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電氣:數位化 通向能源新世界的必由之路

在全球能源危機加劇與數據爆炸的時代,施耐德電氣以全面升級的EcoStruxure Power架構與平臺,通過創新聯接、創新架構、創新場景打造基於物聯網的全新智能配電解決方案,幫助用戶充分挖掘數據價值,助力其數字化轉型。

施耐德電氣:數字化 通向能源新世界的必由之路

本文作者:李瑞,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 樓宇事業部中國區負責人

不管是清晨5點的外灘,還是深夜11點的虹橋,只要有持續穩定、準時準點的上海地鐵在運營,就能讓人們感到安心。截至2018年3月,上海地鐵已擁有16條城軌交通線路,395座車站,673公里全網運營線路總長,為上千萬人提供著安全、便利。然而,承載這座國際化城市順暢運行的職責並非易事。站點增多、系統日益複雜、客流量大等趨勢對地鐵安全、可靠、高效運營提出更高要求,這也為運維人員帶來更大挑戰。而施耐德電氣通過完整解決方案與高效服務"對症下藥",為上海地鐵的安全穩定運行保駕護航,並始終通過創新與專業陪伴上海地鐵持續前行。

更安全、更高速、更便捷,同時也是現代都市人的持續追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現代化水平的提升,整個城市的穩定運行,以及人與城市的和諧共處,事關多重因素,電力則正是其中之一。據預測,到2030年全球的用電量會增加一倍,而近年來全球停電帶來的損失每年超過100億歐元,同時25%的火災由於電氣火災引起,由此可見,持續穩定的電力供應,對於社會有序發展、人們安逸生活至關重要。

與此同時,在如今更加電氣化的世界中,電力的需求側與供給側也在不斷衍化。從集中供給到分佈式能源供給,從過量消耗電能到尋求綠色用電,在保持能源服務水平的情況下,取得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成為普遍追求。而施耐德電氣認為,連接新供給和新需求的,一定是數字化的解決方案,電氣化時代也一定要與數字化緊密相連。

利用數據治癒行業之痛

當前,世界正經歷著數據大爆炸,網絡流量在2017年就已進入澤字節時代,而在未來10年內,預計會有300億到500億的智能機器被應用,進而形成更加龐大的物聯網網絡,這將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提高工廠的生產效率等,這種轉型和變化亦將成為顛覆整個電力行業的關鍵因素。

然而,大多數情況下,對包括軌道交通、數據中心、風電場等基礎設施電力系統的管理依舊處於不夠優化甚至混亂的狀態。這些龐大的電力系統中運行著繁多的子系統,而子系統間相互孤立未能打通,產生的數據可用性及有效性嚴重不足,導致出現故障後的排查困難,進而可能造成企業從設計/建設階段的效率底下,同時在運營/維護階段的成本居高不下。

施耐德電氣於2017年正式發佈了新一代EcoStruxure架構與平臺,並憑藉EcoStruxure配電在互聯互通的產品,邊緣控制,應用、分析與服務三個層面的全面創新,賦能配電的數字化轉型。2018年,EcoStruxure Power全面升級,以創新聯接、創新架構、創新場景打造基於物聯網的全新智能配電解決方案,幫助用戶充分挖掘數據價值,以此減少停電時間一半以上,提高整個工廠效率超過四分之一,節省能源的損耗近三分之一,提高客戶的滿意度近三分之一。

可以看到,以前各類型基礎設施中的配電都是純機械式的,用戶無法掌握系統的健康狀況,現在通過EcoStruxure Power,利用數字化技術,真正實現整個配電系統的可視化,通過對海量數據的精準收集和專業分析,更早發現問題、及時預測風險,從而更快地解決問題,更好地實現管理和控制,不斷優化各類建築的能耗並防患於未然。

