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安人的目的在於人安己安

安人的目的在於人安己安

中國式管理曾仕強

中國式管理企業服務中心,用中國式管理幫助企業固本培元!


曾仕強:安人的目的在於人安己安


人生的最高目標在求得安寧,不得安寧的人生,已經失去做人的價值。修、齊、治、平的目的,無非為了個人、家庭、國家與世界的安寧。


站在修己安人的立場,計劃是肯定今後幾年如何安人,組織是聚合安人的力量,領導是發揮安人的潛力,而控制則是保證今後幾年如何安人。所有管理措施,無一不與安人有關。


如果不能安人,修己不過是獨善其身,談不上管理。管理是修己安人的歷程,修己的具體表現,在於促進組織成員的自覺、自律與自主。透過員工的自主,企求人安己安,發揮管理的最大效能。

安或不安,有“生存”與“生活”兩大層面。生存受到威脅的時候,談不上生活的需求;而生活不安,也得不到生存的樂趣。必須兩個層面都獲得相當程度的安寧,大家才會安居樂業,安心愉快地把工作做好。


曾仕強:安人的目的在於人安己安


安人的目的,在於“同心協力”,把組織成員的力量會集起來,產生“和”的品質,達到“萬事成”的效果。從“和”當中所發出的“合力”,才是真正的“同心”,組織成員好像一家人那樣,自然“家和萬事成”。


“和”是中國人的“整體”概念,就“量”的方面來看,把“部分”加起來,就成為“整體”;而從“質”的方面來考察,便發現“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和”。


人與人之間,難免會有彼此不同的“差異性”,我們把它叫做“個別差異”。“差異”就是“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善於管理的人,能夠把“不同”的心和力結合在一起,產生“和”的力量。小人“同”而“不和”,不善於管理的人,只在表面上要求大家服從,似乎“同”到沒有意見上的差異,卻始終發揮不出“和”的實力,應該視為“不和”。

烹調的時候,用水來煮水,煮來煮去,還是“開水”。彈琴的時候,總是重複一個音調,聽起來必然單調乏味。同樣的“人”群集在一起,如果大家一模一樣,絲毫沒有差異,我們辨識起來,勢必十分困難。用水煮蛋,可能煮出可口的蛋花湯。配合各種不同的音調,可能彈奏出動聽的樂曲。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才有可能“和”成一個整體。


《荀子·王制篇》指出:“人何以能群?曰:分。”人的力量沒有牛那麼大,行走起來不像馬那樣快,而牛馬反為人所用,主要是因為人能夠合群,有“組織”的概念,而牛馬則無。


曾仕強:安人的目的在於人安己安


但是人為什麼能夠合群呢?答案是人有“分”的念頭,知道彼此“不同”,而非完全相同。


安人的基礎,在人人自覺,各有其分,並且各守其分。只有“人人各守其分”,才可能“大家和合為一”。


有“組織”,便應該“分工”。分工事實上是一種“分”,把每一個人的本分工作,詳實而明確地列舉出來。這種“數量”上的分工,經常出現“許多三不管地帶”,難以達到“合作”的整體性。於是在列舉各條本分工作之後,加上一條“其他”,作為“性質”上的分工,使大家在心理上有充分的準備,任何三不管地帶,都是人人有責的其他範圍,必須機動調補,以維護“和合為一”的整體性。

曾仕強:安人的目的在於人安己安


分工之後,能合作人人都安;不能協力則大家都不安寧。所以荀子說:“分何以能行?曰:義。”義便是合理,怎樣分工才能收到合作的效果呢?只有“合理”一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