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摘」顧城:我是一個秋天的孩子


「經典文摘」顧城:我是一個秋天的孩子

1.

我輕輕地打開一封讀者來信,信很短,寫成了詩的樣子——

多麼想了解你呵!/你是霧中的謎;/多麼想熱愛你呵!/你是天外的星。

——讀者

沒留地址,沒有署名,有什麼呢?有一顆真誠的需要的心。

朋友,當你需要我的時候,也正是我需要你的時候。

我將在這篇剪接的自傳中,告訴你:我的過去、現在和想象中的將來。你會知道,我和我渺小的詩,並不屬於霧和遙遠的群星,它屬於你,屬於人民,屬於我們民族漫長而沉重的夜晚,屬於人類的共同需要——明天。

2.

我是一個秋天的孩子。

在我出生的北京醫院附近,有一座藏式白塔。

3.

兩歲時,我發明了一種近乎鳥叫的語言,除了比我大兩歲的姐姐,誰也不懂。

我很快地說著,做著手勢,父母急得叫我姐姐,她飛跑過來進行翻譯。有一次她說錯了一個字,我竟站在穿衣鏡前憤怒了好半天。

4.

我放棄了自己發明的語言,開始像所有的小孩那樣說個不停,笑或者哭。我經常使用哭,因為我總不想去幼兒園。後來,當我發現這種努力很徒勞時,就換了一種方式,我把臉貼在涼涼的玻璃櫃臺上,像小蝸牛一樣不肯離開——我要買書。

媽媽每次都滿足了我補償損失的要求。我的書在幼兒園裡堆積起來。

5.

幼兒園的夜,很靜。我和另一個小朋友躺在小方床上,我們比賽“熬夜”……我沒能贏得這場比賽。

天亮以後,那個小朋友神秘地告訴我,在我睡著的時候,他在月光下,用紙疊了一個天鵝。我一下子被觸動了——“月光”?多奇怪,“月光 ”……我老忘不了“月光”這個詞。它喚醒了我對那個夜晚全部的感覺。

當然我不知道,這屬於詩。

6.

像所有六七歲的小孩一樣,我對詩的認識只限於順口溜式的押韻。

一張好看的明信片,引起了我寫詩的願望;嚴格地說,不是寫,是口授(因為我還不會寫字),執筆的是我姐姐,那天她穿著一件節日的紅色毛衣……

詩的全文是:

星星在閃耀,/月亮在微笑。/我和姐姐呵!/等得爸爸回來了。

信寫成之後,我和姐姐在春天的風中走了很遠,又費了好大勁才把信投進高大的郵筒。

明信片在父親的單位裡,引起了一點小轟動。

「經典文摘」顧城:我是一個秋天的孩子


7.

一切都有一個真正的開始。

我上學了,並且走在放學的路上。

雨把世界洗得那麼幹淨,令人愉快。

我把書包挎在胸前,走過一棵熟悉的塔松。

我忽然呆住了——真好看!塔松綠汪汪的,枝葉上掛滿亮閃閃的雨滴;每粒雨滴,都倒映著世界,都有精美的彩虹,在藍空中游動……

我的心,好像也掛滿了雨滴。

曾經被“月光”喚醒的感覺,又開始閃耀了。

我把這種感覺告訴了父親;父親竟很高興,他把溫和的大手,放在我八歲的前額上;他告訴我,這就是詩。

8.

“我將來是詩人!”

這種莫名其妙的光榮感,像下午的太陽一樣,曬得我背上發熱。

衣冠整潔的班主任,正在教我們朗誦一首詩。我想,該叫我了;老師真的叫了:“顧城!”

