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爲何在四十三年爲其叔叔「八阿哥」胤禩平反?

yunyaling1987


老實說,歷史上的八阿哥其實是怪冤的。

在康熙在的時候,老爺子拼命地打壓他,讓他毫無出頭之日;老爺子不在了,老四拼命打他,最終落了個悽慘的結局。

說真的,其實康熙也並不是怎麼特別討厭或痛恨老八,事實上,八阿哥的母親地位很低,但康熙並沒有因此而看輕他。

相反,八阿哥從小到大受到的恩寵比別的阿哥還要多,比如封貝勒爺,在同年齡段的阿哥中,八阿哥是最早的。

之所以如此,也是因為八阿哥好學、脾氣好、善解人意、會做人有關吧?



也正因為如此,在太子第一次被廢時,康熙令眾臣推薦一個阿哥為儲君,結果大學士馬齊等都推了八阿哥。

然而,康熙卻出爾反爾,絕不承認,因為其本意是希望眾臣重新推舉廢太子,沒想到居然是八阿哥!

由此,八阿哥悲慘的大半生,就是因為這個推舉事件開始了。

論事實,這事真不能怪八阿哥,畢竟,這是民主形式,八阿哥也是民心所向啊。

康熙認為八阿哥不能繼位,並不是因為他的母親出身低,而是認為他太柔弱,會被群臣所制,這是他絕不願意看到的。

其次,八阿哥是個妻管嚴,子嗣太少(只有一個),這也是康熙不同意八阿哥為儲君的理由之一。

於是乎,為了防止群臣再度擁護,康熙之後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擊八阿哥,其目的就要讓八阿哥和群臣明白——我絕不會選老八為儲君,就死了這條心吧!



等到雍正繼位後,其對八阿哥的影響力還是頗為忌憚的。早在康熙末年的“九王奪嫡”中,鬧事對風頭正勁又結黨的八王黨十分厭惡。

但是,其繼位後,卻用了個欲擒故縱的把戲,先把八阿哥和十三阿哥同時封為親王、總理大臣,但這個意義卻是兩樣的。

對老十三,雍正是真心信任並重用,但對老八,卻是明升暗貶,處處使絆子,有意要抓他的把柄。

結果,不管八阿哥做什麼,雍正總是要挑他的刺,八阿哥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了。

最終,在雍正四年正月,八阿哥被革去王爵,開除宗籍,交宗人府囚禁於高牆之內,其福晉也被命自盡,並挫骨揚灰。

之後,八阿哥被改名為“阿其那”,同黨九阿哥被改名“塞思黑”,大意是豬狗之類。



這還不解恨,最終八阿哥允禩並定罪40條、九阿哥允禟定罪28條,兩人在雍正四年八月與九月相繼死於非命。

從這個角度上說,雍正殺弟大體是可以成立的。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也就是近半個世紀後,乾隆發佈了一道諭旨,其中說:

就“心術而論”,允禩與允禟“覬覦窺竊,誠所不免,及皇考紹登大寶,怨尤誹謗,亦情事所有”, 但“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皇考晚年意頗悔之”。

因此,“朕今臨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允禩、允禟仍復原名,收入玉牒,子孫一併敘入。”

乾隆的話說得還是很中肯,“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



講真,這麼個大冤案,乾隆又離得最近、威望最高,他都不敢平反,試問後代子孫誰敢?

由此也可看出,乾隆對老爹當年骨肉相殘的舉措其實是頗有微詞的。

最終,八阿哥、九阿哥被恢復原名,子孫也歸入宗籍。

遲到的正義也是正義,雖然晚了點,但也算是為允禩和允禟恢復名譽了。


坑爹史冊


乾隆為其叔叔八阿哥允祀平反是有原因的,不僅是他的叔叔,他為很多清朝宗室都平反了。原因有三;

