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青源原創|說說大學那點事兒

——紀念師院裡的青春

何青源原創|說說大學那點事兒

作者丨何青源

與你,與我,與大家有關……

師院是怎麼樣一種地方啊?韓寒書裡這麼寫:男女嚴重失調。操場長期空無一人,樹林裡倒是常常撞到很多----對兒。男生成天叼根菸在學校裡觀察各色美女,見到哪樣的女生都樂呵。女生基本上常在討論一些某某比某某帥的問題,這倒不是很可笑,可笑的是當若干年以後,這些女生搖身一變成為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者時,聽見下面自己的學生在討論某某比某某帥的時候,居然會脫口而出:你們成天在想什麼東西。這就是——師院。

記得大一那時坐出租,司機竟不知師院何許地方,解釋半天才明白:百姓不興提師院,言必稱——師專,即師院的前世.哎!老校名聲那麼大。看來“師院”的名號岌岌可危,直到現在我快畢業了,依舊還是天天給師專打廣告,一坐車,直接說師專,不用麻煩……

何青源原創|說說大學那點事兒

校門。很多人來報名是從南門(醫院對面)進的,一進來就嚇傻了,地面坑坑窪窪,教學樓舊的無法形容(現在已經修整一新)。只有路兩旁樹很粗大,濃密,看起來文化底蘊深厚。後來知道前大門挺氣派的其實,高樓林立,寬敞。學校很大,且內容豐富。什麼本科啊專科啊,電大啊都在一起。教工樓,家屬樓,教學樓都一個區。幼兒園,初高中,大學齊全。人就多的無法統計,老人練太極,小孩打鬧,婦女買菜,小販掙錢,風景,嗨,全嘍。

軍訓。女生是主力軍。因為男女分訓,所以也見不到異性,這樣一來導致一個連那唯一的男性——也就是再怎麼醜的教官,都被女生“哇哇”的吹噓捧上了天。一到飯堂,都爭自己連的連長帥。我也曾經這麼認為。(哈哈)帶我們連的教官每逢休息必與大家閒諞,主要內容是讓唱歌,老套很,唱的軍歌。檢查女生內務的時候挨屋要走了,所有他覺得長得好看的女生的電話,據說給某女生髮短信遭拒絕。軍訓結束之後很多女生為他哭。幾千名女生鋪滿小操場,實在是壯觀。男連打拳,耍棍一有“嘿”“嗨”的喊聲,女生都會興奮的喊叫不停。不過軍訓畢業演習表演挺好看的,尤其是那麼多男生一致打棍法。還有實戰演練,動用了煙火啊特效,真的蠻像那回事的。

何青源原創|說說大學那點事兒

佔座。沒上過師院學不得一身佔座的本領,尤其期末的教室,叫一慘烈和壯觀。到處都是小貼紙,內容五花八門,什麼面斥不雅什麼請滾開,讓人驚訝。最噁心的是情侶佔座,坐一起根本沒空看書,忙著看對方臉上有幾個痘痘了。我見過各式各樣的佔座手段,印象深刻的包括桌兜擺幾張紙,放一個喝完的塑料瓶子。教室門上經常貼著關於佔座的種種告示,種種討論和辯論。師院佔座是有潛規則的,1#6樓7樓基本都是大四考研考公務員的,三五成群共同奮鬥,每天除了吃飯哪裡也不去,低年級一般不試圖染指進入,試圖也是徒勞。

由於資源有限,考研中人每年考完四六級的下午必然有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搶座位方式各異,直接把課桌上的書扔入垃圾箱是最直接的做法,還有自己座位被別人佔了,就把對方資料偷走,讓都上不成自習。由此產生很多優美的“譴責書”供大家等電梯時議論議論嘮叨嘮叨。還有體育系的一群野蠻人,想扔啥就扔啥,想怎麼扔就怎麼扔,才不管是哪個系的。女生一般不參與,讓男朋友效勞。座位佔到沒,有沒有打架,她們不關心。

