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歡迎訂閱“國家人文巡禮”

《人民日報》社主管

《國家人文歷史》雜誌社主辦

《人民眼光》欄目承辦


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2018.03.28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01

恩施

“湖北小西藏”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玉露,

這種名字美好的綠茶就誕生在這片土地。



恩施州位於湖北,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是可以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相媲美的“湖北小西藏”。

世界上有河流穿過的城市,大都很著名。目前看來,恩施還有些例外。

清江河由北向南,從恩施的心臟穿流而過,硬生生把她劈成了兩半。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清江的兩岸,是數個由其沖刷而成的不規則的小塊平地。古老的恩施人就在這些平地上聚集,群居,享受著河流的哺育。這裡的花草蟲魚、飛禽走獸同樣受益於此。清新碧綠的茶葉鋪滿山頭,這是春天應該有的顏色,比枝頭上花兒們的鮮豔繽紛還要更合適些許。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而玉露,這種名字美好的綠茶就誕生在這片土地。恩施玉露屬蒸青綠茶,這個類別你可能不瞭解,這種茶葉在國內一直屬於邊緣種類,但是蒸青綠茶在日本卻一直是主流。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恩施玉露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02

蒸青綠茶

恩施玉露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蒸青綠茶是一種古老的綠茶

傳承自清朝康熙年間的“恩施玉綠”

外形白毫顯露,色澤蒼翠潤綠



蒸青綠茶是一種古老的綠茶。它以蒸汽將茶鮮葉蒸軟,而後揉捻、乾燥而成。蒸青綠茶常有“色綠、湯綠、葉綠”的三綠特點,美觀誘人。

唐、宋時盛行蒸青製法,並經佛教途徑傳入日本。據考證,南宋鹹淳年間(公元1265~1274年),日本佛教高僧大応禪師到浙江餘杭徑山寺研究佛學,當時徑山寺盛行圍坐品茶研討佛經,常舉行“茶宴”,飲用的是經蒸碾焙乾研末的“抹茶”。大応禪師回國後,將徑山寺之“茶宴”和“抹茶”製法傳至日本,啟發了日本“茶道”的興起。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一千年過去了,日本仍然保持著自唐代從中國傳入茶種及製茶方法,主要採用蒸青方法制作綠茶,玉露茶為日本最高等級的綠茶。

但是如今市面上茶商和部分茶友所宣傳的恩施玉露是日本玉露茶“老祖宗”的說法卻並不那麼準確。

蒸青在國內不算很主流,甚至曾經一度斷代,恩施玉露傳承自清朝康熙年間的“恩施玉綠”。據傳清朝康熙年間,恩施芭蕉黃連溪有一位姓藍的茶商,他自壘茶灶,親自焙茶,因製出來的茶葉外形緊圓挺直,色綠如玉,故名恩施玉綠。我們可以合理的猜測是這位茶商復原了蒸青工藝。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乾隆飲茶


相傳清乾隆年間,當地土司將恩施的茶進獻給乾隆皇帝,乾隆爺飲後龍顏大悅,盛讚恩施茶為“玉露瓊漿”。當地方言中將“玉露”誤傳為“綠露”,又因其與銀綠隱翠的形象十分貼切,沿用至民國時期,才易名為“玉露”。


恩施玉露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蒸青針形綠茶。它與西湖龍井、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等被列為清代名茶,在20世紀60年代初,恩施玉露就被納入“中國十大名茶”之列,位居第六。恩施玉露,條索緊細、圓直,外形白毫顯露,色澤蒼翠潤綠,形如松針,湯色清澈明亮,香氣清鮮,滋味醇爽,葉底嫩綠勻整。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而且不得不承認,恩施玉露的火爆也跟日本有一定關係。1945年,恩施玉露外銷日本,從此“恩施玉露”名揚於世。這也證明,中國的蒸青雖然邊緣化,雖然恩施玉露並不是日本“玉露茶”的老祖宗,但是日本蒸汽殺青法由中國傳入日本的史料詳實,日本的蒸青綠茶製法是對中國傳入製茶法的繼承和發展。誠然,中國現存的蒸青茶極少,但究其原因,是因為品飲習慣和口味的變化引發了工藝的改變,導致蒸青技術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都被邊緣化。而不論其是否處於主流,身為日本的綠茶製法核心之一的蒸汽殺青師承於中國的史實也不會有任何改變。中國的蒸青也不會因為手藝的一時失傳就落後於人。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03

