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釘民原創|一盞小油燈

張釘民原創|一盞小油燈

作者丨張釘民

一九七五年的冬天來的特別早,格外冷。六平方米見方的房子既辦公又是宿舍,窗戶上糊著紙風從窗縫、門縫、頂棚縫直往屋裡灌,桌子上那盞小油燈在風中不停的搖曳⋯⋯

我:除了發抖還是發抖⋯⋯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一呆就是五年!那時月工資十八元,學校每個人每月包伙食八元,我自己零用錢五元,剩餘五元存入銀行以備以後娶媳婦急用。每月吃二次肉,先由公社電話聯繫每個機關要多少,夠殺一頭豬時,我們方可見葷解饞。整天上下頓都是紅薯、蘿蔔、大白菜。吃每斤0.62元的雞蛋都很少,只有上級檢查工作時才能乘機改善伙食。記得,有那麼一段時間學校食堂很少見綠色了,我實在忍不住與南坪下鄉知青賈X X,背上地質包消失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裡,等二小時後我們二人回到我房子關上門點上燈,頓時傻眼了,我們把農民做種子用的菜頭偷回來了⋯⋯我每月有三十個工的工分,吃糧是全公社平均攤派,每個大隊的每個生產隊都有我的口糧,最可怕的是每年冬天下雪前後,全公社年終決算才能出來,我才能去武關糧站借上面袋再帶上油瓶,翻山越嶺一個生產隊一個生產隊的去取我的口糧。有次去曾家溝溝頂的小隊靠近商南的吊莊,去時天陰返回大雪紛紛,我望著天地混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欲哭無淚⋯⋯為了開創小斜峪的群眾體育運動的新局面,我背起六七十斤重的兩副藍球環,急行十五華里的山路,直至餓得我全身發抖冒虛汗,從山上溜下來在一戶農民家無人的情況下,揭開鍋吃掉了前一天的剩飯(糝子面)並留下二兩糧票一毛錢(那時幹部下鄉用餐時的付費標淮)。為了配合全公社春節期間大搞農田基本建設修南坪河堤,我帶領三十個四類份子抬著六、七佰斤重的二副藍球杆,行進在刺骨的武關河⋯⋯

那個年代,最流行一句話叫:苦不苦,想想長徵二萬五!而那時侯的我,可能就是這句話支撐我,堅持了下來!多少年來我一直記得:我座在那冷悚、狹窄、灰暗、潮溼的小房子裡,桌子上一盞小油燈,燈下的我不停的用嘴裡的熱氣哈著雙手⋯⋯

啊!我已經熱淚盈眶,也正是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可敬可親的武關人給予我:堅韌、勤勞、正直的做人優秀品質,併為我出武關、進湧峪、再下鐵峪鋪、西去青海格爾木奠定了堅實的做人根本!那盞小小的油燈,還在風中不停的搖曳,這些年她已經在我的心裡、在我心裡不停的搖曳,她彷彿在向我訴說著什麼⋯⋯

二零一六年六月二日下午

于丹鳳廣場南路家中 窗前

張釘民原創|一盞小油燈

張釘民,男,漢族,大學文化程度,中共黨員,陝西丹鳳人,國家公務員,已退休現定居丹鳳。中國民俗攝影家協會會士(2008年至今);青海省攝影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民俗攝影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

一九七四年元月參加工作,先後在陝西丹鳳、青海省格爾木市工商局工作,時任格爾木市工商局商標廣告、經濟合同科科長等職務;曾任《青海工商報》格爾木通聯站站長、特約記者。自幼酷愛攝影,從15歲便獨立攝影至今,幾十年的攝影實踐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攝影風格,擅長紀實、人物、風景、微距的拍攝,很多作品先後在青海、國家很有影響力的攝影雜誌和攝影大賽中發表並榮獲大獎。

2002年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岀版發行《西部情韻》張釘民攝影作品專集;2016年本人攝影作品應邀參加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