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美防長訪亞洲,中國是永恆的背景樂

被特朗普公開表示有可能離職的美國防長馬蒂斯16日至17日訪問越南,這次訪問被廣泛指出是美國防長一年之內罕見的第二次越南之行。另外,馬蒂斯上任不到兩年,他共與越南防長見了5次面,這些簡單的數字記錄了美越軍事合作的熱度。

馬蒂斯一年兩訪越南,當然是衝著中國去的。美越頻密的這種交往似乎向中國施加了無形的壓力,這樣的微妙效果至少存在於輿論的分析中。

對中國來說,承受美越軍事合作所釋放的清晰或含混信號,這是我們成長為區域大國之後就必須有的基本功。防止任何大國在某個區域擁有可能超過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這是美國作為唯一霸權國家的強迫症。而美國搞“離岸平衡”,又會讓一些區域內實力次強或較弱的國家產生某種安全感,所以這樣的縱橫捭闔會不斷髮生下去。

中越有著很強的政治及經濟聯繫,在全球格局下算得上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了。同時兩國又有難以化解的領土主權紛爭,該紛爭一旦管控不好,就可能形成主導兩國相互認識的陣痛,這為美國插進來攪和製造了機會。

在中美越這個“三角”中,中美角色的相互競爭性越來越明顯了,這會增加越南在中美之間搞“平衡外交”的籌碼,同時也會提高它這樣做的難度。華盛頓會有借越南牽制中國的更大願望,北京也會增加這方面的警惕性,而如何對待同美國的防務合作,不讓它所釋放的信號對中越合作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就成為河內需要認真權衡的事情。

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的重大意義同域內各國領土聲索的意義難分先後。讓發展與合作成為南海地區的共同主題顯然比各國保衛各自所聲索領土的決心相互碰撞更符合各方利益。在這個價值判斷上,中國與越南、菲律賓等是一致的。

但美國的利益與南海地區國家在這方面卻是不一致的。華盛頓恰恰希望各國在南海地區彼此對抗,並且由這種對抗主導南海形勢。美國與菲越在安全上聯手,劃出它們與中國的鴻溝,這樣美國在南海的作用就有了戰略上的著落。

然而現在的形勢是,中國與越南、菲律賓的合作不斷擴大,領土問題得到越來越有效的管控,美國在南海的野心更多時候只能漂泊在海上,進港登陸的機會在減少。

接待哪個國家的領導人,這無疑是越南的主權。與此同時,美越防務官員頻繁互動,引來針對中國的解讀又是廣泛存在的。通過自己的言行來影響那些解讀,不使它們產生對中越關係的破壞力,這恐怕是河內的一種責任,而且也符合河內的利益。

南海地區和平與安全最有效的形成途徑顯然是域內國家通過機制化方式共同塑造它,靠引入外力來刺激域內和平路線的形成,是有高風險的。不能被域外力量牽了牛鼻子,由它來決定南海地區和平還是動盪,這樣的警覺,南海國家都不應鬆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