一,為了顯示自己的氣度,挽回滿清貴族的支持。

畢竟許多政治鬥爭離他已經很多年了,對他的統治也構不成任何威脅,比如多爾袞,比如他八叔,為他們平反,既能顯示自己氣度,還能挽回滿清貴族的支持。安撫民心。而且在乾隆的晚年平反,基本上一代沒什麼人了,沒人反對,故而水到渠成。

二、團結宗室,避免此類事情再次發生。

畢竟在他之前,清朝爭奪皇帝位的鬥爭太多了,什麼兄友弟恭、父慈子孝都拋在腦後了,乾隆此舉也是想給後世子孫做個榜樣,也算一種警示。

三、圓了父親的心願:皇考晚年意頗悔之

乾隆四十三年發佈諭旨:就“心術而論”,允禩與允禟“覬覦窺竊,誠所不免,及皇考紹登大寶,怨尤誹謗,亦情事所有”,意思是雍正對允禩和允禟的處理是正確的。但是,乾隆說到這裡時,突然口氣轉緩,說允禩與允禟“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皇考晚年意頗悔之”。因此,“朕今臨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允禩、允禟仍復原名,收入玉牒,子孫一併敘入。意思是八叔和九叔沒有篡逆的跡象,他爸爸晚年也很後悔。我今年親政四十三年了,這件事很重大,我如果不說,後世的子孫就沒人敢說了。故而,也是圓了其父雍正的心願。

所以,他才會為這些人一一平反,既樹立了自己的形象,又沒什麼損害,何樂而不為?



小王看歷史啊


一想到八阿哥,很多人想到《雍正王朝》八爺胤禩帶領一群鐵帽子王逼宮失敗,雍正在朝堂上罵胤禩和胤禟,說“他們是豬,他們是狗,他們是阿其那,他們是塞思黑”“允禩,你這真要自絕於朕前,自絕於列祖列宗嗎”。

我們在《清史稿》中可以看到相關記載:八阿哥胤禩性格沉穩又有才華,在九子奪嫡中長時間佔據主導。康熙第一次廢太子是,諸多阿哥,大臣上書請立胤禩為太子。康熙晚年疑心重,因此事而大怒,囚禁了八阿哥。因為此事也給了四阿哥胤禛機會。胤禛在不顯山不露水的不讓康熙起疑心的同時,又做出一些貢獻展現才能,最後被確定為繼承人。八爺黨自然是不服的。

所以雍正在搞定了羅布臧丹津,年羹堯等以後,雍正慢慢剪掉了胤禩的羽翼。將其削去皇籍改名為阿其那,這個名字有人說是“豬”這樣的惡語,也有說這是“令人討厭的人”。胤禩被貶為民王,後來胤禩又被圈禁。大臣上書請求將胤禩正法,雍正沒答應。後來,胤禩在宗人府的囚禁下,鬱鬱而終。

乾隆皇帝四十三年為八爺胤禩平反主要原因有二(據《清史稿》)。

一,八爺,九爺結黨營私,都是咎由自取,但是他們沒有顯出明顯的謀逆之舉,所以予以寬恕。

二,乾隆說:“皇考晚年,意頗悔”。雍正晚年提到“削去兩個弟弟胤禩,胤禟的皇籍,貶為平民,賜予阿其那,塞思黑的名字。”這件事時,有一些後悔的意向。所以乾隆也算滿足父親雍正的一個遺憾。


紅雨說歷史


乾隆並沒有為胤禩平反。胤禩只是乾隆在處理宗族關係時所利用的一顆棋子。在處理複雜的宗族關係時乾隆情商比較高,對於不同的人用了不同的手段或打壓或安撫,都是為了一個目的:穩固自己的統治。

在寶親王弘曆繼位為皇帝的第二天,他的同輩兄弟就奏請改名避諱,把排行的“弘”字改掉。乾隆沒同意,說是名字都是皇祖所賜,載在玉牒,不忍心讓兄弟改名。

對於叔輩,乾隆總體比較寬和。如對父親雍正時就厚待的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等乾隆都賜雙俸,除大的升殿朝賀及典禮並時都不必行君臣叩拜大禮等。

