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要懂得遠離這種人,一旦與其結交,定會被其拖累!

恩深不報,怨淺亦報,免不了落得一刻薄之名。這是做人上的欠缺,但也不妨礙成大器。平定西北的清末名將左宗棠就曾犯過這種毛病。曾國藩對他恩深意重,只因一項方略不同意,左就長期和曾鬧意氣,處處與曾為難。直到曾以名將名軍贈之,助其平定西北,左意氣方稍稍平伏。所以左宗棠自嘆:“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而左對其兒女親家、至親好友郭嵩燾的打擊更失公平,跡近誣陷。以至於後來左厚著臉皮上門請罪,郭嵩燾仍怨氣難平,讓左討了個沒趣。觀晚清之勢,左湘陰之才氣遠在李合肥之上,然而其成就有限,與其刻薄寡恩關係甚大。

人到中年,要懂得遠離這種人,一旦與其結交,定會被其拖累!

傳統文化中歷來有“隱惡而揚善”的美德。孔子說:“或日‘以德報怨何如?’子日:‘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做人要恩怨分明,更應有這樣一個思想境界。達到這樣一個境界,如果沒有長久的磨鍊,寬厚的胸懷,良好的道德基礎是不行的。在生活中,很多人好打聽別人的隱事、壞事,所謂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有些人是出於一種好奇顯能的惡習,有的人卻是出於一種記惡的心態,出於秋後算帳的心裡;有的人不僅知恩不能湧泉相報,反而會反目成仇。

所以,我們要注意自己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如果發現對方受恩不報、有怨不饒,如果你看出他是個善忌多疑、刻薄寡恩的人,那麼,最好對其有所戒備,遠離這種人。

人到中年,要懂得遠離這種人,一旦與其結交,定會被其拖累!

不知道您對《菜根譚》中的這句識人之術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如果您想收聽國學的音頻節目,可以進入我們的主頁之後點擊專欄,即可收聽到相關音頻。喜歡我們節目的話,請您點贊關注,歡迎每天都來看看謀略國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