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教育到底要不要教鞭

導讀:當下關於孩子教育的話題屢屢登上熱門,而某些教授的理論也是層出不窮,從學習美國教育到學習日本教育,再到學習歐洲,甚至學習越南等國家的教育模式,什麼放棄體罰,用講道理來管教孩子、禁止做虎媽等觀點也屢見不鮮。而最近一位中學教師在說教無果,最後用笤帚打學生的視頻在網上火了一把,當然這位老師沒丟掉工作就算是有一個好結局了,這其中的對錯暫且不說,我覺得我們應該反思一下,如果我們真的丟掉手中的棍棒,我們的孩子在這滿是“誘惑”的社會中,真的能身心健康並且快樂的成長麼?

我們的教育到底要不要教鞭

鄉村小學三尺講臺

作為老師在我上班前的培訓中就被告知,要和孩子做朋友,不能以老師的身份給孩子壓力,我是懷揣著要面對幾十個天使的心情走進教室的。後來我知道這是一句謊話,至少說的不夠全面。當面對學校各項工作進度和教學任務時,他們就化身小“惡魔”,總是找出各種方法搗亂,好好上課根本不存在,我記得整個一年級我的嗓子一直是啞的,經過一個暑假本來嗓子已經好多了,開學一週後又啞了,看來想要嗓子恢復到原貌,至少得等到3年級了!這其中的好多故事,我們以後再慢慢道來。

我們的教育到底要不要教鞭

有的人可能疑問了,你不會管好班裡的紀律啊,這句話說的容易,做起來不僅是難,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家長的配合,而問題就出在這裡。我記得我們這一代對老師是敬畏的,教鞭、粉筆頭,甚至一個眼神都會讓我們坐立不安,老師在學校揍你一頓,回家一說又是“男女混合雙打”,而今天你能用的只有嘴,這要求我們要有唐僧的本事,把牛魔王身邊的小兵說的口吐白沫。在孩子們的任性和家長的放縱下,一切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我們的教育到底要不要教鞭

要想班級的紀律好,就需要孩子們養成規則意識,而規則意識的培養與形成,是從孩子上學前就開始的,一直持續多半生。針對現實情況,教師不可能對每個孩子每天來說教,而每個孩子又是不停地在變化的,新情況隨時發生,這時候就需要一定的外力來協助,當然不只是適當的體罰。我記得我小時候有一次撒謊,我要去理髮跟我爸爸要了兩塊錢,又跟我爺爺要了2塊錢,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兩邊都不告訴,我就賺了好幾塊!結果晚上被我父親發現了,我知道一頓揍是少不了了,我現在對我父親的皮鞋還有畏懼感,更別說那時候了,結果非常出人意料,他沒打我,而是把我叫到我爺爺那裡,兩個人一塊問我怎麼回事,最後只能招了,我父親讓我寫一篇檢討,記得還有字數要求,然後自己守著全家人讀,現在我還能想象到當時的難堪,我這一輩子都忘不了那一幕,這讓我往後誠實了二十多年。

我們的教育到底要不要教鞭

不管是父親的皮鞋,還是老師的教鞭,至少他們能讓我們記住一些東西,在適當體罰下才能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否則丟掉它們只能讓孩子們沒有約束,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里更加放縱!

歡迎大家關注只說自己真實教育經歷的老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