對於胤禩一黨,乾隆和態度和父親嚴厲打壓的態度又不同。在他繼位兩個月左右的時候就就已經令滿漢大臣討論他們子孫復歸宗室的問題。乾隆二年又把允䄉、允禵都放了,賞賜爵位在家居住。

在這之後,乾隆四年的時候發生了弘晳結黨營私案。弘晳是廢太子允礽的兒子,常以東宮嫡子自居,籠絡了一些失意的宗族子弟,比如康熙五阿哥允祺的兒子弘升、康熙十三阿哥允祥的兒子弘昌、弘晈等。這其中還有乾隆優待的莊親王允祿的兒子弘普。而莊親王允祿本人正是弘晳的支持者。弘晳最後被革爵圈禁,子孫除籍。莊親王允祿也因此被沒收雙俸,革除職位,只保留了爵位算是給面子了。

乾隆四十三年的時候給允禩恢復原名,不再叫“阿其那”,恢復宗籍錄入玉牒。

面對這樣錯宗複雜的關係以及暗流湧動,乾隆對允禩黨的態度是康、雍年間宗室內鬥的尾聲,因為此時的允禩黨已經式微,不可能再對乾隆的統治形成威脅。因此乾隆對他採取了安撫態度,並以此換得了更多親貴對他的支持擁戴。


沅汰


在康熙帝晚年的“九子奪嫡”中,以失敗而告終的“八爺黨”首領八阿哥允禩,最終遭到了勝利者雍正帝(四阿哥)的瘋狂清算……

雍正帝 大清算“死敵”八阿哥

在羅卜藏丹津、年羹堯擺平之後,騰出手來的雍正帝,要開始對八爺黨算總賬了!



氣急敗壞的雍正帝說:“允禩既自絕於天、自絕於祖宗、自絕於朕,宗姓內豈容此不忠不孝、大奸大惡之人?"

隨後,削去八阿哥允禩一切爵位和封號,革除親王爵,開除宗室籍(開除愛新覺羅族譜了),貶為一介庶民,囚禁於高牆之內,還將其改名為“阿其那”(滿語“豬”或“俎上凍魚”)。同黨九阿哥允禟,也被改名為“塞思黑”(滿語“狗”),大致意思是罵老八老九是豬!是狗!



八阿哥被清算的這年九月十四日,沒熬過多少時日就在獄死了。46歲的胤禩,禁不住百般折磨,加之身患嘔吐之症,不進飲食,死於獄中。

50年後,也就是乾隆帝四十三年,乾隆帝給這位八叔平反了,恢復已死去的八阿哥親王身份,拉回族譜,並將其諸多事宜,妥善安之。




乾隆帝為什麼給父親的仇敵八阿哥平反?

主要有2大方面原因:一個是政治需要,二是不乏情感因素。



1、政 治需要

後繼之君,給前任皇帝在位時治罪的人平反,大多出於政 治需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為了撈政 治資本。

這是一個歷代統治者都百玩不厭的政 治套路:就是老皇帝在位時越是施威,而新皇繼位後就越要施恩,所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張弛有度,這樣新皇既能收買人心,又能彰顯新皇仁德,進而撈足了政治資本(名譽、人心、功德、仁慈等等)。畢竟,勝利者總是有足夠的話語權講寬容,而失敗者連恨的機會都沒有。乾隆帝作為勝利者雍正帝的繼承人,也是這樣做的。

二是為了 安撫世人心。

畢竟,對乾隆帝來說,八叔(八阿哥)與父親雍正的恩恩怨怨,那已經是上一輩的事了,況且當年的八阿哥及八爺黨,已灰飛煙滅了,早不能對乾隆帝構成任何威脅。乾隆帝四十三年時他的八叔,已經死去50年了,給這個昔日的“八賢王”平反,也可藉此安撫世人之心。