人文

恩施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世界硒都”

“長壽之鄉”

少數民族聚集地


恩施玉露雖然是清朝名茶,但是恩施產茶歷史卻不短。自唐時即有“施南方茶”的記載。明代黃一正《事物紺珠》載:“茶類今茶名……崇陽茶、蒲圻茶、圻茶、荊州茶、施州茶、南木茶(出江陵)”。

恩施玉露在如今重新煥發光彩和恩施的兩個稱號有關,“世界硒都”、“長壽之鄉”。恩施州是我國迄今發現的第一個高硒區,其岩石、土壤、動植物硒含量均達世界之最,

硒含量0.2%左右,被譽為“世界硒都”。長壽老人的頭髮中的硒含量較高,百歲老人的血液中的硒元素含量比正常人高一倍!原來,人活七十與“硒”有關。


茶葉在生長過程中會吸附硒元素,所以恩施所產的茶葉都富含硒元素,也就成為了大家追捧的“長壽茶”。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恩施是少數民族地區,但在清朝改土歸流之前一直是土司制度(其實就是一種土皇帝制度),威脅到了清朝在當地的統治,後來改名為恩施,也就是恩澤施於遠方的意思,宣揚政府恩威。

土家族歷史悠久,為遠古巴人的後裔。巴人早年生活在江漢平原一帶,後楚人強大,巴楚相爭,巴人失敗。巴人退入夷水(現在的清江)一帶,沿夷水西進,勢力達到川東地區。在春秋時期建立了巴人第一個奴隸制諸侯國巴子國。公元前361年被強大的秦國所滅,部分巴人則退居到湘鄂川黔山水毗連的武陵地區,並與當地的一些部族相融合,形成土家族。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或"貝京卡"。宋代時則稱這一帶生活的巴人為"土人",以後土人稱外來漢人為"客家",稱自己為土家。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土司制度是歷史上中央封建王朝,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歸屬中央,權力自治的一種政治管理體制。土家族地區的土司制度,則起於元代止於清朝雍正13年的"改土歸流",歷經元明清三朝,前後450餘年。土司與中央封建王朝的關係,就是土司對中央封建王朝納貢稱臣,中央王朝對土司實行冊封,准予自治。土司土地不入中央王朝版圖,人口不入中央王朝戶籍,生殺在掌、稱雄一方。

土司王:實際就是一個地方的土皇帝。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土司王大堂


土家人“所居必擇高嶺”,往往同姓數十戶或上百戶集聚而成為一寨。

土家人多聚居山內,客家人多居山外。土司時,只有土司、舍把、族長等土官以木架屋,雕樑畫柱,而一般土民,多編竹為牆,茅草蓋屋,若蓋瓦房,則犯僭越之罪。堂屋正面設有祖先神位,兩旁側室住人。側房內靠前處設火坑,置三腳架,用來架鍋做飯。側房近屋頂處,編竹為樓;樓底懸一木架。竹樓及木架利用火坑中燒火的熱氣,烘糧食、肉、木柴等。現土家房舍,多建“吊腳樓”式木板瓦房,樓上住人,樓下養牲畜或堆放肥料柴草等。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恩施值得玩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恩施大峽谷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被專家譽為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難分伯仲的湖北清江恩施大峽谷位於長江三峽附近的鄂西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屯堡鄉和板橋鎮境內,是清江大峽谷中的一段。峽谷全長108千米,總面積300多平方千米。峽谷中的百里絕壁、千丈瀑布、傲嘯獨峰、原始森林、遠古村寨等景點美不勝收。自然景區則主要由大河碥風光、前山絕壁、大中小龍門峰林、板橋洞群、龍橋暗河、雲龍河地縫、後山獨峰、雨龍山絕壁、朝東巖絕壁、銅盆水森林公園、屯堡清江河畫廊等組成。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壯美無比的恩施大峽谷空間宏偉開闊,景觀層次豐富,山體變化多端,清江河谷深切,具有別於五嶽的五大奇觀:

