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的社會價值以實現普惠金融爲目標,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P2P平臺自查整改已經上傳完成,隨著合規政策的下發以及行業的整改,將會留下真正做P2P的平臺。P2P行業在我國短短几年發展迅猛,最主要的原因則是因為它的社會價值。

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長李愛君博士認為:P2P網貸作為一個符合商業邏輯和有社會價值的商業模式,在相關監管和鼓勵政策之下,可以很好地為社會貢獻力量。

p2p的社會價值以實現普惠金融為目標,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P2P的社會價值有哪些?

1、彌補傳統金融服務的空白

P2P最大的優越性,是使傳統銀行難以覆蓋的借款人能充分享受貸款的高效和便捷,這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傳統金融覆蓋面的空白。

P2P作為傳統金融的有效補充,跟原有金融體系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兩者都是我國多層次金融體系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完善金融產業結構有重要意義。

2.促進社會徵信體系的建設

P2P與徵信體系的關係是相輔相成。P2P發展的核心障礙是徵信系統不健全、不開放,這直接制約了P2P的信用評估、風險定價和風險管理效率,增加了交易成本。P2P的逐步發展,直接或間接促進了徵信體系的建設。

3.降低成本,提升金融服務質量

P2P本身提供了有別於傳統銀行的新式融資渠道,可以全天候、全區域、一站式提升資金配置效率和服務質量。因此,P2P在金融產業中提質增效降成本方面空間巨大。

4.服務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P2P行業為小微企業提供了大量的短期融資。企業從P2P平臺獲得的短期貸款在過去幾年呈現指數式增長,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隨後,2015年爆發式增長到4000億元,2016年更是翻倍達到8000億元。

P2P定位信息中介

早在2015年7月,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央行、工信部、公安部、財政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務院法制辦、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10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的發佈,主要目的在於鼓勵金融創新,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明確監管責任,規範市場秩序。

《指導意見》首次“定性”個體網絡借貸(即P2P網絡借貸)要明確信息中介性質,主要為借貸雙方的直接借貸提供信息服務,不得提供增信服務,不得非法集資。

好的商業模式一定具有社會價值。當企業立足社會價值解決社會問題時,其商業價值也會得到體現。

從互聯網金融推動實體產業發展,服務中小微企業,提供社會就業崗位,健全社會徵信體系,通過普惠金融讓機會更平等,讓社會底層勞動人民通過金融支持脫貧致富過上美好生活角度,凸顯了P2P網貸產業社會價值的“含金量”。

---END---

眾力金融作為一家深耕於行業細分領域的“小而美”平臺,積極擁抱監管,在保證優質資產持續供給的情況下,為用戶提供專業、高效的信息中介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