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很多人心裡都有一個古風夢,或者說是江湖夢。

這裡有繁花似錦的世外桃源、身懷絕技的蓋世英雄、傾國傾城的絕世美人,還有纏綿悱惻的動人傳說……

中了古風的毒的人,往往都會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古風,源於中國古代文化,帶著中國幾千年的文化魅力,讓人流連忘返。

最近接連兩部清宮劇《延禧攻略》和《如懿傳》,除了令人酣暢淋漓的劇情,其中的服飾造型道具也因為還原度頗高,讓觀眾歎為觀止!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近年來,古風題材的影視劇越來越多,而其中的服飾道具也一改“塑料風”,變得更加具有質感,貼合曆史了。

電視劇如此,古風手繪亦然。雖然古風已經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形式,但是究其源頭我們還要從古代文化中尋找。

很多人喜歡古風,源於喜歡古裝劇中的服飾,那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不同朝代的服飾造型吧!

古代服裝的基本樣式

中國古代服裝發展了4000多年,樣式繁多。如何才能在繪製古風插畫的過程中避免在服裝上犯錯呢。我們需要先了解下古代服裝的大概種類。

秦漢時期服飾造型

曲裾:曲裾是漢服的一種款式。按照《禮記》記載,深衣的一大特點是“續衽鉤邊”,也就是說“這種服飾的共同特點是都有一幅向後交掩的曲裾。”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秦漢時期的服飾採用“深衣制”,其特點是禪冠、朱衣、方心、田領、玉佩、朱履,所服總稱“蟬衣”。由於秦漢崇尚黑色,深衣用色較深,更彰顯古樸之美。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秦漢時期服裝造型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秦漢時期服裝造型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曲裾需要用繫帶、腰帶來固定,腰帶系得略微緊一點就可很好的固定曲裾,並顯示出寬袖窄腰的美感。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環佩通常系在衣帶上,走起路來環佩叮噹,悅耳動聽,因此,“環佩”也漸漸成了女性的代稱之一。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秦漢時期常用的花紋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古代鞋子很多是鞋頭上翹,多稱為“翹頭履”。由於古人衣裙都很長,翹頭履的樣式是為了防止走路時候踩到身前下裙。

漢服的著裝方式如下: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曲裾根據下襬繞的圈數,其基本款式可劃分成雙繞曲裾、三繞曲裾等。袖型有廣袖、垂胡袖等。

漢服正確的著裝方式:分為內衣、中衣、外衣,內衣、中衣的領子需高於外衣。中衣為白色,也可用其他淡色,不可以外穿,但可作為居家服和睡衣。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中國古代服裝發展了4000多年,樣式繁多。如何才能在繪製古風插畫的過程中避免在服裝上犯錯呢。我們需要先了解下古代服裝的大概種類。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右衽:領子相交時,左前襟壓住右腋,繫上腰帶稱為右衽。右衽是漢民族服裝的重要特點,只有部分少數民族或是漢族死者所著的服裝是左衽的。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雙繞曲裾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三繞曲裾

冕服古代中國(含東亞一些地區的某些歷史時間段)男性最高等級的禮服稱為“冕服”,主要由冠(冕冠)、上衣(一般為玄色,即黑色)、下裳(一般為赤色,即淺紅色,亦有朝代用黃色)、舄等主體部分及蔽膝、綬、佩等其他配件構成。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秦朝建立後,廢除了周朝的禮法,包括冕服。皇帝祭祀穿的是袀玄,西漢也繼承了秦的服飾制度,首服就是長冠,後來東漢恢復儒道, 漢明帝劉莊才恢復了周朝的冕服。

故此,很多影視作品中,秦始皇漢武帝身著冕服是錯誤的。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赤舄:古代天子、諸侯所穿的鞋。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鎮圭:古代舉行朝儀時天子所執的玉製禮

隋唐時期服飾造型

唐代是我國政治、經濟高度發展,文化藝術繁榮昌盛的時代。

服裝款式、色彩、圖案等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嶄新局面,而這一時期的女子服裝,可謂是中國服裝中最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豐美華麗,妝飾之奇異紛繁,令人目不暇接。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襦裙服是漢族女子服飾中非常基礎的一種款式,即女子上穿短襦,下著長裙(俗稱上衣下裳)的傳統裝束。

