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被殺,罪名竟然是孔子極力反對的,曹操這招太狠了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打小就聰明好學,憑藉著讓梨的故事一炮走紅,成為大家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孔融被殺,罪名竟然是孔子極力反對的,曹操這招太狠了

長大後更是才華橫溢,並與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合稱為“建安七子”。

孔融被殺,罪名竟然是孔子極力反對的,曹操這招太狠了

然而不幸的是,他卻得罪了曹操,葬送了性命。

那麼,他是如何得罪曹操的呢?

起初,孔融還非常看好曹操,但沒想到等曹操將漢獻帝接到許昌之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心跡暴露無遺,看不下去的孔融便開始在公共場合批評諷刺曹操。不但如此,他還上書漢獻帝,說千里以內不應該封侯。這不是明擺著針對曹操的嘛!

孔融被殺,罪名竟然是孔子極力反對的,曹操這招太狠了

由於孔融披著聖人之後的光環,名氣太大,曹操雖然心生怨恨,但是不敢動他一根毫毛。

沒想到一個叫郗慮的傢伙看出了曹操的心思,決定火上澆油。於是,他上書給漢獻帝,汙衊孔融藐視國法,沒資格當公務員。

孔融被殺,罪名竟然是孔子極力反對的,曹操這招太狠了

曹操聽說後,樂壞了,趕緊掏出信紙給孔融寫了一封信,然後讓快遞員馬不停蹄地給他郵寄了過去。信中寫道:

我曾聽說在堯舜時期,對於賢能禮讓的臣子,麒麟、鳳凰都會飛來,讚美他們的聲音就會響徹雲霄。後人雖然德行淺薄,但也有殺身成仁來保衛國君的,有不惜家破人亡來保衛國家的。

等到漢室衰微時,睚眥之怨必定仇恨,一頓飯的恩惠必定相報。因此,西漢御史大夫晁錯忠於國家,卻因袁盎被腰斬;屈原懷念楚國,卻因椒蘭金讒言而被慘遭誣陷;彭寵謀反,是因為受到了朱浮的誹謗;鄧禹的威信受到損害,是因為部將宗歆、馮愔爭權奪利。如此說來,喜怒哀怨,禍福之因,難道不應當謹慎嗎?

從前,廉頗、藺相如這樣小國的臣子尚且能夠謙讓,寇恂、賈復一樣武夫也可以退讓一步。光武帝不記恨殺害哥哥的仇恨,齊桓公從不懷疑一箭想要射殺自己的管仲。立大節的人,難道會被一些瑣事所煩擾嗎?我聽說你和郗慮都執法公平,但私下有芥蒂,應當重歸於行。你們的積怨太多,以至於互相傷害,這讓我十分痛心。

以前遷都之時,你稱讚郗慮名副其實,精通經學,師出於鄭玄,又明曉《司馬法》,而郗慮也稱讚你名不虛傳。我很奇怪,為什麼你們現在竟然會反目成仇?我與你沒有情誼,也與郗慮沒有恩義,但希望看到別人交好,所以希望你們能夠友好相處。我知道你們是受到小人離間,作為人臣,進不能風化海內風氣,退不能建立德行使人和睦,但是撫慰戰士,殺身為國,對付浮華結交之徒,我還是有很多計謀的。

孔融又豈會不知道曹操心裡咋想的,於是回信說:

多謝您寫書賜教,指出我的不足之處。

我與郗慮曾為同州鄰郡的人,早就聽說過他。我曾經稱讚他功業卓著,不過是想讓他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忠信回報國家,沒想到他竟然隱藏過錯,掩飾罪惡,有罪卻不以為是罪。

從前趙宣子早晨提拔韓厥,晚上使者就被韓厥殺害,但趙宣子依然歡喜地向他道賀。何況沒有韓厥的功勞,怎麼敢擔當與功勞同等的官職呢!沒有屈原的忠誠,晁錯的智慧,竊權篡位就是罪過,免除罪過就是僥倖,而竟然使一些多餘的議論讓您知道,這讓我很慚愧。

朱浮、彭寵、寇恂、賈復,都是當世壯士,因為好惡而互攻,都是為國分憂。至於誰強誰弱、誰誰好誰壞,正如昆蟲互相撕咬,最終的結果卻是害人害己。

晉侯嘉獎大臣,師曠認為應當在道德和智慧上相比較。本性遲鈍,與他人而言卻無傷大雅,雖然像韓信一樣受到胯下之辱,像荊軻一樣受到榆次之辱,也不知道受辱對自己的嚴重性,還認為不過是蚊蟲叮咬而已。子產說人心不同,有的重視權勢,有的以取勝為榮,卻不去效仿宋人接待四海的賓客。郗慮是舊吏,也是我所推薦的。知道你我都愛護郗慮,您的良苦用心,我終身不忘。

曹操的文筆雖然沒得說,但打筆仗不是他的風格,於是他暗中指使大臣誣陷孔融不遵守朝廷禮儀,還說孔融認為“父子之間沒有什麼可親近的,只不過是為了滿足性慾罷了。母子之間的關係,就像是把東西放入缸瓦中,拿出來就分離了,根本不值一提。

孔融被殺,罪名竟然是孔子極力反對的,曹操這招太狠了

作為孔子的後人,儒家向來注重禮法和孝道,孔融恐怕說不出這樣的話。但曹操權勢熏天,他說你說了,你就說了。所以,孔融就被以不守禮法和孝道之罪滅了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