一是清江升白雲。與大多數名山的雲海顯得閒散無序不同的是,沐撫大峽谷裡從清江上升起的雲海象一條騰飛的巨龍,蜿蜒曲折,延綿百里,形態豐潤,美不勝收。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二是絕壁環峰叢。喀斯特地貌一般情形是有絕壁者無峰叢,有峰叢者無絕壁,沐撫大峽谷不僅兼而有之,而且面積大、品位高。有四面絕壁凹陷於叢峰之中的,也有四面絕壁突出似凌架於叢峰之上的。世界上目前尚未發現類似奇景。

三是天橋連洞群。洞穴群落是大峽谷中又一特點。據不完全統計,大峽谷沿線有大小洞穴200餘個。如板橋的熱雲洞,有石壁相隔形成兩個洞口,一洞通熱風,一洞出冷風,冷熱交融煙霧繚繞;而且洞內的大廳可容納數萬人;更有天橋匹配,水天相諧、人物相映,猶如仙境。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四是地縫接飛瀑。恩施大峽谷內的雲龍河地縫全長7.5千米,最深達75米,地縫怪石遍佈,五彩斑斕,古木蒼翠,碧流潺潺,尤其是地縫兩岸的數條飛瀑流泉,令人震撼而神怡。

五是地縫配豎井(天坑與地縫相通)。中法探險隊歷經十年考察於最近宣佈,奉節龍橋河至恩施大峽谷的地下暗河全長50千米,為世界之最。僅暗河之上的豎井就有108個,形似著名的新疆坎兒井,非常壯觀和罕見。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土家女兒城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世間男子不二心,天下女兒第一城!

土家女兒城位於湖北省恩施市區七里坪,作為全國第八個人造古鎮,土家女兒城合理且精心的謀劃了整體建築風格,仿古與土家吊腳樓相結合,完美的體現了土家族的民風民俗。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恩施土司城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恩施土司城坐落在恩施市西北,小地名叫對山灣的地方。距市政府所在地500米,佔地面積300餘畝。包括門樓、侗族風雨橋、廩君祠、校場、土家族民居、土司王宮--九進堂、城牆、鐘樓、鼓樓、百花園、白虎雕像、臥虎鐵橋、聽濤茶樓、民族藝苑等12個景區30餘個景點。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主要分民族文化展示區、宗教展示區、休閒娛樂區三個主要區。是全國唯一一座規模最大、工程最宏偉、風格最獨特、景觀最靚麗的土家族地區土司文化標誌性工程。城內建有土家族、苗族、侗族三個民族的傳統建築,以展示各具特色的建築、雕刻藝術。位於民族文化區中心的土家族''九進堂'',將土家族傳統的幹欄民居吊腳樓、擺手堂、官言堂、書院、月臺、戲樓等融為一體,亭榭樓閣錯落有致,雕樑畫棟賞心悅目,雕花門窗原始古樸,集土家族建築、雕刻、繪畫藝術之大成,是全國土家族吊腳樓中規模最大、風格最典型、外觀最壯觀的仿古建築群。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圖片 by 網絡



恩施:世界硒都生玉露,味中有宋唐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春芽初生

春水清澄

泡一杯春茶

是春天裡最大的享受

你的生活喝茶必不可少

我的生活和茶密不可分

春天

《國家人文巡禮》探訪茶鄉

為您帶來茶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