我慢慢站起來,望著舊報紙糊成的頂棚,好像望著巨大的藍色天空,升騰的氣流,使我變成了統帥……

我被自己的聲音震動了。我不知是怎麼結束朗誦的,只記得坐下來時,必須用手按住膝蓋,來制止那激動的顫抖。

下課後,所有的同學都興奮地學我的樣子,又喊又叫。

我的同學漸漸覺得我不太愛說話了,他們甚至認為,我比最緘默的女同學,還要善於不好意思。

其實呢,那時的我,內心充滿了不知何處而來的喧鬧;我的心被驅趕著,在時時變換和世界的位置;我害怕……

在街上奔跑的落葉、碎裂的大字報、默默思索的煙囪、同大地上的燈火遙遙相望的群星,取代了我心上閃耀的雨滴;我開始想到無限和有限,自然和社會,生的意義,開始想到,死亡——那扇神秘的門……

這一切,都是“罪惡”,都是不能說的;在教授“語錄”的學校裡,我沉默了。沉默久了,就形成了習慣。

「經典文摘」顧城:我是一個秋天的孩子


10.

十一歲,十二歲,我開始用一些片斷的句子,記錄自然界給我的感覺和啟示。它們是我最初的藝術語言嗎?我並不這樣認為。因為那時我的全部熱情和靈魂,是系在昆蟲翅膀上的。

那是一個傍晚,抄收書籍的工宣隊員們,拖著沉重的麻袋走遠了,我獨自坐在空空的書櫃前,不知在想什麼。光線越來越暗,我的手一動,忽然在舊報紙下觸到了什麼;我開了燈,那是一本著名的科普讀物——法布爾的《昆蟲記》。

就是這本倖存的《昆蟲記》,使我一夜之間,變成了狂熱的昆蟲愛好者。上百萬種昆蟲,構成了一個無限神奇的世界——金龜子身上黃金的光輝,知了背上黑陶的色澤,瓢蟲和蛺蝶身上怪誕的圖案,每夜都在我的夢中浮動……

我是富有的,我搜集了那麼多標本——大自然給我的詩的語言。

11.

語言是不夠的。生命需要的是一個世界。

我隱隱感到了它的召喚。

我吃力地走在北京灰色的街上,用一根粗電線,拉著城磚。我的身體在修築“反修”的“地下長城”,我的眼睛,望著天空。

我在想法布爾的話:

“我有個最大的夢想,想在野外有個實驗室——一塊小小的土地,四面圍起,冷僻而荒蕪。最後我得到了這個樂園,在一個小村的幽靜之處雜草多極了:偃臥草、刺桐花、婆羅門參……沙土堆裡,隱藏著掘地蜂和獵蜂的群落……樹林中,聚集著唱歌鳥、綠鶯……小池邊住滿了青蛙,在五月,它們組成了震耳欲聾的樂軍……

“有這許多親愛的小伴侶,所以我放棄城市來到農村……”

是的,我們全家要去農村了。

12.

我在幻想著,幻想在破滅著;幻想總把破滅寬恕,破滅卻從不把幻想放過。

——1969年 北京臨行前

有時,詩比作者要聰明些。

當一輛搖搖晃晃的卡車把我們全家的人和行李,拉進一個草和泥土築成的村落時,我相信了這一點。

第一個鄉村之夜,是悲慘的,東西散在土院裡、村道上,全家排列在一張小土炕上,一切靜極了,黑極了,好像世界已不復存在。我們開始 學會思考人類最早發明的幾個字——水、火、光……

再見,J.H.法布爾。

「經典文摘」顧城:我是一個秋天的孩子

13.

沒有燒的,沒有吃的;從遠處挑來的水也是那樣苦澀……書呢?自然沒有。

我的幻想和我,都變得像枯枝那麼脆弱。

就在這時候,春天來了——

冰柱在臺階上摔碎,碎成晶亮亮的一片;雪水流出了村子,映照著北方深藍色的蒼穹;紫色和綠色的小草,微笑著,在路邊出現;大雁和野鴿的鳴叫充滿了整個荒原……

我的靈魂一點點熔化了,溶化了,變成了詩的溪流和瀑布……

火山爆發了

積雪融化了

泉水在岩石的皺紋中噴湧

飛濺的瀑布連接著天際的彩虹……

14.

