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科校友黃羣:巨浪襲來,他用生命守護裝備

華科校友黃群:巨浪襲來,他用生命守護裝備

8月20日,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黨委委員、副所長、研究員黃群在保衛國家財產安全時溺水受傷,經搶救無效不幸殉職。

武漢的一套公寓裡,77歲的老母親一遍遍撥打兒子的電話,可是再也接不通了;

在中船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那個嚴謹認真、要求嚴格的“老質量”再也回不來了;

在華工船海系89屆同學群裡,那個學習好、能力強的老同學再也不會留下隻言片語了;

51歲的他,來不及給年邁的母親、親愛的妻兒留下一句話,便匆匆走了。

海上試驗人與裝備危在旦夕——

他挺身而出,不幸被巨浪捲入

在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以下簡稱七六〇所)南碼頭,國家某重點試驗平臺停泊在此。

8月19日,接到颱風預警通知後,黃群和七六〇所規劃處副處長孫遜等多次趕赴碼頭,檢查防颱風部署落實情況。為實時掌握動態,黃群當晚在辦公室通宵值班。

8月20日,受強颱風“溫比亞”影響,遼寧省大連市遭遇罕見狂風暴雨。

颱風風力持續加大,狂風巨浪襲向碼頭。試驗平臺部分纜樁因受力過大嚴重變形至斷裂,纜繩脫落,試驗平臺安全受到極大威脅。現場情況非常緊急,如不進一步採取措施,很可能造成試驗平臺失控、毀損、傾覆、沉沒,還會危及4名保障人員生命安全。該試驗平臺是用於科研試驗的專用海上試驗裝備,對提升我國船舶多項核心關鍵技術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危急時刻,為了國家財產,為了軍工裝備,為了同事生命,黃群、宋月才、姜開斌等12名同志毫不猶豫地衝向碼頭,加固試驗平臺纜繩。在抗險救災過程中,黃群等7人被接踵而至的巨浪捲入海中。

險情發生後,中船重工黨組書記、董事長鬍問鳴立即部署抗險救援工作,七六〇所領導班子現場全力組織救援,並及時報告大連市救援應急辦、市公安局和遼寧省海事局,聯繫120急救中心等前來協助營救。大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迅速組織多方專業力量實施救援。

經全力施救,7名落水人員中有4人獲救,黃群、宋月才、姜開斌3名同志壯烈犧牲。其中,黃群曾在位於武漢的中船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以下簡稱七一九所)工作多年,是華中工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85級校友。

做事認真是一貫風格——

他是有口皆碑的“老質量”

消息第一時間傳到武漢——黃群的家中,親朋好友都不願相信他的離去。

“前不久,我們還在一起散步聊天。”黃群犧牲當晚,他生前的好友、七一九所研究人員肖濤就得知了消息。

黃群和肖濤,大學就讀於華工船海系(現為華中科技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一個是船體工程專業,一個是船電工程專業;1989年畢業時,兩人又一起進入七一九所。

“在學校時,他學習成績不錯,做事認真是他一貫的風格。”這幾天,肖濤一直沉浸在好友離去的悲痛中,“黃群不太會游泳,自保都難,可為了工作,再危險也奮不顧身。”

“他是有口皆碑的‘老質量’,業務精、能力強。”中船重工首席技術專家張錦嵐在擔任七一九所副所長期間,和黃群在工作上有過交集。

“所裡質量體系從無到有,他功不可沒。”張錦嵐介紹,黃群是從總體研製轉到質量崗位的,先後擔任所質量處副處長、處長直到所副總質量師,所裡質量體系的建立、運轉、升級、改進、完善,都是他一手完成。

黃群出色的工作,得到各方肯定。去年,他從武漢的七一九所來到大連,擔任七六〇所副所長。

為建設世界一流海軍奮鬥——

他是許黨報國的先進典型

黃群到大連工作後,在武漢生活的母親每天要和他通一個電話。

一連兩三天,黃群的電話都關機,老人開始擔心,兒子會不會出事了。

親朋好友不知道怎麼把這個消息告訴老人,因為這是一個特殊的家庭。多年前,黃群的父親因病去世;幾年前,黃群唯一的妹妹也患病離世。大家擔心,體弱多病的老人無法再次承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

“前段時間交有線電視收視費,還見到過他。”儘管黃群已經調走,在他工作過28年的七一九所,同事們從來沒把他當做外人。

8月23日,七一九所組織黃群生前同事趕赴大連參加追悼會,送這位“老質量”最後一程。

同事們在群裡留言:“你們用生命守護的財產,我們會以命相守;你們未完成的宏圖偉業,我們會接續奮鬥。致敬,英雄,一路走好!”

不忘初心,堅守職責——

他是同學老師們的驕傲

今年6月,黃東收到老同學黃群的電話,當時黃群已在七六〇所工作。黃群詢問,所裡要提升一批船舶設備的安全等級,如果引入外部檢驗監督機制,需要注意哪些事宜。黃東大學畢業後,在海軍某研究所工作,是這方面的專家。

探討中,黃東深切感受到,黃群想提高所裡的技術水平、改變管理模式、引入外部檢驗監督機制的急切心情。沒想到,這次交流竟成了兩位昔日同窗的最後一次談話。

讓黃東記憶猶新的是,1989年大學畢業那年,黃群得知自己被分配到軍工重點研究所時,非常高興,迫不及待地到學校圖書館查找國內外相關資料。“你去單位報到後,再看也不遲呀!”黃東說。黃群認真地說:“我們大學學的是通科教材,早一點看資料,就能早一點了解、熟悉將來的研究領域情況。”

2004年,黃東與黃群在一次會議上碰面。兩人原本打算會後一起小聚一番,結果正式會議一結束,黃群就因臨時接到所裡的任務,匆匆趕了回去。黃東說,黃群保密意識非常強,兩人的探討僅限於專業工程學術問題,黃群從未透露過一星半點船舶型號等具體情況和數據。

大學同學楊宏剛說,黃群在校期間學習非常勤奮。畢業後,面對外面的各種誘惑,不少同學離開了原來的專業領域,但黃群不忘初心,從未動搖,繼續鑽研,成為所在領域的專家。

黃群犧牲的消息傳來,73歲的劉增榮十分悲痛。退休前,他在華科大教授船舶工藝課,黃群是他的學生。時過多年,看到黃群的照片,他仍然印象深刻。“黃群品學兼優。他出了這種意外,我感到很惋惜。”劉增榮對記者說。自己帶過很多學生,可謂桃李滿天下,而黃群所在的1985級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學生成績都很優異,其中黃群的各項表現更是突出。黃群畢業後,他的很多同學選擇出國深造,或者中途離開所學專業領域,黃群卻始終堅守在船舶行業,默默無聞為國家奉獻青春和才華,確實不簡單。

多年前,劉增榮帶學生實習時,曾親眼目睹颱風來襲的可怕場景。這一次,黃群冒著生命危險保護國家財產,最終獻出寶貴的生命,劉增榮惋惜之餘,也為學校和自己培養出這樣一位傑出的學生感到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