師院的姑娘們,就是上帝來了,大家該睡覺睡覺,該逛街逛街,該敷面膜的敷面膜……只有個別女生沒男朋友啊,只好自己出動,情況不妙就說自己的位置是體育系娃給佔的,想著這樣能保護自己,真傻扭一個。還有一些勝似男生的體育系女生,直接當對方面把人家趕出教室,自稱那是體育系地盤。那素質啊真叫人咋舌。聽說還有為佔座打架的,真遺憾沒親自觀戰,我想那場面應該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師院的老師們,最憋屈。似乎哪裡的老師都憋屈,哈哈。帶課永遠最多,工資永遠最低,待遇永遠最差。進來的都是子弟,塞錢走後門。高學歷,有學問的都因為清高,不送禮不懂“潛規則”而一直被埋沒。一看那教師公寓就知道啥情況了。最替我那小民老師哀痛。一把年紀了,不知道現在待遇有沒有與時俱進,哎~

師院的女生。多,多到14樓只有四個是男生樓。出於安全考慮,宿舍查的很嚴,比初中高中都變態。學生證隨身攜帶,不然就完了。而且阿姨那火眼一下就能認出你帶的女同學是外樓的,像防火牆一樣怎麼都不讓進。師院男生出了名的少,是絕對的非主流。屆屆傳誦下來的師院男生演變過程,你一定聽過的:大一是男生,大二像男生,大三像女生,大四是女生。師院男同學的懷舊貼這麼寫,在師外,女生是“以校為家”的——食堂是她們家的餐廳,圖書館是她們家的書房,寢室樓是她們家的臥室,馬路是她們家的走廊——所以她們穿著睡衣自如的出入食堂、超市、圖書館、打印部,穿著睡裙在校園中漫步,在路上閒聊——迄今為止,教學樓和實驗樓是我見過的僅有的沒有穿睡衣的女生出入的地方……我也想了想,我沒在圖書館穿過睡衣。

師院裡的美女。和食堂裡的麵條一樣多,從前門走到後門,你能看見各種類型各種打扮的美女,夏天午間去上課的道路會變成一條遮陽傘的海洋。學校大道邊上還曾大規模賣過女士小內褲,我同學拿起來一邊比劃一邊詢問可愛不可愛,我很不好意思,但男同學走過卻似乎已經習以為常。

西山。名字很帥,似乎可以看夕陽西下。傳說那是兩個古墓,一個公主墓一個駙馬墓。還有一傳說那是兩個墓,一個名叫文林的大將軍的,旁邊是他的愛犬墓。更有想象墓中寶藏有沒有被盜墓者盜了。再到後來聽說那只是兩堆土疙瘩而已。不管真實的歷史到底如何,如今的它備受情侶歡迎,白天還好,晚上更是人滿為患。就連山下的林蔭也備受牽連,到處都是兩人合一人。

何青源原創|說說大學那點事兒

操場。從西山往東直走,就到了大操場,一眼望去,四面開闊,綠草如茵。可是1000米一開跑,狼煙四起,黑沙漫天。對,真草、真沙子,加上煤灰,自然活脫脫貼近大地嘍。每年運動會,全校群聚,連藝術節目表演都以參與人數龐大否為選取標準。長腿、舞裙,曼妙多姿,永遠都是操場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體育系的太極陣,肌肉秀,百米衝刺,每年都是全校師生關注的熱點。還好,我一畢業,學校就重建了大操場,有了以前眼巴巴羨慕的別人學校的塑膠跑道,那個溜呦。元旦有幸去母校,還親自去試了試塑膠一百米,確實聊咋咧。南邊還有了獨立室內場地,跆拳道館,瑜伽教室……不過羽毛球、排球、乒乓球場地還是老樣子,換湯不換藥,只是刷了顏色而已。真好呀,真羨慕眼下擁有它們的師弟師妹們。