2、情感原因



史載,雍正帝晚年,多次提及當年對待兄弟的做法,頗有後悔之意,希望乾隆帝予以改正。所以呢,出於盡孝,乾隆帝就只好圓了老爸雍正帝生前的這個願。

(這一點存疑,我個人認為這更像是乾隆帝的自編之詞,借老爸雍正帝的口吻說有悔意、良心發現爾爾,似有替老爸雍正帝臉上“貼金”之嫌,但以此名義乾隆帝也正好行自己之需。反正這種對先帝有利的事兒,不管真假,自然會被寫進清史裡,被大書特書。)

另外,乾隆皇帝還發布了一道上諭說:胤禩、胤禟獲罪雖是咎由自取,但並無明顯的悖逆之跡。(其實這一點就太牽強了,八爺黨當年都和他老爸雍正爭的頭破血流了,還叫“無明顯悖逆之跡”?好吧,你是皇帝,你說什麼都是對的。)



其實,說到底是乾隆帝想給八阿哥平反了。給已沒有任何威脅的八叔平反,對後繼之君的乾隆帝來說,反正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所以,乾隆帝要平反,總是要找到各種堂而皇之的理由或名義,才好給八阿哥平反。但找來找去,才發現沒法美化,只能找到幾條似是而非的牽強理由,還算比較說的過去。(其實若深究,也說不過去。)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畢竟,八阿哥胤禩,也是愛新覺羅家族的一員,老爸雍正帝之前搞的是有點太絕情了,但說到底還是打斷骨頭連著筋,血濃於水,所以乾隆帝也有出於同宗同祖的幾分感情在。在外人看來,侄子給叔叔平反,厚待罪人叔叔,也會讚揚乾隆帝顧及同宗之義。

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時機,乾隆帝並不是一繼位就給八叔平反,而是等到了自己在位43後。那時一切風輕雲淡,恩怨淡化,當年的很多當事人已不在世了(或老去了),此時平反時機成熟了,幾乎沒人再反對,給八阿哥平反就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了。

【撰文:峰子哥;歡迎關注 加留言!】


峰子奇觀


康熙大帝,天之驕子;一生的偉業幾百年來被人們讚賞,偏偏在兒子們的身上栽了個大跟頭,留下來很多麻煩,單單就說當時的皇八子胤禩被雍正帝開了宗籍、改了姓,一直到了第三代乾隆皇帝才有了結果,乾隆帝了給他八叔“胤禩”平反,頗費了一番功夫。

康熙帝的以仁治天下,的確仁到了極致,就為一個“燙屁股”的皇位把兒子們弄的雞飛狗跳,你死我活,這事在康熙的晚年自己也做了檢討。

皇四阿哥胤禛棋高一籌,在那場奪嫡中完美勝出,是為雍正帝,雍正帝登基後,念念不忘那場兄弟之間的爭鬥,對八爺黨採取了高壓式的專政,特別是對“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塘、十阿哥胤鵝”予以嚴厲的打擊,為什麼對親兄弟這麼狠?


老八胤禩至死不服的後果

雍正帝登基初期,有很多因素對雍正帝不利,包括“皇權”受到威脅、國庫空虛、吏治腐敗等等。

在對待這位“八弟胤禩”,雍正帝開始還是比較寬容的,原因是初期的西北軍事吃緊等諸多因素,給八阿哥胤禩晉封了王位“廉親王胤禩”。

可是這位“八弟廉親王胤禩”並不買雍正帝的賬,原因自不必說,就是認為這個皇位應該是自己坐天下,他要一爭到底,至死不渝。

處處與雍正帝作對的廉親王胤禩開始倒黴了,雍正帝要徹底整治他!

