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需要怎樣的自律,才是通往自由之路?

高中生需要怎樣的自律,才是通往自由之路

重點中學班主任帶班手記4

自律是個熱門話題,百度、頭條隨便一搜就有成千上萬篇文章,有的文章甚至有好幾百條評論,這說明一方面自律是大家關心的話題,另一方面也說明自律是個需要用毅力去堅持的問題。

高中生需要怎樣的自律,才是通往自由之路?

什麼是自律?人為什麼要自律?這個話題的興起似乎跟近年來各種運動軟件和身材管理軟件有很大的關係,筆者也深受影響,尤其是手機裡盤踞幾年都不捨得刪掉的keep的畫面更是給人莫大的視覺衝擊。“自律給我自由”這其實對康德名言的應用: “真正的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自律即自由。”不知道康德的大有人在,但keep的好幾億的裝機量再配上妙曼的身材、發達的肌肉卻讓這一句話傳播得活靈活現。有人把自律=成功,自律可以讓我們活得更高級。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你最深刻的錯誤認識是什麼?點贊最高的回答是:以為自由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後來才發現自律者才會有自由。當一個人缺乏自律的時候,他做的事情總是在受習慣和及時誘惑的影響,要麼就是被他人的思想觀念所擾,幾乎永遠不可能去做內心真正渴望的事。

現在高考模式下,對於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高中是人生轉變的一個重要階段,是自身命運甚至家庭命運的改變的重要轉折點,網上瘋傳的招聘時只要985/211大學的HR的話更是刺痛著非重點大學的學生的心。怎麼才能考上一個更好的大學,是每一個要高考的學生都想要的事情。

高中生需要怎樣的自律,才是通往自由之路?

一、 高中更需要自律。衡水中學2018年清華北大錄取二百多人,又一次刷新了自己創造的記錄,衡水模式更是風靡全國的高中。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學生,一天學習十幾個小時是最常見的事情。長時間的單調的腦力勞動兼體力勞動,沒有堅強的意志是完不成的。老師不可能像看小孩一樣全程盯著,自律性差的同學無法有效利用大把的自習時間,只能在打瞌睡、看閒書、寫紙條、做白日夢中度過。

二、 高中自律的前提是做好規劃。高考是個大目標,但天天把高考掛著嘴邊沒有用,要把學習任務在每一天、每一節自習課落實完成。所以做好每一個月調研考試、每一週學習計劃、每一天學習任務、每一節課具體作業才是執行的關鍵。所謂的自律就是要讓每一節課過得充實、有效、有收穫。

高中生需要怎樣的自律,才是通往自由之路?

三、 規劃要做的符合自己的學習情況,才能執行下去。前幾日壹心理發了一篇《所謂的科學自律,毀了多少年輕人?》在這篇文章中,他提出:“不看計劃科不科學,只看我能不能做到。”“所有要求意志力去完成的減肥計劃,都是反人類!”“普通人的時間管理,本質是服從人性”。有人定下挑燈夜戰到十二點、早上四五點起來背書的計劃,卻白天睡大覺。為補差科大量刷題,卻發現來一半的計劃都完不成,本來題就不會做,更何況加大任務量更是完不成。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高中生需要怎樣的自律,才是通往自由之路?

四、 找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學習。有句諺語這樣說:“如果你想走得快,一個人走;如果你想走得遠,一群人走。”在學習懈怠時互相加油打氣互相鼓勵、在想放棄的時互相監督,才能更好地堅持下去。

五、 主動遠離一切誘惑。把可能會耽誤學習的東西收拾的遠離書桌,比如手機、閒書、電腦……,不要浪費自己的意志力去做一些沒必要的事情。更不要這樣折磨自己、考驗自己。正如一句笑話:不要用金錢去考驗女人,也不要用女人去考驗男人。不要用手機、閒書來考驗一個高中生,讀書是低刺激性的活動,不能抵禦玩遊戲、看視頻、買買買帶來的高能量感官刺激的大舉進攻。所以不要給自己犯錯的機會。關掉手機,你會發現QQ上的好友離了你也能活,沒準活得更好。

六、 累的時候,要適當休息,不要打疲勞戰、不要跟身體過不去。自律不是自虐。心理學家曾經總結過這樣的規律:自律的前期是興奮的,中期是痛苦的,後期是享受的。但有沒有發現,大部分人都在自律的中期——痛苦期徘徊太久,以至於把痛苦當作是自律。而當你自律到極致,你會發現:自律能夠帶給你發自內心的平靜和享受。

七、 自律的本質是堅持21天形成初步習慣、90天形成穩定的習慣。但很多人、很多事就是堅持不過21天,成在堅持、貴在堅持、難在堅持。李嘉誠,無論幾點睡覺,清晨5點59分必起;然後讀新聞,打一個半小時高爾夫,去辦公室工作,一氣呵成,延綿一生;喬布斯,年輕時就開始每天凌晨四點起床,九點前把一天工作做完,自律的像個瑞士鐘錶。當你堅持一件事情成為習慣時,根本不需要用意志力去完成,本身就成為一件很享受的事。堅持就是,當你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再堅持一次!

高中生需要怎樣的自律,才是通往自由之路?

最後用《少有人走的路》一句話來結尾:“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痛苦總會過去,自律的人會擁有開掛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