南湖。名字更帥,跟人家旅遊勝地相提並論。周圍一圈都有柳樹環繞哦,雖然草坪面積很小。一到春天,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美啊。偶爾還會看到一兩隻小魚漂在水面,有個噴泉,它的神奇在於,可以根據前來視察的領導的官位高低自動調整噴水高度。前門哪個我貌似只見過一次,噴的很好看。結果死水,惡臭遍野,難以形容。這怎麼跟韓寒《一座城池》裡面的一樣。我就不多說蒼白的話了。

何青源原創|說說大學那點事兒

圖書館。圖書館典藏雲集,走近書架,斑斕的封面是知識殿堂的大門;走近圖書,陣陣的墨香是知識殿堂的華燈;走進文字,華美的文采是知識殿堂的鑰匙。移動圖書館,書目檢索,讀秀學術, e讀……這是形容別人家圖書館的句子。哈哈,真實情況是,小三層,加兩層地下。老師說曾經的校園大概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當時的學校資源有限,十分陳舊。地方狹小,設備破爛不堪,書籍陳舊殘缺。最重要的,不能檢索,全憑自己翻著找。根本找不到滿意的、想看的書目。所以每次借書,都被管理員惡狠狠地教訓:“想好再借,別今天借明天還……”

圖書館,作為文獻的聚集地和展示平臺,常常扮演著引領文化前進的角色尤其是高校的圖書館,他的社會職能早已超越了本身的功能價值,而進而演化成為一種文化精神的象徵。還好,校長深明大義,臨畢業,一棟18層、豐富、系統、功能齊全的新圖書館開放啦。到現在還記得宿舍集體出動,坐在偌大的圖書館拍照留念。真心希望有生之年,能再進去讀一天書,把當年沒借到的書借到手。

校醫院。不靠譜……雖然似乎哪個學校的校醫院都不靠譜。尤其那些走後門進去的小醫生小護士,態度惡劣,跟天天失戀了一樣。你一去就給你亂開藥,好說怎麼怎麼嚴重。朋友的朋友肚子經常疼,去一查,結石。不做手術不行,把那姑娘嚇得哭。不過這跟學校水質真的有關,喝水杯子兩天就成黃色了,有一段時間從水壺倒出的水直接是黃的。不知道咸陽古時候怎麼成為帝王休養之地的。

說到水。就不得不說水房,水壺。水房每天安排兩閒置婦女收水票,簡直是浪費財政資源,有那些工資還不如多安幾個路燈,省的到處黑暗拐角總被情侶霸佔。還好臨走了臨走了終於看到學校真的安路燈了,激動啊(估計情侶們不太高興)。別的學校打水都是刷卡,多先進啊。澡堂類推。等今年開學了,終於聽到學校變革了打水刷卡,哈哈,甭提多高興了,結果來了才發現,只是多了個機器,兇惡的阿姨還杵在那用手機放最大聲的愛情買賣。哎,我們刷的錢都成了她們的工資了。

何青源原創|說說大學那點事兒

師院丟壺成風,我們宿舍人丟過壺,放到水房晚上回來就沒了。一般有兩種方法對付丟壺,一是把壺塗的讓偷的人實在是沒法拎出去,名字,宿舍,恨不得星座血型興趣愛好全都密密麻麻寫上去,再加上詛咒偷壺者云云。最實在的是:“誰拿誰掛科”。再一個就是走哪兒都拎著,在師院拎個暖壺行走很正常,教學樓圖書館食堂,見怪不怪。哦對了,還有一些人丟壺之後隨手拎個一樣的走。(最搞笑的是有一次我發現我的水壺還在但是壺蓋被偷了)

