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新時代 2018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在京召開

由國家高端智庫、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主辦的2018年中國開放與發展論壇在京舉行。本屆論壇以“聚焦改革開放40週年”為主題,就“創造包容共贏的發展環境”和“構建普惠平衡的發展平臺”,圍繞國際經貿規則體系改革、貿易投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全球供應鏈促進世界協同共享等議題展開探討。

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出席論壇並致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鬍曉煉、國家統計局總統計師曾玉平,以及上海合作組織、澳大利亞達沃斯論壇、聯合國工業與發展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組織代表出席論壇並發表演講。近350位中外嘉賓參加當天論壇。

王受文在致辭中指出,“改革開放”是中國40年來最深入人心的關鍵詞之一,是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的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40年來,中國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轉折。改革開放,特別是加入WTO以來,中國與世界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有一點始終沒有改變,那就是中國始終堅持開放合作的理念,努力與各國實現互利共贏。

截至2017年底,中國企業已在有關國家建設7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上繳東道國稅費超過16億美元,為當地創造22萬個就業機會。

王受文認為,今天世界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期,世界經濟增長的勢頭整體向好,但是穩固復甦的基礎仍不牢靠,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愈演愈烈,但阻礙不了經濟全球化的大潮。習近平主席多次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商務部按照十九大的精神指引,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對外開放政策不動搖,紮實推進各項開放措施的具體落實。下一步,中國將完善“一帶一路”合作機制,加強與相關國家戰略對接和互聯互通, 加強境外經貿合作區等園區建設,積極發揮合作區資源集聚優勢,推動與東道國共同建設和發展。

改革!新时代 2018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一帶一路”促發展

貿易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代表主辦方在論壇上發佈商務部首個全面梳理“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報告——《中國“一帶一路”貿易投資發展研究報告》。報告共有貿易、雙向投資、平臺建設、可持續發展、地方合作等6個篇章,全面總結了“一帶一路”建設5年來經貿合作發展的現狀、特點和成就,以及在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方面的重大貢獻。今後,該報告將作為年度報告連續發佈,增進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的理解和認同,進一步調動各方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性。

報告顯示,在貿易方面,2014—2017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規模基本保持在1萬億美元左右水平,佔中國貨物貿易總額的1/4以上,貿易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2017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貿易總額達977.57億美元,同比增長18.4%,佔中國服物貿易總額的比重由2016年的12.5%升至14.1%。

投資方面,

2014—2017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累計達646.4億美元,年均增長6.9%。投資合作領域不斷拓寬,合作方式不斷拓展,帶動裝備、產品、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同時,中國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加快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積極吸引沿線國家對華投資。2014—2017年,沿線國家對華投資活躍,註冊企業數超過1萬家,累計投資金額270.6億美元。

平臺合作方面,截至2017年底,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境外經貿合作區75個,在沿邊省區設立了17個邊境經濟合作區和2個跨境經濟合作區,構築起與周邊國家合作發展新高地。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超過254.5億美元,入區企業超過3800家,上繳東道國稅費16.8億美元,為當地創造近21.9萬個就業崗位。

地方合作方面,中國各地方結合自身優勢和發展特點,加強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務實合作。如,浙江省通過推動電商企業“走出去”,打造絲路電商合作新高地;江蘇省繪製“走出去企業人才地圖”,助力引才引智,依託蘇州工業園,打造國家級境外投資服務示範平臺;河南省以設施聯通為戰略突破口,統籌推進空中、陸上和網上絲綢之路建設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