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長大的美國人,把中國當祖國,寫中國農村事獲得諾貝爾獎!

賽珍珠,這個名字相信很多的中國人都比較陌生,她在國人心中的知名度甚至趕不上同姓賽的一代名妓賽金花。

賽珍珠生於1892年6月26日出生在弗吉尼亞州西部,本名Pearl S.Buck。英文名就是珍珠的意思。賽珍珠出生後4個月,便隨著傳教士父母賽兆祥和卡洛琳來到中國。先後在鎮江、宿州、南京、廬山等地生活和工作了近40年,其中在江蘇鎮江生活了18年,她在鎮江經歷了她人生的早期歲月,因此她稱鎮江為她的“中國故鄉”。她童年的大部分時光也都在這裡度過的,賽珍珠首先學會了漢語和習慣了中國風俗,之後她的母親才開始教她英語。

在中國長大的美國人,把中國當祖國,寫中國農村事獲得諾貝爾獎!

1900年因為中國北方發生了義和團運動,賽珍珠首次回到了她的故鄉美國。在1902年重新返回中國鎮江。1917年5月13日,與美國青年農學家約翰·洛辛·布克結婚,婚後隨丈夫遷居安徽宿州。

1921年下半年,賽珍珠又跟隨丈夫布克來到了南京,受聘於美國教會所辦的金陵大學(1952年併入南京大學),並住進了學校內的一幢單門獨院的小樓。在賽珍珠和布克三、四十年代先後離開中國之前,一直居住在這裡(即今天的平倉巷5號,南京大學北園賽珍珠故居)。

布克(J.L.Buck)是一位農學家,一直教授農業技術和農場管理方面的課程,並創辦了金大農業經濟系,並任該系主任。因出版了《中國農家經濟》等書而被視為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賽珍珠則在金陵大學外語系任教,並先後在國立中央大學等學校兼職教授教育學、英文課等。她既要備課、批改作業,又要參與社會工作,會見中外各界人士,還要修剪家中花園的大片花草,忙得不亦樂乎,但是此時的賽珍珠卻很滿足。

在中國長大的美國人,把中國當祖國,寫中國農村事獲得諾貝爾獎!

賽珍珠夫婦

在舉行孫中山奉安大典期間,賽珍珠還在家中騰出地方,讓中國駐美大使施肇基博士和為孫中山遺體作防腐處理的泰勒博士住了進來。徐志摩、梅蘭芳、胡適、林語堂、老舍等人都曾是她家的座上客。

賽珍珠在1922年廬山牯嶺開始嘗試性寫作。經過一年的時間,1923年賽珍珠寫出了處女作《也在中國》,此後便屢屢有作品發表。1925年,賽珍珠還寫了短篇小說《一箇中國女子的話》,講了一對異族青年男女的羅曼故事,以“影射”她很早之前與徐志摩之間的戀情。

在中國長大的美國人,把中國當祖國,寫中國農村事獲得諾貝爾獎!

1927年春天,北伐軍攻克南京時,社會失去了控制,當時對於許多外國人來說是危機四伏,所以賽珍珠淪落成為了“洋難民”,被迫離開了南京。時隔一年,當1928年夏天,賽珍珠重新回到南京的家園時,整座院落已經成了馬廄和“公廁”,但她卻在一個小壁櫥裡驚喜地翻出一個木箱。士兵和劫匪掠走了她的大半家產,卻把這個木箱留了下來,箱中完好無損地放著她在母親去世後為其寫的《凱麗的傳記》一書的手稿。這部手稿之後排成鉛字時書名改成了《異邦客》。

之後賽珍珠繼續創作,不久便給美國的朋友戴維·勞埃德寄去了一篇曾經在雜誌上發表過的小說《一位中國女子說》,同時還附上了未曾發表的續篇,建議將兩者合成一部長篇,書名就定為《天國之風》。

在中國長大的美國人,把中國當祖國,寫中國農村事獲得諾貝爾獎!

賽珍珠故居

不久賽珍珠的新作《王龍》又從南京金陵大學寄到了美國紐約的莊臺公司,老闆沃爾什熱情地答應為其出版,只是覺得《王龍》這個名字很難讓人接受,而書名應該“扣人心絃,富有浪漫情調”,建議改用“大地”之類的名字。隨後,1931年春,裝幀精美的《大地》(theGoodEarth)出版,獲得好評如潮,銷量飆升。

《大地》一下子成了1931年和1932年全美國最暢銷的書。並且,很快就有了德文、法文、荷蘭文、瑞典文、丹麥文、挪威文等譯本。莊臺公司也因此從一個負責累累的出版社一躍成為了紐約著名的出版公司。沃爾什與賽珍珠雙方還愉快地訂下並切實履行了這樣的協議:賽珍珠寫什麼,他就出什麼。所以賽珍珠後來寫成的《大地三部曲》之《兒子們》、《分家》以及其他多種文學作品,都是由沃爾什的公司出版的。

在中國長大的美國人,把中國當祖國,寫中國農村事獲得諾貝爾獎!