罪名僅次於年羹堯

雍正四年,徹底整治“八阿哥胤禩”開始了,胤禩的罪名僅次於年羹堯,重要的是開除宗籍,收回玉牒,改名改姓,將胤禩改名“阿其那”(豬),將九阿哥胤塘改名為“塞思黑”(狗),定為鐵案。

這就意味著開除了愛新覺羅氏家族成員。罪名“陰謀刺殺胤礽、希圖皇儲,府邸暗養刺客、謀為不軌、詭孝矯廉等等大罪幾十條”。

最終胤禩、胤塘相繼囚死,雍正帝的定罪已經成為事實,無可反轉。


乾隆帝頗費心思的平反

單說乾隆登基後為各位叔伯平反一事,特別是乾隆帝這位“八叔胤禩”的平反非常難以找出理由,因為八叔胤禩與九叔胤塘已經由自己的父皇把罪名定的死死的,給他們二位平反,難道自己的父親錯了嗎?

有一個理由,那就是把大部分責任推到“朝臣”身上,為自己的父親開脫責任並給他的“八叔胤禩”平反找到了藉口。

乾隆帝是一位聰明的皇帝,對雍正前朝父親的執政期間所指定的國策的偏差給予了糾正,雖然“雍正朝”的雍正帝在位十三年對康熙朝留下的好多弊政進行了改制創新,為乾隆朝的盛世打下了夯實的基礎,乾隆帝還是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大膽的處理了一大部分前朝遺留問題。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歡迎網友一起互動、評論、留言!


日堯居k古史


乾隆不僅為胤禩平反,還恢復了所有遭到雍正嚴懲的皇叔們的爵位和宗籍,有人說,乾隆這樣做是否定雍正的決策,是大不孝行為,其實乾隆這樣做,和當時的政治背景有著莫大的關係。

(乾隆繼位)

說起來,清朝經過康熙和雍正兩朝皇帝的勵精圖治,到乾隆接手的時候,國泰民安,天下太平,再加上在交接王位的問題上,得到雍正很好的安排,因此比之前幾朝皇權交接都要順利。

乾隆在年少時與康熙有過一年的交集,可以說在他心目中,康熙是他的偶像,康熙的仁政也讓他深受影響。

乾隆繼位之前,由於得到雍正的保護,沒有發生與前朝大臣互通往來的問題,因此在他繼位後,沒有可以用的心腹,只能遵雍正遺詔,任命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和張廷玉為總理事務大臣。

乾隆在幾位大臣的輔佐下,對雍正的鐵腕政權進行了一些反思,並整改了一些嚴厲的政策。

乾隆的舉措立刻得到了朝野上下的擁護,據清人袁枚記載,乾隆元年,乾隆每下達一個詔令,都會受到朝臣和百姓的歡呼,甚至在民間將乾隆比作堯舜之君。

(康乾盛世)

乾隆想做一個仁政愛民的明君,也想做好愛新覺羅家的當家人。

他不光要得到民心,還要得到宗族的支持,這樣他的皇權才能更加穩固。因此,他本著“親親睦族”的態度,為曾經被雍正圈禁的皇叔允䄉、允禵等人一一翻案,並解除圈禁,恢復了他們的爵位,部分人甚至還恢復了官職。

此舉不光緩和了皇室成員為爭奪儲位產生的歷史矛盾,還安撫了宗室人心,乾隆的皇權得到了穩固。

不過皇叔允禩和允禟兩人卻遲遲沒有翻案。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才下諭旨恢復了允禩和允禟的原名,併入宗籍。

乾隆為何要拖這麼久才為允禩和允禟翻案呢?

其實早在乾隆初年,乾隆本來想一併翻案,但是新帝繼位,便不斷地推翻先帝的決策,是極為不孝的行為。

(胤禩)

胤禩與胤禟當初和雍正爭儲時,是最為針鋒相對的兩個人,雍正恨他們恨到無以復加,不僅削除了他們的爵位和宗籍,還給他們改名“阿奇那”和“塞思黑”(豬和狗的意思),最後將他們永久圈禁在高牆之內。

