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雲南之西盟

最美雲南之西盟

1.西盟佤族自治縣成立於1965年3月5日,是雲南省佤族聚居邊境縣,普洱市(原名思茅,2007年改名)轄縣,位於省境西南部,西與緬甸為鄰。縣城距省會昆明625千米,距普洱市225千米;與緬甸佤邦接壤,國境線長89.33千米。2010年西盟縣總人口為9.13萬人,少數民族人口為8.39萬人。

最美雲南之西盟

2.西盟是全國僅存的兩處佤族聚居地之一,這裡是《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誕生地,整個小城都是特色的佤族木質結構小樓。

最美雲南之西盟

3.藤索橋,是西盟佤族、拉祜族在江、河通道上搭建的橋樑,過去用結實粗大的樹藤作索引,用竹、木枝杈作柵欄,中間搭上幾優木頭相互連接建成,原始古樸,與周圍環境相和諧,不公實用而且別具特色,很有觀賞價值。西盟南康河、錫古河、南錫河、南卡江上都有這一類橋樑。

最美雲南之西盟

4.西盟縣轄5個鎮、2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勐梭鎮、勐卡鎮、中課鎮、新廠鎮、翁嘎科鎮、力所拉祜族鄉、嶽宋鄉。

最美雲南之西盟

5.每年中,西盟佛房的盛大宗教活動有吃新米、祭大石馬、開印節、賧佛節和關印節。佛房新米節是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在這天之前,各村寨家家戶戶吃新米,都要留一碗新米,由村寨頭人收集攏後,派人送到西盟佛房。八月十五日這一天,佛房鳴炮三響,拜祭月亮佛爺詠經直達通宵。

最美雲南之西盟

6.全縣土地總面積202.5萬畝,其中可耕地72.51萬畝,人均佔有耕地9.34畝;有林地38.82萬畝,活木蓄積量379.93萬畝,森林覆蓋率29.15%;草場86.58萬畝。最高海拔2458.9米,最低海拔590米,相對高差1869.9米,具有明顯的立體氣候特點。年均降雨量2758.3毫米,夏秋季節雨量高度集中,降水量佔全年的90.1%,冬秋季節雨量偏少,佔全年降水量的9.9%。年平均氣溫13.5℃,年日照時數2158.8小時。

縣內礦藏有錫礦、富銀鉛鋅礦、鎢礦、金礦、錳礦螢石礦、大理石礦、稀有稀土礦、綠柱石(鈹礦)、黃玉等。

最美雲南之西盟

7.西盟的街道上,隨處可見濃郁的民族風,門頭上掛有佤族象徵吉祥的牛頭。

最美雲南之西盟

8.木鼓節是阿佤人最隆重的節日,每年4月中旬舉行(一般為4月10-4月12日),由佤族民間古老的拉木鼓、跳木鼓房、祭木鼓、剽牛、祭祀等一系列宗教活動和生產生活中演變而來。期間舉行熱鬧隆重的拉木鼓、鏢牛祭拜司崗裡、朝拜龍摩爺、民族體育競技、民風民俗展示、民族歌舞表演、大型篝火聯歡、千人品嚐阿佤水酒以及舂米、織布、民族工藝品及農副產品展銷等一系列活動。

最美雲南之西盟

9.在西盟,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不是天方夜譚。豐富的頂水資源,為在山頂建築水庫提供了便利條件。西盟現有的城子水庫、馬散水庫、永廣水庫都建在高高的山頂上。雲南省博物館收藏展覽著一幅西盟城子水庫的照片,取名為“天池”,也許是作者到了西盟城子水庫,看到一池碧水嵌在景色優美的阿佤山頂上,浮想聯翩,錄感突發,產生的絕妙取名。其實馬散水庫,永廣水庫也都建在佤山頂上,周圍景色,各有千秋,都是人們野炊、遊樂、垂釣常去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