒,應酬,搞得自己很忙。最起碼未來的10年我會留在大馬,陪著孩子的成長,至於未來家鄉永遠是我的家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