堅定數字化轉型 鑄就智能配電新典範

隨著全球能源危機的加劇以及用電需求的不斷增加,無論是對於大型及關鍵電力場所,中小規模場所,還是分散型場所,打造安全可靠的電力系統,保障持續穩定的電力供應,並更大程度的節能增效成為挑戰。同時,在國家《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構建"互聯網+"電力運行模式,通過"互聯網+"與電力工業的融合,健全完善互動用電服務體系,另一方面應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提升信息平臺承載能力和業務應用水平,提高電力系統信息處理和智能決策水平。

由此可見,數字化,已成為滿足新時代企業需求的有效途徑。而數字化同樣是施耐德電氣始終堅持的發展戰略之一。施耐德電氣在智能配電方面的發展已經走過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歷程,從研發、產品創新、系統完善、生態圈構建等各個維度,在數字化的主旋律之下,作為市場領導者,不斷探索,讓更多客戶逐步看到了數字化的優勢。

從EcoStruxure Power三層架構上來看,今年施耐德電氣從硬件、軟件及數據方面,將更多智能化產品,更專業的控制軟件以及數字化顧問服務融入其中,以加速革新,實現設備連接、系統架構、應用場景的全面覆蓋,極大加強了智能配電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從資本性支出到運營支出的全生命週期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

同時,施耐德電氣還非常強調助力客戶提升項目全生命週期的效率,這主要包括兩個階段,即Capex(資本性支出)和Opex(運營支出)階段。根據現狀,後期運維階段的支出一般會達到前期投資階段的2-3倍。當前,無論是一座風電場,還是一座數據中心,其壽命大概會有幾十年,在如此長時間運行週期裡,對運維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的需求都非常龐大,另外,有很多基礎設施在7/24小時運行,這勢必將增加對配電系統的負擔。因此,強化系統穩定性,降低故障發生率,乃至將風險消除,都成為更多用戶的期待。施耐德電氣對於Opex市場給予了高度重視,在今年陸續發佈了一系列加入機器學習、智能算法、雲等前沿技術的專家顧問應用,如Facility Advisor千里眼顧問、Power Advisor電力顧問等,加速IT與OT的融合,充分利用對電力設備及配電系統運行狀況的監控,獲取實時狀態信息,並通過數據收集、系統結構數字化模擬、專家級分析、報告生成並提出改善建議,快速解決問題,同時提高主動運維能力和效率,保障配電系統的安全可靠。

加速完善生態圈構建 促進全產業鏈可持續發展

除了強大的自身價值,EcoStruxure Power的高效部署也得益於施耐德電氣與包括系統集成商、盤廠、經銷商、服務公司、最終用戶等智能配電領域生態系統各方的積極合作。目前,施耐德電氣已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推行合作伙伴認證計劃,覆蓋智能配電系統、智能樓宇控制系統、電能管理、智能照明控制以及綜合佈線等系統,旨在將全球領先的成套廠、技術提供商和最終用戶緊密相連,通過更深入瞭解用戶需求,提升技術及服務能力,提供更完善的智能配電解決方案,最終形成差異化的服務優勢。

在中國,目前已有包括多家盤廠、系統服務商獲得施耐德電氣智能配電正式授權,以及大量EcoXpert智能配電註冊工程師獲得個人認證證書。而隨著2018年該項計劃的全面升級,將會有更多企業在技術、商務及市場推廣上得到施耐德電氣的全面支持,從而共同推進智能配電數字生態圈的建立。

因合作而取得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在配電領域智能化發展的今天,同樣離不開全產業鏈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更大意義的落地,進而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在即將舉辦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電力電工展上,施耐德電氣將全方位展示基於物聯網的EcoStruxure Power架構中覆蓋互聯互通產品,邊緣控制,分析、應用與服務層的數字化軟、硬件產品,以及針對交通、新能源及數據中心領域的應用與實踐,以使更多用戶體驗數字化的巨大價值。在這個能源的新世界,施耐德電氣願攜手更多合作伙伴,承數字化技術之大潮,開拓智能配電領域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