如果乾隆在這件事上也否定了雍正的決策,那就相當於是當著天下人打雍正的臉,這事他不能做。

因此他一直在考慮怎麼找一個藉口既能維護雍正的顏面,又能為允禩和允禟兩位皇叔翻案。

乾隆四十三年,老一輩也死得差不多了,歷史傷痕也漸漸癒合。

乾隆適時地下了一道諭旨,先是說胤禩與胤禟就“心術而論”,“覬覦窺竊,誠所不免,及皇考紹登大寶,怨尤誹謗,亦情事所有”,以此肯定了雍正處理二人是正確的。

(雍正劇照)

然後又說胤禩與胤禟“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皇考晚年意頗悔之”,意思是說雖然這二人有怨尤誹謗,但沒有大逆不道的行為,因此雍正到了晚年,也曾對此頗有悔意。

最後乾隆說:“朕今臨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胤禩、胤禟仍復原名,收入玉牒,子孫一併敘入。”意思是說自己已經親政四十三年,這件事情非常重大,我要是再不說,後世的人就更不敢說了,因此他為胤禩與胤禟翻了案,不光恢復了他們的名譽,還一併收入宗籍。

乾隆這樣做,一方面也維護了雍正的顏面;另一方面,藉口雍正晚年後悔當初對兄弟太過嚴厲,圓了他的心願;最後也是顯示自己“親親睦族”的寬大氣度,為自己博個明君的好名聲。

不過,憑心而論,乾隆在處理這件事上,的確是值得稱讚的,畢竟在雍正及以前,宗室兄弟之間心狠手辣有之,爾虞我詐有之,唯獨缺少一絲溫情,乾隆這樣做也是為愛新覺羅後世做出了表率。


張生全精彩歷史


恩威賞罰都是帝王術,老皇帝整人立威是為了坐穩皇位,新皇帝施恩平反也是為了更好掌控龍椅。宋高宗冤殺岳飛,20年後宋孝宗給他平反。明英宗冤殺于謙,數年後明憲宗給他平反。

一個人的生前命與身後名,可以給父子兩代皇帝的皇位鞏固做貢獻。

公元1778年是乾隆大興翻案風的一年,除了早已得到平反的允䄉、允禵等人,他不僅在這一年給允禩、允禟平反,還給清朝立國之初的多爾袞、多鐸、豪格等人平反,給他們恢復宗籍、爵位,重新錄入玉牒。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對於乾隆皇帝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年份。邊疆平定,內外賓服,清王朝迎來最後的無上榮光。

“十全老人”在這一年幹了很多事,比如編修《貳臣傳》,編成《四庫全書薈要》,浩瀚的《四庫全書》也已接近完工……可見,乾隆在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志得意滿後,選擇在人文方面發力。

乾隆編《貳臣傳》來解決明朝降臣的身份定位問題,平反多爾袞、允禩等人則是要解決本朝人物的紛爭,尤其是圍繞皇位問題的紛爭。

乾隆在如日中天之時,做這些水到渠成的事情,在政治上不僅毫無風險,對內對外更能博得一份親和感。對國家則能營造一種昇平氣象,他的做法無疑是在告訴國人:圍繞順治繼位、雍正繼位的所有紛爭都已風輕雲淡,國家在他的治理下已是一片祥和!


讀歷見聞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乾隆為其叔叔八阿哥平反是有其用意的。

一、彰顯他氣量大度,讓世人認為他是個仁慈的君主。

乾隆的八叔九叔因為參與了八王議政、唆使弘時暗害乾隆,這一切的事情是有的,當然這和雍正為了加固手中的皇權所使用的手段也有很大的關係,皇位自古便是勝者為王敗者寇,乾隆作為雍正的兒子,皇位的勝出者,事情已經過去很多年,對他的影響已經是微乎其微了,所以他為阿奇那(他八叔)塞斯黑(他九叔)恢復名譽,人都已經死了,政治也穩定了,現在的平反就給世人的映像是他是個氣量大度、仁慈的君王。所謂帝王心性就是這樣了。

