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異鄉的逐花人

漂泊異鄉的逐花人

上個月還在湖北,現在在商洛,過半個月去陝北、山西,然後去甘肅和青海,這是一位養蜂人趕花期的行動軌跡。春暖花開,正是採蜜的黃金季,蜜蜂逐花,養蜂人則跟著蜜蜂,一路由南向北,追逐著“春天的腳步”。

近日,記者在北環路和312國道沿線看到,很多趕花期的養蜂人在商洛山裡“安營紮寨”,蜜蜂四處飛舞釀著蜂蜜,風餐露宿的養蜂人也用他們勤勞的雙手釀造甜蜜的生活。

趕花人的“甜蜜”旅程

在市區北環路5號橋和6號橋中間的一塊荒地裡,大概50平方米的範圍內,約150個蜂箱錯落有致地擺放在林間坡地上,靠近路邊的10平方米左右的帳篷裡,61歲的湖北襄樊人楊玉兵和歐陽芝夫婦在這裡安營紮寨設了蜂場。5月2日的商州天高雲淡、陽光燦爛,蜜蜂傾巢出動忙著採蜜,正是搖蜜的好時機,楊玉兵夫婦便打開蜂箱,將蜂脾小心翼翼地取出後放到搖蜜機裡,然後迅速地轉動著搖蜜機的手柄,蜂脾上的蜂蜜就從蜂巢甩到鐵桶裡。“蜜蜂釀蜜很辛苦的,白天出去採花蜜,晚上把花蜜吸到肚子裡,反覆吞吐,這樣才能釀成蜂蜜。”楊玉兵邊搖動搖蜜機,邊向記者介紹道,剛產出的蜂蜜還不能立馬採收,因為剛產出的蜂蜜裡含有大量的水分,需要靠蜜蜂夜晚回巢後不停地扇動翅膀揮發水分後才能採收。“所以這蜂蜜難得啊!”楊玉兵說著,看到滴出來的金燦燦如油般的蜂蜜,迅速用食指一揩送進嘴裡,臉上隨即泛起甜蜜的笑容。

對楊玉兵來說,養蜂既是一個苦差事又是一件甜蜜的事兒。“苦的是常年在外漂泊,居無定所,甜的是看著那金燦燦流淌的蜂蜜裝進一個個罐子裡,被人買走,換回實打實的鈔票,辛苦也有了回報。”楊玉兵說。為了追逐花期,楊玉兵一年三個季節都在全國各地跑。趕花人的路線一般都是從南一直往北走,2月份在雲南、廣東,三月份轉場到四川趕油菜花,然後去湖北,四月中旬來到中原地帶趕洋槐花,接著去陝北、山西、河北,最後去青海、內蒙古一帶,直到冬季蜜蜂休眠,他們才會收拾行囊回家。

用網絡分享“甜蜜”

別看楊玉兵夫妻都是五六十歲的人了,但他們卻善於運用現代網絡工具,宣傳推廣他們的蜂蜜,學習養蜂知識技能,還跟老客戶保持聯繫。現代科技發達,幾乎所有養蜂人都購置了發電機,楊玉兵還買了戶外使用的WIFI機。“這樣晚上就不那麼無聊啦,可以上網、看電視、聊天。”楊玉兵說著,打開微信,向記者介紹。“你看,這是我在商洛的顧客群,這些人都是老顧客了,每年都從我這裡買蜂蜜,這不顧客還問我具體位置呢,讓我給他發個定位。”楊玉兵邊說邊打開定位系統,將自己的位置共享給對方。