師院炸壺。也很常見,從水房到宿舍那一路,經常聽間嘭的一聲,壺碎了。尤其夏天腳燙的更常見。我炸過兩個,其中一個在宿舍門口,所有剛打的開水一滴也沒浪費,全灑在我腳旁,幸虧我跳了。還有一個直接在水龍頭底下摔了,傍邊帥哥“啊”一聲差點把我嚇倒。我以為他已經適應了呢(現在估計沒有這個現象了)。

哎喲,接著剛才繼續說校醫院。後來趕上甲流盛行疑似的,確診的,全到校醫院裡隔離,那些小護士小醫生呀,拼命的嚇唬學生。據說沒病也都給傳染上病了,那段時間學校家屬樓裡的小診所分外紅火,大家排著隊去輸液。校對面鐵二十局醫院生意火的更沒法說。甲流高峰學校封校,中國移動生意火爆,異地情侶那個思念啊還好,就是西鹹的一下子不適應了。電話打的呼呼的。對於封校大家對策紛紛,走官方拿假條,翻牆爬牆的,籃球場有個小土堆,爬上去就“出獄”了。我們屋的對策是用大二那年在西門博大計算機的學員證,反正上面也不標日期,走到門口一出示,言意上課去。保安就放行了,這招屢試不爽。可是後來也不行了,我們就想辦法一個假條上寫七個人,反正學校沒規定。保安無奈。

飛機場。師院的北鄰。原來叫咸陽機場,現在都改名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說是更國際化。大一剛來覺得頭頂跟轟炸機過境一般,每天都嗡嗡嗡嗡,吵得要命。後來慢慢習慣,一激動就對著其中一個閉上眼睛,許願。這樣每天可以許很多次。

西鄰以什麼村來著,我們稱之為“狗市”。因坐落在學校西門對面而最為繁榮,不斷的擴建,以飲食業,旅館業,女士內衣店最為繁榮。村裡飯館無數,聚餐很方便。我第一次看見老碗魚時被那碗震驚了,簡直是個盆。大盤雞,各種鍋仔,重慶家常菜,四川炒菜館,烤肉,火鍋都是流行的……從西門校門口村前一路都是各種小吃,臭豆腐,臭氣熏天,我每每望而卻步,吃了三次,味道怪怪的。粽子,各種涼拌菜,鍋盔,土掉渣餅,特美味,水果齊全,很便宜,不過黑心秤多。被改建後的市場大棚裡面更是豐富多彩,什麼油潑面,雞湯麵,棍棍面,蘸水面,燴麵片,炒細面,咣咣砸面砸得人耳朵疼疼。總之麵食應有盡有,還有砂鍋,肉夾饃,陝北河洛,羊雜碎;麻辣燙。還有我最愛的漢中涼皮,熱麵皮。火的狠,天天門庭若市,生意超好。悶熱悶熱的時間,溜達到後門吃冰鎮西瓜,吃吃燒烤,美很……

何青源原創|說說大學那點事兒

師院裡面兩個食堂也各有特色。我們經常抱怨食堂沒什麼可吃的,經常轉了半個小時然後不知道吃啥而放棄不吃了。現在想想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外面飯漲的飛快,花樣又少。小食堂只一層,叔叔阿姨特熱情,一走進去,你都能聽到最裡面的窗口在喊你去他那裡吃。蓋澆飯才三塊五,一葷一素。面類跟狗市裡面一樣,各種應有盡有。我最喜歡喝免費豆湯,下火。去了八成吃砂鍋,量大菜多。不過我不常去,因為阿姨太熱情,老呼喊,弄的人不好意思。大食堂兩層,二樓原來有家賣包子的,很正宗,特別好吃。皮蛋瘦肉粥好喝很。後來走了。中間檔有家西紅柿雞蛋麵,冒菜,也很正宗,也走了。換中快餐飲承包,就全吃米飯,菜也可以,魚香茄子,宮保雞丁,糖醋排骨,看的人流口水。我喜歡吃炒豆芽。就是那男的見男生,就打的多,女生,漂亮的,也打的多。一般人都吃不飽。

