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味|不知不覺,這碗肥腸粉,陪伴青白江人18年了……

拾味|不知不觉,这碗肥肠粉,陪伴青白江人18年了……

拾味|不知不觉,这碗肥肠粉,陪伴青白江人18年了……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無論去過多少地方,度過多少時光,吃過多少珍饈佳餚,家鄉的食物,總是最深的鄉愁。或許它平平無奇、樸素無常,但那種烙在記憶裡的味道,最是難忘。

拾味|不知不觉,这碗肥肠粉,陪伴青白江人18年了……

在玉帶社區——也就是那個被青白江人戲稱的“老農民街”,怡湖市場背後的巷子裡,有一家老店,2000年開業至今,不知不覺已經18個年頭……

拾味|不知不觉,这碗肥肠粉,陪伴青白江人18年了……

“老闆兒,大碗肥腸粉!”“加不加節子?”“加兩個!”……小店的一天,常常就是伴著這樣的對話展開。絡繹不絕的客人換了一撥又一撥,步履不停的時光換了一年又一年,始終熱氣騰騰的灶臺,始終紅光滿面的煙火氣,成了這條人氣小街始終不變的景象。

拾味|不知不觉,这碗肥肠粉,陪伴青白江人18年了……

滾滾的高湯繚繞出縷縷的熱氣,一碗接一碗,一年又一年,時光匆匆過,歲月不回頭……

拾味|不知不觉,这碗肥肠粉,陪伴青白江人18年了……

店主說,當初開業時,就是想專注做好肥腸粉,做一種讓人記得住的味道,一種讓人一吃就很安心的味道,時至今日,亦不會因為其他而改變這個初衷。好一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如同這座美好的城市,既有日新月異不斷翻新的面貌,也保留著街頭巷尾始終洋溢的溫情。

拾味|不知不觉,这碗肥肠粉,陪伴青白江人18年了……

灶臺上,大鍋裡的高湯滾開了,店員將稀粉團裝入漏勺,粉團便從漏勺的孔眼中“跌”入沸水中。然後迅速用筷子將鍋中浮起的粉條撥至鍋邊,以免粘連。

拾味|不知不觉,这碗肥肠粉,陪伴青白江人18年了……

煮粉的師傅熟練的把二兩粉放到熬製的高湯中,然後著手調料,一勺辣椒油,兩小勺鹽……各種家常調料的分量剛剛好,混在一起就有了家的味道。不一會兒,一碗冒著熱氣和香氣的粉條便出鍋了。碧綠的蔥花和鮮紅的辣椒油,色調剛剛好,讓人食慾大增。

拾味|不知不觉,这碗肥肠粉,陪伴青白江人18年了……

一碗肥腸粉,湯香、粉嫩、料烈,夾起一筷子滋溜一吸,軟軟的粉條都不用嚼,鹹淡適宜,油膩剛好。

拾味|不知不觉,这碗肥肠粉,陪伴青白江人18年了……

作為地道的成都人,往往不忘點一份肥腸粉的最佳拍檔——香酥鍋盔,那才叫“夠味兒”!

拾味|不知不觉,这碗肥肠粉,陪伴青白江人18年了……

如今,周遭蓋了很多高樓,日漸國際範兒的城市也多了數不清的各類國際化的美食,日本料理、韓國烤肉、法國牛排、美式快餐、德國啤酒、德國香腸、意式披薩、泰式冬陰功……周遭的一切都在飛速變化,但這家質樸的小店生意依舊火爆。

拾味|不知不觉,这碗肥肠粉,陪伴青白江人18年了……

畢竟對於很多人來說,在附近逛逛滄桑而活泛的怡湖市場,吃吃市井而多變的各色小吃,不知不覺中,已是一種延續多年的習慣,習慣成自然……

拾味|不知不觉,这碗肥肠粉,陪伴青白江人18年了……拾味|不知不觉,这碗肥肠粉,陪伴青白江人18年了……

當年那些放學後點一碗粉的孩童,或許已經長大成人了吧

當年那個帶你來逛怡湖市場的長輩,或許已經白髮蒼蒼了吧

當年那位把你最愛吃的結子讓給你吃的人,TA還在你身邊嗎?

拾味|不知不觉,这碗肥肠粉,陪伴青白江人18年了……

其實,和這家店一樣珍藏熟悉味道、沉澱美好回憶的店家,在這座城市,還有很多。時光流轉,歲月如歌,我們總是愛著這些熟悉而溫馨的味道,只因我們總是愛著這樣美好而溫情的城市,可親、可愛、可回味……

作者 | 王江濤

圖片 | 視覺中國、NPC蒼梧戚

徵稿啟事

拾味|不知不觉,这碗肥肠粉,陪伴青白江人18年了……

Come On !

如果你是“街拍愛好者”或者“攝影達人”

如果你是“寫手”

“畫家”或者“文字控”

如果你是善於發現生活之美的“文藝愛好者”

如果你是可以在腦袋裡玩過山車的“腦洞大師”

那麼,請立即聯繫我們吧!

無所謂感性與理性~

歡迎深情,也不拒絕逗趣。

只要——

展示青白江風情;

記錄青白江生活;

講述青白江故事。

我們等你來玩、等你來秀

期待你和青白江一起精彩!

來稿一經採用,您將獲得精美禮品或現金稿酬!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聯繫電話:028-83633616

拾味|不知不觉,这碗肥肠粉,陪伴青白江人18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