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虹|扶貧趣事

今年我被確定為扶貧工作隊員,長期在鐵廠鎮新聯村駐村。新聯村是一個深度貧困村,410戶人家中就有161戶貧困戶。和老百姓打交道久了,覺得他們是那樣的淳樸、親切,每到一家,必讓座、敬菸、端茶倒水。現在老百姓富了,家裡隨時都有特產和水果,總是拿出來讓我們吃。

有個貧困戶叫齊文英,住房破破爛爛的,今年村上準備讓她搬遷安置。老人快70歲了,兒子在外打工,還沒娶媳婦,常年就她一個人在家。每次去她家,她都忙活半天,一會端來一盤核桃,一會端來一盤柿餅、蘋果等。有次下大雪,我和田站一起去她家,她拿出一瓶啤酒再三讓我們喝。我當時凍得戴個口罩,看見啤酒冷得直打哆嗦,笑著問老人:“您是不是好東西捨不得吃,專等我們來了給我們吃啊?”老人憨厚地笑笑說:“我有啥好吃的啊,都是些端不出手的東西。”無論吃與不吃,老人那片心意我們心領了,這是一個多麼善良又可愛的老人啊!

最近,我們入戶調查貧困戶產業發展情況、勞動力就業情況以及群眾對扶貧工作的滿意度。那天,我們去一個非貧困戶家詢問滿意度,女主人46歲,家裡的兩層樓房收拾得挺好,水泥院子水泥路。她和丈夫經常在外打工,家裡平時沒人,那幾天正好回家種洋芋。她不認識我們,聽到我們問對扶貧工作滿意不滿意,就噼裡啪啦發了一通牢騷:沒有當上貧困戶啦,自來水管道挖好了還沒有給管子啦,沒有沾過國家光啦……我們一聽,就耐心地給她講扶貧政策,誇她能幹,日子過得好,不讓國家操心;再說貧困戶有什麼好羨慕的,終究名聲不中聽麼!諞著諞著,她高興了,就說國家政策好:去年修了通組水泥路,她修門前這段水泥路時,國家還給補貼了70袋水泥,自來水馬上也拉好了……這時杜站又問:“那你對我們村的扶貧工作還滿意吧?”她笑嘻嘻地說:“滿意呢,又有啥不滿意的!”她是心裡服了嘴還硬那種人。由此我想,老百姓還是要多交流多溝通,才能讓他們理解、支持我們的工作。

在瞭解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時,有長期產業和短期產業,養殖業都屬於短期產業。每到一貧困戶家,我先看牆上的明白卡,上面填的養殖豬、雞、牛、羊的數字需要及時更新。有一家養有母豬和肉豬,兩頭肉豬年前賣了,今年數字要更改。一個包扶幹部問女主人:“你今年下豬娃了沒有?”“還沒有。”女主人當時正忙著端茶水,隨口答道。少頃,我們都回過味來,大家一齊哈哈大笑。

扶貧工作雖苦,但是隻要有一個好心態,有一顆為群眾辦實事的真心,公平公正地處理問題,老百姓都是很理解、很歡迎的。我們為他們修了路、拉了自來水,對環境進行了綜合整治,綠化、美化、亮化了村容村貌,危房改造了,豬圈廁所也改造了……這一切,老百姓看在眼裡,喜在心上。只要老百姓滿意了,再苦再累我們也覺得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