說話間隙,幾個從金鳳山爬山下來的市民好奇地走進楊玉兵的養蜂場參觀。女主人歐陽芝一邊熱情地招呼客人進來坐,一邊隨手拿出一次性杯子,麻利地舀上幾勺蜂蜜衝了蜂蜜水端給客人喝。“媽媽,這蜂蜜水好甜好香呀,我愛喝。”一個約莫四五歲的小女孩一口氣喝完蜂蜜水,鬧著還要喝。“這蜂蜜真是挺不錯的呢,平時我娃都不愛喝水,今天喝得這麼好。”小孩的媽媽很開心,爽快地買了一瓶蜂蜜。“這批蜂蜜是咱們商洛的槐花產的蜜,商洛的生態環境好,所以產出的洋槐蜜甜度高,色澤黃亮透明,口感和營養價值都特別好。”楊玉兵道,他平時空閒了就把商洛的藍天和青山綠水拍成照片發到微信朋友圈,引來很多人訂購蜂蜜。

今年4月初,北方地區的一次大幅降溫致使正在花期的蘋果樹、梨樹、桃樹等受災,被霜打過的花朵很快枯萎了,致使蜜蜂無花可採,養蜂人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商洛由於位於秦嶺腹地,受災不像平原地帶那麼嚴重,槐花和毛苕子開得還旺,今年來商洛趕花的養蜂人都比往年多了一半。“你們商洛是我們養蜂人的福地啊。”楊玉兵由衷感慨道。

漂泊異鄉的逐花人

艱辛的漂泊苦亦甜

離鄉三里地,就是異鄉人。常年漂泊在外,使楊玉兵夫婦練就了一身野外生活的本領。“到了一個地方,先支好帳篷,把常用的傢伙什兒歸置好,再擺放好蜂箱,常常忙完就半夜了,才想起一天了還沒吃飯。”歐陽芝說,最辛苦的就數轉場了,搬來搬去的既麻煩也累。在他們居住的帳篷裡,記者看到一張木板搭起的簡易床挨著一面牆壁,其餘三面都被盛放液體的大塑料桶佔據,簡易的木桌上放著一個煤氣灶,旁邊是油鹽醬醋,牆壁上掛著的臘肉格外顯眼。歐陽芝說,因為他們住的遠離市區,為改善生活每年他們都會從老家帶七八十斤臘肉。

常年在戶外生活,最擔心的就是颳風下雨。多年來,楊玉兵夫妻已經養成了密切關注天氣的習慣,看天氣預報也成了他每天第一件要做的事。去年四月份,楊玉兵夫婦跟往年一樣來到商洛,在商州區楊峪河鎮一處野外安了營。一天下午,風雨突變,狂風挾裹著大雨從天而降,帳篷被狂風吹散了架,夫婦倆都被淋成了落湯雞,晚上連一床幹被子都沒有。“最後還是給在附近放蜂的一個老鄉打電話,人家給送了兩床被子。”楊玉兵回憶道。在野外生活,遇到野獸是再平常不過的了。楊玉兵碰到過蛇、狼、黃鼠狼、黑熊,甚至還在神農架地區見到過金錢豹。夏天在野外經常遇到蛇,有時蛇會爬進帳篷,鑽到床底下,“我們一般都會在床底下放點柴火,這樣蛇就會盤在柴火堆裡,不會爬上床了,到早上起床下地時,要先用手電照一下地面,防止踩到蛇被咬傷。”楊玉兵道。

野外生活,最怕的是有人生病。有一次楊玉兵夫婦在青海門源縣趕花期,突然歐陽芝腎結石發病,疼痛難忍,可郊外交通不便,醫療條件又有限,楊玉兵折騰了大半天才租到車將歐陽芝緊急送往100多公里外的西寧市就醫。“那次沒把我疼死,從那以後我走哪兒都帶著藥。”歐陽芝說,她現在腦供血不足,心臟和腎臟都不太好,老伴年紀也大了,準備幹完今年就回湖北老家,不再全國趕花期了。“還是捨不得我的蜂呀,孩子嫌苦不肯接手,只能慢慢縮小規模了。”楊玉兵嘆著氣說道。

站在金鳳山上,午後的微風拂過,楊玉兵邀請記者過三四天再來一次。“你來親手體驗一下搖蜜,就會明白,只要勤勞肯奮鬥,生活就會像蜜一樣甜!”寥寥數句,卻那麼富有哲理。

漂泊異鄉的逐花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