二、為了皇室的團結,也是給自己的後代子孫的權位爭奪敲響警鐘的同時,做一個榜樣。

乾隆登基以後,不光是給他的八叔和九叔平反,還給多爾袞、多鐸、豪格等人也進行了平反。

乾隆在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正月時發佈諭旨,其中說,就“心術而論”,允禩與允禟“覬覦窺竊,誠所不免,及皇考紹登大寶,怨尤誹謗,亦情事所有”,再次肯定了雍正對允禩和允禟的處理是正確的。但是,乾隆說到這裡時,突然口氣轉緩,說允禩與允禟“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皇考晚年意頗悔之”。因此,“朕今臨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允禩、允禟仍復原名,收入玉牒,子孫一併敘入。”

乾隆的這些話表達了什麼意思,他的父親雍正的做法是正確的,不過皇室相殘他的父親也是有悔意的,只不過不得不做,我作為他的兒子幫他做。允禩和允禟其實最後就是讓雍正暗中給殘害了,這一點能瞞過老百姓,但是瞞不過朝廷和皇室的人。他這樣說既表達了他父親的悔意又表達了自己的仁慈,

現在已到晚年的乾隆深深的懂得當時鬥爭的殘酷,因為他就是親歷者,這種毫無親情可言的兄弟關係的冷漠,自己的後代之間也會發生,他現在的平反不但能給自己的兒子們敲響警鐘,還能維護皇室進一步的團結。況且阿奇那塞斯黑的意思是豬、狗。做為皇室的象徵龍,怎麼會跟這種稱謂聯繫在一起呢?皇室的正統與威嚴也是需要維護的,他們之間再怎麼鬥爭那是家事,是不能跟豬狗扯上關係的。試想如果長久這麼下去,是否會淡化百姓中皇室的威嚴呢?所以說乾隆為允禩和允禟的平反是有原因的,既能表達自己的仁慈、父親的悔意,還能維護皇室的團結與威嚴,這一切的平反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權威已經鞏固,那麼何樂而不為呢。

這就是我的理解,希望喜歡的朋友點贊評論關注我,謝謝。


逗號談歷史


這種事在歷史上經常有的。八阿哥胤禩(後來被改名為允禩)在雍正上位之後除了被免除爵位、抄沒家產、終身監禁,更侮辱性的是老八被賜名“阿其那”(滿語是狗的意思),雍正的另一個兄弟被他賜名為“塞思黑”(意思是豬)。這就很過分了,同是聖祖皇帝的兒子,一個是皇上,一個是狗,一個是豬,明眼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是政治鬥爭的結局。雍正之所以對自己的兄弟這麼狠,也是這股情緒憋在心中太久了。康熙生前,對太子胤礽、對老八、對老十四、對小十九很是寵愛,其他的兒子就沒有那麼上心,也是有心無力,孩子太多。所以雍正(當時還不是)從小就缺父愛,羨慕那些被父皇寵愛的兄弟。慢慢地這種羨慕就有些變質了,變成了嫉妒恨。而這些兄弟中最數老八飛揚跋扈,根本不把四哥放在眼裡。等到雍正正式登基後,老八還是本性不改,不僅經常不給皇帝面子,還在背後陰謀搞反對集團,經過幾年的佈局之後,雍正一舉拿下,復仇的種子早已生根發芽、枝繁葉茂,所以才對自己的兄弟做出了這種事,雖然沒有處死他們,卻讓他們揹著侮辱到死。

到了乾隆時期,一是本來對八叔沒有仇恨,二是八叔的勢力早就煙消雲散了,對自己的地位不會有任何影響。所以也算是彌補當年父皇一氣之下做出的錯誤決定,就為八叔平反了。

這種事在歷史上很多,後世的人為前朝的人平反。比如蘇聯時期為托洛茨基平反,韓國後來為金大中平反,大概原因都是當年政治鬥爭中倒下的人其實並沒有真的做出危害國家的行為,只是危害到了當時的統治者。現在當年的勝利者、失敗者都已經逝去了,作為後人來說,他們都是開疆拓土的前輩,也就沒有必要讓在內鬥中失敗的那一部分前輩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