賽珍珠於1934年離開中國,由於賽珍珠的《大地》對中國農民生活史詩般的描述,真切而且取材豐富,以及她傳記方面的傑作,在1938年她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1939年出版長篇小說《愛國者》、劇本《光明飛到中國》、散文集《中國的小說》。

1940年獲西弗吉尼亞州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出版了兒童讀物《兒童故事集》。

1941年擔任《亞洲》雜誌助理編輯、編輯。創辦自在溝通中西方文化的“東西方協會”,並擔任主席職務。

1942年3月,應美國之音、英國BBC電臺之邀,用漢語廣播向中國介紹美國人民如何理解支持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不久,最後一次到中國,為支持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收集創作素材,深入進行宣傳。

1943年7月,邀請中美作家、學者在她賓夕法尼亞州的寓所聚合,討論中美關係。會後,就支持中國抗日等問題,向美國朝野發起聲勢浩大的宣傳。

1946年辭去《亞洲》雜誌編輯職務,專事寫作。在賽珍珠辭職後不久,《亞洲》雜誌宣佈停刊。

1949年10月12日,“艾奇遜(DeanAche-son)國務卿在記者招待會上宣佈:“要讓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需要三項條件,但由於中國新政府並不符合這些標準,美國現在不能給予承認”。

20世紀50年代,因此次事件,世界上兩大陣營中國與美國的對立與冷戰割斷了賽珍珠與新中國的聯繫。賽珍珠在美中對立、國共對立夾縫中異常矛盾。賽珍珠的《朋友之間》(1958年版)一書記載了她與菲律賓外交部長卡洛斯·P·羅慕洛的談話,他們坦率地談到美國人與亞洲人之間的衝突問題:“美國政府想用美國式的價值觀和標準來衡量和要求新中國的一舉一動,這樣便產生了矛盾,這些代表美國式的價值觀和標準均起源於西方文化、歷史背景,與中國的政治、歷史、文化相距甚遠”。

賽珍珠希望中國和美國能找到一種互相容納的機制,但這兩個國家卻兵戎相見,中國進行了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越戰爭。

1949年賽珍珠創辦了“歡迎之家”,專門幫助並收養具有亞洲血統的美國棄兒。在1964年獲人類特殊貢獻獎。並創設賽珍珠基金會,旨在幫助美國軍人在海外與亞洲婦女非婚所生棄兒。

在中國長大的美國人,把中國當祖國,寫中國農村事獲得諾貝爾獎!

賽珍珠寫過很多的文學作品,更是獲得了無數的榮譽,甚至是諾貝爾獎。但是她在中美兩國的作家眼裡依舊只能算是一個二三流的作家。

美國大詩人羅伯特·福斯特曾說:“如果她都能得到諾貝爾文學獎,那麼每個人得獎都不應該成為問題。”

同樣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甚至說:“我寧願不拿諾貝爾文學獎,也不屑於賽珍珠為伍。”

在中國長大的美國人,把中國當祖國,寫中國農村事獲得諾貝爾獎!

雖然賽珍珠的作品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至關重要的國際關注,但是她在中國也沒有得到什麼好評。

魯迅批評賽珍珠:“她的《大地》是‘她所覺得的,不過一點浮面的情形’,‘她亦自謂視中國如祖國,然而看她的作品,畢竟是一位生長在中國的美國女教士立場而已’。”

茅盾則批評賽珍珠的小說是“歪曲中國農民的形象”。

其實,賽珍珠的小說比較真實的反應了當時中國農村的問題,但因為是外國人,涉及的負面問題難免不引起當時國人的反感。

在中國長大的美國人,把中國當祖國,寫中國農村事獲得諾貝爾獎!

好萊塢曾經還以賽珍珠的小說為劇本拍過兩部電影。一部是《龍的傳人》,另一部就是《大地》。

在中國長大的美國人,把中國當祖國,寫中國農村事獲得諾貝爾獎!

電影《龍的傳人》

《龍的傳人》曾獲得奧斯卡女配角提名,最佳攝影(黑白)提名。這部電影由當時著名的女星凱瑟琳·赫本以及多位好萊塢大明星出演。而他們飾演的角色都是中國農民形象,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中國農民抗日的故事,被稱為“美國版抗日神劇”。

這部電影在當時的美國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增強了美國人對中國抗日之艱苦和英勇的瞭解。

在中國長大的美國人,把中國當祖國,寫中國農村事獲得諾貝爾獎!

電影《大地》

而《大地》則是賽珍珠的成名之作,其同名電影的男女主演分別是保羅·茂尼和路易斯·萊娜。內容講述的是一對貧窮的中國農村夫婦的悲劇故事,本來是貧困的農民,面對饑荒的威脅甚至只能以烤土充飢。後來丈夫得到了一筆財富,竟整天花天酒地迷戀情婦,女主只有發揮賢妻的耐性期待丈夫浪子回頭。女主角路易斯·萊娜還憑藉這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女主角獎。

在中國長大的美國人,把中國當祖國,寫中國農村事獲得諾貝爾獎!

1972年,尼克松總統宣佈訪華後,賽珍珠不顧年邁體衰,同意並主持了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的專題節目“重新看中國”,並積極準備著重新訪華的事項。但是一位中國駐加拿大的外交官卻給她發來了一份嚴酷的拒絕信函。1973年,賽珍珠帶著種種疑惑和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

賽珍珠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曾寫道:“我想我比其他任何人都做得多,我幫助美國人民瞭解和熱愛中國人民。儘管我們目前和中國大陸互不往來,美國人民還是一如既往地關注著中國人民。”

在中國長大的美國人,把中國當祖國,寫中國農村事獲得諾貝爾獎!

賽珍珠墳墓

1973年3月6日,賽珍珠逝世於佛蒙特州丹比城,骨灰安葬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郊區綠丘農莊,享年81歲。賽珍珠的墳墓沒有英文,只有簡單的三個中文“賽珍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