我似乎真的進入了光的世界——太陽在高空轟響著,把白熱的光,直瀉在廣闊的河灘上,直瀉在河灘上千百個圓形的小湖裡,直瀉在我脫皮的手和紅腫的肩上……

我好像解體了,皮膚再不是我的邊界,大地再不能用引力把我捕獲……我是那麼那麼地自由,隨著滾熱的氣流在太空中浮動——

……沒有目的/在藍天中盪漾/讓陽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膚 /……

黑夜來了/我駛進銀河的港灣/幾千個星星對我看著/我拋下了/新月——黃金的錨/……/裝好鈕釦的車輪/讓時間拖著/去問候世界/……/黑夜像山谷/白晝像峰巔/……//我把我的足跡/像圖章印遍大地/世界也就溶進了/我的生命//我要唱一支人類的歌曲/千百年後/在宇宙中共鳴

當我用手指一字不改地在沙灘上寫完《生命幻想曲》時,在河灣裡游泳的父親已經來到了我的身後。他說:我們放的豬已不知去向了。

15.

我和父親經常在豬棚裡對詩。他寫一首《沼澤裡的魚》,我就寫一首《中槍彈的雁》。我們寫完,就樂一陣,然後把詩和稻草一起,塞進了土灶。土灶上經過發酵的豬食正冒著熱氣……

父親說:火焰是我們詩歌的唯一讀者。

我用木炭把這句話寫在鍋臺上,又用手指一點點擦掉。

16.

鐮刀在我手上啃了一下,我這才發現,血珠這麼美麗,一粒粒,閃射著紅寶石的光輝;我不能割草了……那些紐扣一樣圓圓的小花,同情地看著我,似乎含著透明的淚水……

我沿著彎來彎去的小路,向村裡走,想著那些小花的目光,她們沒有名字,沒人知道她們,她們不能避免上天給予她們的災難……她們開放著,開放著,不是為了得到什麼。

我回家包好手指,把所有幸存的小詩都抄到一個本子上;在封頁上寫了幾個字——《無名的小花》。

17.

屬於北方的風,第三次吹落了草灘上那些無名的小花。

我們家搬遷了,落葉一樣,被“風”吹到一個依山傍海的縣城附近。

秋天,春天,整整一個春天沒有雨;山上的土和石頭都被曬得白晃晃的。十五歲的我,自告奮勇地和許多農民一起向山上挑水。我也赤著腳,為了在陡峭的山路上,不至於打滑。真重呵!在我滲血的肩上,是傾斜的天空,是搖動的土地,是國家……

我摔倒了,鐵桶發出轟鳴,落進山谷;我卻被兩個筋肉縱橫的農民擋住了。他們用同情的目光看了我一會兒,就沒收了我的扁擔,想當然地分配我這個已有三年多沒上學的“學生”,去寫一首詩。

我還是第一次這樣寫詩。我拿塊白石灰來到小黑板前,慚愧得不敢看周圍忙碌的人影。寫什麼呢?寫小花?我笑了一下,寫下了幾句當時最通行的七言——

寬肩挑盡千潭水

闊步躍上萬重山……

18.

我終於來到了一座“山”的面前,這座“山”是由圖書和畫冊組成的:

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曹雪芹……

雨果,巴爾扎克,安徒生,哈代,陀斯妥也夫斯基,傑克•倫敦,西蒙諾夫,羅曼•羅蘭,惠特曼,海明威……

提香,達•芬奇,米蓋朗琪羅,倫勃朗,列賓,羅丹……

在數不清的太陽照耀下,黑夜消逝了,我幾乎忘記了睡覺,一刻不停地看著,讀著,向著偉人的陸地狂奔;直到起床號隱隱地響起,我才一頭倒下,耳邊一片海的轟鳴……

這是繼昆蟲學之後,我的第二次“熱戀”。

19.

在詩和繪畫之間,我遲疑了一個春天;後來夏天來了,我選擇了繪畫。選擇它的一個重要理由,是繪畫比較實用。

為了生存,也為了藝術,我走向城市;走進一間冰冷的小北屋裡,非常愚蠢地把鉛筆削得尖尖的,畫那些石膏球和碎花瓶。我覺得乏味,卻又在不停地強迫自己,終於有一回忍無可忍了,我一把扯開黑色的遮光窗簾,在一瞬間,我懂了顏色。

20.

