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謀士的非正常死亡之路

初次瞭解崔浩其人是在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感覺此人是非常的厲害,後來專門的蒐集關於崔浩的一些資料,因此更加對這位南北朝傑出的謀士有了深刻的認識。

傑出謀士的非正常死亡之路

崔浩

崔浩生活在我國的南北朝時期的北魏,雖然南北朝時戰爭頻發,但對於崔浩來說童年是無憂無慮的,因為崔浩出生在一個叫清河崔氏的大家族裡,由於魏晉南北朝時盛行門閥政治,統治者需要世家大族的支持,因此崔浩在清河崔氏大家族的庇護下遠離戰爭帶來的恐懼,崔浩從小就表現出極高的讀書天分,少好文學,博覽經史。玄象陰 陽,百家之言,無不關綜,研精義理,時人莫及。

作為門閥大家族的成員同時讀書天分又極高,在現在看來是一位典型的官二代,因此不可避免的走上了仕途,弱冠為直郎。由於崔浩文筆很好北魏太祖很喜歡他所以常置左右,雖然崔浩這時進入仕途但他的角色類似於現代的政府秘書,還沒有參與討論軍國大事的權利。崔浩真正嶄露頭角是在太宗時期,太宗好陰陽術數,聞浩說《易》及《洪範》五行,善之,因命浩筮吉凶, 參觀天文,考定疑惑。浩綜核天人之際,舉其綱紀,諸所處決,多有應驗。恆與軍國大謀,甚為寵密。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太宗好陰陽五行學說,聽說崔浩擅長這方面常常諮詢他,崔浩藉助五行陰陽說闡述自己對事情的分析來替太宗解答疑惑。這時崔浩仍然不能參與軍國大事但可以通過自己的玄學來影響北魏的軍國大事的決斷了,相比太祖時期,很明顯崔浩可以發表自己對時局的見解了,雖然不能那麼光明正大要藉助玄學的外衣。在這裡作者不想過多介紹崔浩的玄學,只想帶大家領略崔浩作為傑出謀士的風采。

泰常元年,東晉權臣劉裕聽聞佔據關中的後秦姚興死亡親提勁旅前去討伐,由於水軍需要通過北魏當時的佔領區淮泗地區,所以劉裕提出借道北魏的想法,由此引起北魏朝廷的一場大辯論,辯論的焦點是劉裕真正的戰略意圖是什麼,朝中大臣一致認為劉裕的目的是進行北伐征討北魏,其觀點是劉裕討伐關中需要攻打天險函谷關,劉裕攻破此關甚難而率領大軍攻打北魏則甚易。因此劉裕的真正的戰略意圖是攻打北魏,借道只不過是假到伐虢的幌子,並且北魏和後秦是姻親之國於情於理都應該阻止劉裕,這種意見佔據了上風。太宗不能決斷進一步詢問自己的內臣意見,崔浩首先判斷了劉裕的戰略意圖是討伐後秦,然後分析北魏應該怎麼做。崔浩說:劉裕親率大軍征討後秦,看形勢非把後秦滅亡誓不罷休,如果北魏不借道劉裕,劉裕勢必會加怒於北魏,使北魏承受不該承受的兵禍。同時北魏此時深受北方遊牧民族柔然的侵擾,如果發兵,柔然會趁機侵略北魏腹地形成心腹之患,同時崔浩說劉裕的主力是水軍而北魏擅長的是騎兵,即使劉裕真要北伐在北方大地上劉裕也佔不到便宜。北魏最好的做法就是堵住劉裕的歸路坐山觀虎鬥,劉裕戰勝會感念北魏借道的恩德,後秦戰勝會感念北魏阻路的功勞。從歷史上來看崔浩的計策是正確的,但最後太宗仍然採取了朝中大臣的意見發兵阻止劉裕,結果被劉裕發明的卻月陣法打敗,從此不再全力阻止劉裕西進。

劉裕攻打後秦的第二年,太宗和崔浩有一番對話來預測劉裕此次西進的成敗。太宗說:“劉裕能不能滅了後秦”?崔浩對說:“劉裕一定能滅了後秦,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後秦的君主姚興剛死,新繼位的太子為人比較懦弱,不能壓制住他的兄弟造成後秦的朝政不穩,第二是劉裕率領的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之師。”太宗聽後又問崔浩讓他評價一下劉裕和慕容垂孰優孰劣。慕容垂是金庸先生寫的《天龍八部》中慕容復的祖輩,他是後燕的開國皇帝,在北魏還沒興勝前,慕容垂的後燕一直壓著北魏,北魏沒少吃慕容垂的苦頭。因此太宗才會有此一問。崔浩說:劉裕更厲害,首先崔浩評價了一下慕容垂,他說慕容垂是前燕的皇族,因為才能出眾在前燕受人嫉妒排擠才投靠前秦苻堅,很多人都同情慕容垂。在前燕的統治區內慕容垂威望極高,淝水之戰後慕容垂逃離前秦的控制回到故土才能一呼百應。很容易建立功業。崔浩話鋒一轉說劉裕則不同,劉裕出身卑微,沒有背景,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完全是靠他的才智與努力。從創業的過程來看,顯然劉裕更勝一籌。崔浩並沒有限於只評價兩人,同時他還預測了戰爭的結局,劉裕此次西進一定能滅了後秦但劉裕並不能守住廣大的關中地區。崔浩講了兩點原因,第一劉裕建立這麼大的功業回朝後一定會篡權奪位自己稱帝,因此劉裕不可能把全部的精力全部投入到經營新打下的關中地區。第二關中地區是少數民族和漢族的雜居地區政情複雜,劉裕單純依靠東晉在江南的治理辦法是不能成功的。因此劉裕是不能真正把關中地區控制在手中的,關中早晚是北魏的。最終的結果也驗證了崔浩的先見之明,劉裕成功滅亡後秦但不到一年的時間劉裕就把辛苦打下的關中的丟掉,並且劉裕回朝後便把東晉滅亡自己做起了皇帝。