少不了說一說食堂外一綹賣餅的,醬餅,芝麻餅,綠菜餅,每天大家都擠著才能買到。神奇的是,蔥花餅大叔從我大一到畢業都保持著極高的人氣和精氣神:姑娘你吃啥?!大刀噹噹剁下剛出鍋大圓餅的一角扔到秤上。剛好一塊錢。還有著名的雞蛋灌餅,做法奇特,還經過楊老師做了宣傳,但我還是不愛吃。在師院我們吃早飯都是上課的路上邊走邊吃,臨到教學樓會有無數個塑料大藍桶出現,裝大家早點喝完的豆漿杯用。連豆漿都設計的那麼適合邊走邊喝。有女生的地方必有零食,食堂一樓的零食,超市裡的零食,還當然也有人從狗市裡買的。主要是瓜子、鍋巴和貓耳朵及其各種變種。飾品店,當然得說百變女生,那店火的呀,啥東西都似乎是女生最愛,它也因此光榮的成為男生送禮採購點。

美食街。提到這個名字,我就開始流口水。大概能說個三天兩夜的。這裡集合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餐飲小吃,既有大眾小吃、火鍋涮鍋、家常炒菜,更有西安牛羊肉泡饃、甑糕、麻醬涼皮、水盆羊肉、肉丸胡辣湯、灌湯包子、麻乃餛燉、砂鍋、酸菜炒米……每一種食物都是那麼美味,營養豐富,香氣四溢。食後更是餘香滿口,回味無窮。最要命的、讓人魂牽夢繞的是那裡的陝西面食:biang(音)biang(音)面、岐山面、擺湯麵、蒜蘸面、宮廷罐罐面、餄餎面、韓城羊肉糊卜、禮泉烙面、滷肉菠菜面、扯麵、油潑面、西紅柿雞蛋麵、刀削麵、西府幹拌麵、韓城大刀面、蘭州拉麵、撈麵、燴麵、疙瘩面......數不勝數,每一種面都做的與眾不同,都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就像陝西的歷史一樣。外省來的都無法理解陝西人為啥愛吃麵。除了美食便宜、量大,最受學生歡迎,還有就是便宜的要命的住宿和網吧,成了男同學的天堂。一年四季,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可惜的是,就是因為南來的北往的,人員雜亂,安全起見,我還沒畢業,一堵牆就封了出口,斷了美食街的神采,也生了我們心底對那些美食的惦念。

何青源原創|說說大學那點事兒

畢業季有很多無奈。它還是如約而至。當招聘佈告欄到處是招老師的招聘書,當到處飛揚著考研培訓開課通知,當一批批男男女女風風火火趕往校園招聘會。畢業甩賣就開始了。師院的盛世之一,都是在2#和小食堂之間,還有西門口。整個區域都是甩貨市場,各式各樣的英語書和材料,女生的衣服,沒有賣不出去的東西,一包薰衣草,一捆掛衣杆,哪怕一塊布一雙鞋墊……全都能賣的出去!舊鏡子,舊水壺,舊檯燈,舊風扇最好賣。三五塊錢就成交。持續大概一個月,物銷人散,真的迎來了畢業季,一場場聚會,一次次告別。每個人都必須接受:走出象牙塔,邁向社會。

所謂母校。就是那個你自己怎麼罵都不夠,別人說一個不字都不行。師院是女人們的地獄,也是我們的天堂。遠處看得清輪廓的綿延秦嶺,春天南湖前的柳樹,夏天西山上名叫的知了,秋天滿路上的桂花香、和姑娘們的青春,姑娘們的笑臉。

又快到6月,又到一年畢業季,回憶10年前第一次踏入大學的校門,歷歷在目,彷彿就在昨天。終於,只能有些許遺憾,絲絲不捨,一邊抱怨,一邊記下四年在那個小圈子的點點滴滴,這是我們青春的紀念。青春不散場,夢想需努力。一邊銘記,一邊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