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裝房是樓市大勢所趨,可是住房公攤面積該如何界定?

住房公攤這個詞是2018年才逐步走向大眾視野的,住房公攤意味著什麼呢?公攤,從普遍的定義上來講是公共區域的建設工程費用和維護使用費用全部都要購買樓房的業主們均攤。但我國對於公攤面積是一直都沒有出臺明確的規定的,這也就是說公攤區域面積還存在模糊的地方。公攤區域面積是多少?這部分面積怎麼界定?毛胚房公攤那精裝房需不需要付公攤費用?這些都成為了房地產交易過程中爭論的焦點。

精裝房是樓市大勢所趨,可是住房公攤面積該如何界定?

成都樓市已經被公攤給害慘了,就是因為無法確認公攤的面積所以開發商們常常額外收取費用,導致公攤變成了多攤。因為沒有出臺具體的法律,所以公攤變多攤這確實是無可避免的事:就拿《商品房買賣合同》來說,雖然有附件在後面提出了公共部位與公用房屋分攤建築面積構成說明,但也只是列出了分攤的部位及其構成,其中最關鍵的公共區域面積數據並沒有給出相應的規定,所以仍然存在著開發商讓業主多攤的可能。所以,公攤多少,全看開發商的良心了。

精裝房是樓市大勢所趨,可是住房公攤面積該如何界定?

但與成都樓市不同的是武漢主城區的房屋均價都已經漲到了兩萬三每平方米了!58同城給出的主城區二手精裝房價格也是將近兩萬每平方米的價格。

精裝房是樓市大勢所趨,可是住房公攤面積該如何界定?

武漢樓市也是如此,武漢的毛胚房已經越來越少了,從最近半年給出的樓盤數據可以證明這一點,精裝房樓盤佔了總量的8成!這其實很好理解,畢竟現在入住武漢的大型品牌型開發商是越來越多了,他們有資本也有能力完成精裝房,而精裝房往往比毛胚房能帶來更多的收益。毛胚房更是一房難求,推出之後很快就被搶光。

精裝房是樓市大勢所趨,可是住房公攤面積該如何界定?

面對武漢市民的質疑,武漢市房管局在網上對市民們做出了這樣的回應:商品房的計價方式由出賣人(房地產開發企業)與買受人(購房人)在《商品房買賣合同》中約定。有網友這麼理解:武漢精裝修合同是單獨簽訂,不計入房價。一旦簽訂合同,則表示認可裝修總價,也認可合同按照建築面積折算後的單價。

精裝房是樓市大勢所趨,可是住房公攤面積該如何界定?

轉眼之間2018已過大半,關於公攤的問題還一直沒有下文。精裝房裝修所包括的面積定義等卻依然有著很大的政策漏洞可鑽,希望能夠儘早出臺相關政策對公攤亂象加以規範,不然最終只能導致群眾的利益受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