崔浩雖在太宗朝受重用但僅僅是作為謀士,崔浩不能真正的影響北魏的朝局,世祖即位後崔浩才迎來自己的春天,世祖朝北魏實力大增,北魏世祖有了徹底滅掉柔然的想法,並讓朝臣議論成敗。朝中大臣認為此次北伐柔然不能成功,他們的觀點是第一天象示警,第二北方蠻夷之地北魏佔領後沒有太大的好處。而崔浩力主北伐柔然,他先反駁天象示警一說,對於精通陰陽五行學說的崔浩來說這一點易如反掌。第二他分析了北魏滅柔然的好處,其一開疆擴土使北魏能夠獲得大量水草豐美的土地和不盡的牛馬。其二消除了北魏的後患可以使北魏專心對付南方的宋朝,減少了兩線作戰的危險。最終世祖採納了崔浩的意見,成功滅掉威脅北魏兩代人的柔然。因此崔浩的威望大增,世祖升崔浩為三公之一的司徒。並且再接再厲在崔浩的建議下征服關中和涼州之地使得北魏繼前秦之後再一次統一北方。此時崔浩的功業也達到了頂峰。

傑出謀士的非正常死亡之路

崔浩

古人常說盛極必衰,就在崔浩的仕途達到頂峰時,一場災難突然而至。崔浩因主編北魏的《國記》一書受到牽連以致被滅族。這就是北魏一朝有名的大案“國記案”,國記一案說來也簡單,就是北魏世祖命崔浩和高允共同編撰北魏國史,由於崔浩官職大負責事多,實際上高允是主筆,編成後把它刻在石碑上任憑路人觀看,結果北魏宗室以為崔浩故意暴露北魏的國醜,因此世祖震怒滅了崔浩以及和崔浩一家有姻親關係的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一代傑出謀臣就此隕落,據史書記載,行刑當天押解崔浩的士兵竟然向崔浩的身上撒尿,崔浩呼聲嗷嗷,連史官都說:“自宰司之被戮辱, 未有如浩者”,可見崔浩臨刑受的痛苦和屈辱之大。剛才說了,《國記》實際主筆是高允,為什麼最終被處死的反而是崔浩呢?我認為大致有以下幾點:

第一、北魏皇帝對世家大族的打擊,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世家大族把持著政權,鮮卑族作為少數民族要想統治廣大的漢地,沒有世家大族的支持是困難的。為了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少數民族不得不拿出一部分權利和世家大族分享,這樣造成的惡果就是世家大族通過聯姻的方式加強了聯繫以及通過相互舉薦做官,皇帝手中的權利越來越少。《資治通鑑》中記載,魏司徒崔浩,自恃才略及魏主所寵任,專制朝權,嘗薦冀、定、相、幽、並五州之士數十人,皆起家為郡守。崔浩竟然推薦幾十人當太守。試想一下朝中大都是漢人,作為鮮卑族的皇帝難道沒有危機感嗎?

第二、崔浩為人正直得罪人太多,崔浩太聰明瞭,他對事物的判斷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讀北魏歷史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崔浩與眾人的意見相左,當庭爭辯,不給其他大臣一點情面,而事後往往證明崔浩判斷的正確。大家想一想如果你也有這麼一個同事,你心裡是啥感受。

第三、魏世祖解決後患,崔浩被誅是真君十一年,僅僅兩年後魏世祖就去世了,有可能魏世祖是為自己的兒子解決後患。因為崔浩和太子兩個人有矛盾,史料記載太子拓跋晃虔誠佛法,而崔浩在位期間興起了北魏的滅佛運動。太子屢次勸諫都沒有效果,這不能不引起太子的反感。一個大臣與未來的皇帝不對付,況且這個大臣料事如神,這不能不引起魏世祖的警惕,因此魏世祖為了自己的兒子忍痛除掉崔浩。

崔浩雖是傑出的謀士但結局悲慘甚至連史官都感嘆:崔浩謀雖蓋世,威未震主,末途邂逅,遂不自全。豈鳥盡弓藏,民惡其上?將器盈必概,陰害貽禍?何斯人而遭斯酷,悲夫。一代傑出的謀士崔浩就這樣走向亡身滅族的不歸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