在唐代,短襦、長裙和披帛是婦女服飾中必不可少的三件物品。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襦裙服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襦:即上衣,長度到腰,通常紮在裙子下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襦:即上衣,長度到腰,通常紮在裙子下面。盛唐時多為領口開得很低的袒領,袖子多為窄袖。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裙:高到腰部以上,紮在訶子下面,纖細修長。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訶子:包裹住胸,連接在裙子的上半部,拉過胸後在胸下紮帶子固定。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披帛:挽於手臂或披於肩上,用料細膩飄逸。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團扇:圓形或近似圓形,扇面上常繡以山水花卉或仕女圖。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簪、釵、步搖、花梳:多以玉、金、銀、玳瑁等制,工藝精美。簪釵常成對使用,步搖隨步行搖顫,花梳插於髮間,都起到固定髮型的作用。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女式大袖衫:袖子比通常的寬袖外衣還要寬大,在普通襦裙外或披或系,輕盈華麗,大氣飄逸。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牡丹:唐人喜愛牡丹,因為當時的審美以豐肥濃麗、熱烈放姿為美,而牡丹花因姿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的形象成為富貴、繁榮昌盛的象徵,而受到貴族階級的青睞, 歷史上楊貴妃和武則天就喜歡牡丹。

明朝時期服飾造型

明朝服飾屬於漢服體系,在推翻元代蒙古人統治之後,明朝恢復漢族的傳統,明太祖朱元璋根據漢族的傳統,“上承周漢,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飾制度。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明代婦女的服裝主要有衫、襖、霞帔、背子、比甲和裙子等。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上襖:又叫衫,以交領為主,寬大的蝴蝶袖,袖緣窄,左側繫帶固定襖身兩側,下襬略寬大。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馬面裙:除裙子前後一塊不加打褶外,兩側都有褶,褶大而疏,裙腰左右兩端縫綴有繫帶,裙腰細窄,裙襬寬大,裙襬繡有裝飾或花紋。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雲肩:雲肩也叫披肩,是圍脖子一週,佩戴在肩上的裝飾物。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披風:披風是外套的一種,對襟,直領,大袖敞口,衣身兩側開衩。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百褶裙:百褶裙裙身遍佈有褶,裙腰左右兩端縫有繫帶,裙襬寬大。

清朝時期服飾造型

旗裝是滿族的傳統服飾。“旗裝”又叫“旗服”,女子穿長及腳面的旗裝或外罩坎肩,腳著長筒白絲襪,穿花盆底繡花鞋,褲腿扎青、紅、粉紅等各色腿帶,梳旗髻(俗稱兩把頭)。

漢族婦女保留明代款式,時興小袖衣和長裙。滿族服飾與漢族服飾的上衣下裳的兩截衣裳有明顯區別。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馬甲或坎肩:清代滿族女性穿的旗裝長袍外面所加罩的服裝常見樣式有對襟、琵琶襟、大襟、一字襟等,長度到腰際,並綴有花邊。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旗裝的袖口和領口以梅、蘭、竹、菊或百花圖案為主。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花盆底(馬蹄底)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旗鞋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馬蹄底鞋,鞋跟像馬蹄。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盆底鞋形似花盆,鞋跟用白細布裱蒙,鞋面飾上刺繡寶珠。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鳳頭鞋形似鳳頭,鞋尖處還飾有絲線編成的穗子,長可及地,多為年輕女性穿著。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頭飾:利用木棉花和梅花的變形加上寶石的點綴,設計出好看的頭飾。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先把頭髮梳理好,扎個馬尾辮(不用太高),然後把頭髮盤起來,最後橫著插到盤好的頭髮裡。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鑲邊短襖:清代漢族婦女的服飾樣式,寬大,長度一般在膝下,袖口鑲有寬花邊,袖口較寬。

從秦漢到明清,這份詳細的古代服飾造型手冊請收好!

女裙:漢族女裙整體輪廓呈正梯形,上窄下寬,自然平放時,裙身兩側的外輪廓線無明顯弧度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