世界不是素描,世界是彩色的。

我開始面對社會,我想知道世上的一切,知道真理。

我讀各種各樣的書,和各種各樣的人談話。

又是一個大月亮的夜晚,我從一個朋友那兒歸來,血因為討論人類命運而發燙,我獨自坐著……最後打開了一本關於辯證法的書。

當我合上書時,天已經大亮,我的手腳很涼,火紅的晨光似乎並不能使它們溫暖起來——我已經離開了自己。

當我扶著桌子吃力地站起來時,我以為,我已經是馬克思主義者了。

21.

我的大腦裡成立了“巴黎公社”。

我以我獨特的獻身狂熱焚燒著自己,改造著自己。

我吃粗糧,不吃肉和糖,極力減少睡眠,大讀哲學、歷史、馬列著作,同人辯論一些無法去驗證的宏觀和微觀問題……

最後,我成了一名好工人,拼命幹起活來……

22.

在忘記藝術的那幾年裡,我似乎真具有了萬能螺絲釘的特性。

——在窒息的夏夜,我穿著大膠靴,昏昏然地站在流水線旁,雙手不停地翻動上百斤、上百度的熔糖;我不斷地睡著,又不斷地被燙醒……

——在行人稀少的雪天,我赤著膊在街邊拉鋸……屋裡是暖和的,我的師兄弟們,正圍著爐子講可怕的下流故事……

——我得意地哼著歌,注視著一大張我剛畫好的電影廣告……

——我心驚膽戰地站在十六米高傾斜的鐵皮屋頂上,塗著防鏽漆……

——直徑一米的大樹滾動,壓彎我的撬棍……

——電刨刀一聲轟響,打得粉碎,我本能地跳上去,拉斷了電線……

——我變黑了,飄落的煙塵和溶化的瀝青,把我塗成了最黑的黑人……

——我變白了,生石灰的粉末在我的氣管裡發燒……

——我蓋著一小片塑料薄膜,在溼草地上睡覺,身後是我和同伴們用鋅板做成的遊藝模型……

——我拿著獎狀不知所措,短跑第一、鉛球第一、先進團員……

——我站在王府井的一個櫃檯後,客氣地把網球鞋遞給一個想買跑鞋的外國人……

——我一邊尋找工會公章,一邊鎮定地對辦理手續的人說:再研究、研究……

——我關上轎車的車門,走進戒備森嚴的文化部……

——我蹬著一輛洩了氣的三輪板車,把一個垂死的獨臂老人拉向醫院……命運使我從各個角度,瞻望了這個巨大的社會。

最後我到達了廣場。

「經典文摘」顧城:我是一個秋天的孩子

23.

那是一九七六年四月五日的天安門廣場。

黃昏,金色的火焰和藍色的煙縷交替升起;在歡呼聲中,我獻身的熱望達到了頂點——我鼓掌,我喊,我要截斷滅火的水管,我要同人民一起焚燒這最黑暗的時刻……

廣播響了。我被一大群結實的民兵,撞倒在地;當我觸到生硬的地面時,我忽然懂得了我畢生的使命……

24.

我對熱衷於培養我的黨支部書記說:“我要寫,一生都不夠。”

書記有些莫名其妙。

過了半天他才說:“那麼,工作呢?”

25.

剛找到工作的姐姐,遞給我幾頁詩,她說:“快看,有人寫像你《無名的小花》那樣的詩!”

我在靜默的陽光下,讀著這些詩,陌生的詩……

我看完之後,獨自呆了很久;久久地望著那枯枝後,無聲的晴空;我望著,為了相信,相信被我自己、被習慣埋葬了的真實和美……

最後我掀起床單,用手帕擦去《無名的小花》上經年累月的灰塵……

26.

一個區辦小報——《蒲公英》,大膽選用了《無名的小花》中的幾首詩。

《蒲公英》迅速銷售一空。

27.

一個新的領域在緩緩展開——

許多長者親切地注視著我……

許多傑出的詩友和我在微笑中相識……

在新結識的大師、長者和朋友中,我開始回憶那些被遺忘的語言,開始感到自己的無知和渺小,開始環視今天的世界……

28.

世界上有一種引人遐想的東西,叫作“雲”;“雲”成其為“雲”是需要距離的,當人們真正走近它時,它就成了“霧”……

在需要澄清的霧中,我來到了嘉陵江邊。

江岸是陡峭的,巨大的石塊在崩落中突然停止,形成了危險的懸念;被汙染的江水中,烏篷船舞動著細細的槳,正在遠去;山路上,走來一位老人,他和牛一起拉著古老的木輪車;在不太遠的山窪裡,有兩片墓地,一片埋葬著四九年在烈火中永生的前輩,一片埋葬著六九年在武鬥中陣亡的同輩;他們都呼喚過這片山河……

我在岸邊坐了很久,想了很多……

29.

我在想祖國。

在想她給予我們的,和需要我們給予的。

在想她的歷史,她的偉大和不幸。

我把我的一些直覺印象和思想片斷,整理成一本詩體筆記——《白晝的月亮》。

「經典文摘」顧城:我是一個秋天的孩子

30.

月亮像一粒小小的冰雹,在溫暖的呼吸中融化了;整個江南都在細雨中喃喃低語……我感到了她無限的美……

我聽見/鳥和樹葉的讚美/木鋸的拍節/櫓的歌/蘭葉和拱橋弧形的旋律/風,在大地邊緣/低低地詢問/……/沒有腳印/沒有步音/排門卻像琴鍵般/發出陣陣輕響:/……!——……!——/我知道了/我有兩次生命/一次還沒有結束/一次剛剛開始。/……

美的感知,永遠會超越機械的思想;在一片溼潤的樹影中,我開始書寫我的第三個自編詩集——《水鄉》。

31.

經過不懈的投寄,《水鄉》、《白晝的月亮》中的部分詩稿在《詩刊》、《星星》、《長安》等處發表了。

意外的回聲使我惶恐。近百家報刊發表了評論文章,圍繞著兩首極短的筆記型小詩展開了爭論。兩首小詩都是表現一種特定心理的——

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遠和近

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前者獲得了一些讚揚;後者受到了一些批評。

不論是批評還是讚揚,都促使了我進行更深入的理論學學習。我開始系統地讀哲學、美學和心理學方面的書;我的信念漸漸集結起來……

32.

在我的信念集結之時,我的所在單位因為各種危機而解體,我加入了待業者的行列。

我是待業者,我等待著。我需要稻穀、蔬菜、陽光,需要安靜的時間去學習和創造,需要在親人和朋友中間愉快地說話,需要無私地給予和得到……

我的等待是忙碌的。

祖國的一切都是彩色的象形文字,都在告訴我,該做什麼了。時間在催促,——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歲也開始啦!你的使命呢?

我的等待是忙碌的,不可以有片刻的停頓;我所屬於的一代人,是必須奮鬥才能存在的一代人。

我最欣慰的時刻,是用一本本新寫的抒情詩遮住過去的“詩集”。

——《世界是彩色的》《在夢海邊》《犧牲者•希望者》《十二歲的廣場》……

最後兩本是童話和詩體寓言——《可汗城》和《異國的傳說》。

33.

不,不是虛幻的傳說,是真實的明天。

明天——

當世界到達了理想的彼岸,所有共和國的艦艇都拋下了錨,都溫順地靠在一起,永遠在深水港內停泊……

朋友,那時你在哪?你在幹什麼?

你也許會穿著一身新衣服,向我走來,向我愉快地微笑,眼睛裡再沒有疑惑。那時,我們將一起靠在潔白的棧橋上,觀看深水裡閃動的魚群。

我們也許會談到很晚,很晚,直到一萬顆人造的星星佈滿夜空。那時,我無數的希望也許只剩下了一個,那就是不要再談起這篇剪接的自傳,因為它早該被忘掉了。

最美的是明天——我們的明天。

1983年5月

「經典文摘」顧城:我是一個秋天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