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視聽】專訪劉慶峯:科學家精神是一種定力

【环视听】专访刘庆峰:科学家精神是一种定力

【环视听】专访刘庆峰:科学家精神是一种定力

投資界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投資人問企業家:“你這個項目BAT(指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大互聯網企業)是不是在做?”如果企業家回答“在做”,投資人會反問:“BAT做了,還有你什麼戲?”如果答 “不做”,投資人則說:“BAT都不做,你還做它幹嘛?”把這些當笑話聽的是聰明人,如果當真那就犯傻了。11月16日,就有一家公司與BAT同時進入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科大訊飛。

而這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劉慶峰,27年前是個一心想當科學家的青年學生。

“中國被人掐住了咽喉”

“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參加高考的學生,都知道這句話。當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招生分數一度超過清華北大,全國最高。1990年與劉慶峰同時入學的,就有13個省市的高考狀元。對劉慶峰來說,報考中國科大,主要因為那裡的學術氛圍,“那時候要在全中國找個地方放一張安靜的書桌,可能要首推科大” 。

“在理工科上有天分。”這是很多人對劉慶峰的評價。他小時候,母親在一家售賣包子、油條的國營小吃店當出納。顧客來買吃的,得用人民幣和糧票一起結算,買的種類一多,算起來就挺複雜,5歲的劉慶峰總能輕輕鬆鬆幫母親算賬。到了初中、高中,他一路包攬物理、數學等競賽一等獎。高考前,學校將唯一一個清華大學的推薦名額給了他,他卻選了中國科大。“清華出工程師,北大出政治家,科大出科學家,我就想當科學家。”

開學報到後,學校進行摸底考試,數學題目出奇得難,及格的沒幾個人,劉慶峰拿到最高分94分。一個學期後,在複變函數、微積分等多門考試中,他都拿到第一名。毫無疑問,在全國各地雲集而來的學霸中,劉慶峰還是學霸。他在書上寫下 “謙而不虛,狂而不妄”8個字,同時還有點小清高:“成績不好,人品好的,還可以接受;成績不好,人還矯情的,我就不跟他打交道。”

大二時,劉慶峰準備轉到數學系。因為數學系有更多留學名額,他想一畢業就出國搞科研,實現當科學家的夢想。但機緣巧合,他被王仁華教授選到語音實驗室。這件事,改變了他的一生。

語音實驗室做的是語音合成技術。“讓機器像人一樣說話,還要建數學模型,太有意思了!”劉慶峰喜歡上了這個實驗室,再沒提轉系的事。1995年,他完成一套語音合成系統,參加國家級比賽,引起轟動。研究得越深,他就越清晰地覺得,語音技術的應用將在很多方面改變人類生活。

1996年春天,在王仁華的引薦下,劉慶峰見到了88歲的語音學大師吳宗濟。他住在吳宗濟家附近的一家地下招待所,在吳宗濟的幫助下做研究。3個月後,吳宗濟對他說:“我40多年積累的語音學知識全被你學走了,太高興了!”正是在吳老師身上,劉慶峰體會到老一輩科學家的家國情懷。那時,外國人掌握著中文語音技術的核心,IBM、微軟等國外企業控制著整個市場。“吳先生跟我們說:‘語音是文化的基礎和民族的象徵,中國被人掐住了咽喉。’他希望未來中文語音技術是由我們中國人做到全世界最好。”

“做大事者不委屈”

1999年,讀博士二年級的劉慶峰開啟了自己的創業歷程。他是班長,又是實驗室裡的大師兄,於是把同學、實驗室的師弟以及中國科大BBS上最優秀的版主集結起來,加上中國科大的投資,搭建起了科大訊飛最早的班底。

真正創業後,劉慶峰才體會到創業之艱難。當年自己搞科研,可以埋頭單幹,不理任何人;而要當一名企業家,就不能這樣任性。“不能見到一個人就跟自己比,如果他是你所能招到的人裡最優秀的,你就要善待他、鼓勵他、幫他進步。”年少輕狂的劉慶峰開始慢慢轉變,恰在這個時段,他認識了又一位重要的領路人——柳傳志。

兩人第一次見面,是在2000年的一次飯局上。席間,劉慶峰將科大訊飛的企業畫冊遞給柳傳志,說了幾句話,並沒有給柳傳志留下很深印象。當年底,聯想正式成立投資公司,科大訊飛也是其考察對象。劉慶峰專門飛到北京,跟柳傳志談了近3個小時。那次談話結束,劉慶峰就把柳傳志當成了老師。臨走前,柳傳志問他:“你想把訊飛做多大?”劉慶峰脫口而出:“超過聯想。”

聯想投資科大訊飛,是柳傳志本人親自到合肥簽約的。當晚,他在安徽飯店跟劉慶峰一行人談到23點多,核心問題就是團隊溝通。劉慶峰當時認為,自己既然是一把手,下屬都相信他,他做好決策吩咐下屬去執行就可以了,溝通太多會浪費時間。但柳傳志說,與團隊溝通花掉了他日常工作60%的時間。劉慶峰算了算,自己只花了不到10%的時間。“後來我嘗試著多一些溝通,發現公司的效益果真提高了。”

柳傳志的言行一直影響著劉慶峰。柳傳志曾同財務總監馬雪徵到香港拜訪一位客人。但那個人很傲慢,不願相見。柳傳志兩人等待很久,他只出現了幾分鐘便離開了。馬雪徵因此覺得很委屈,柳傳志則平靜地說:“我們是要做大事的人,做大事者不委屈。”這句話常激勵劉慶峰去面對一些困難,“還要帶著微笑去面對”。

如今,劉慶峰更認同自己的另一個身份——企業家就是帶著一群孩子趕夜路的母親。“因為路上可能有打劫的,可能有挖坑的,可能有各種引誘你犯罪的,你在未知的風險中行走,還要保護身邊的一大幫孩子。”

用人工智能解決剛性需求

劉慶峰給自己定了一條規矩——儘量少接受採訪。“企業家要幹企業家的事,可參加可不參加的活動都不要參加,可要可不要的東西都不要。中國現在會做宣傳的企業家很多,不缺我一個劉慶峰,但缺一些真正用人工智能解決剛性需求的企業家,我想成為後者。”

他的目標正在慢慢實現。2012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徹底取消普通話考試的人工評測,替代的打分者是科大訊飛的評測機;今年,在53萬人參加的醫師資格考試中,科大訊飛的智醫助理考到456分,排名前5%,未來智醫助理可能會指導一線醫生問診;最近,科大訊飛研發的刑事案件人工智能輔助審查系統接受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測評,法院將幾個重大案件的信息導入,系統立即發現證據自相矛盾、證據鏈缺失等重大疑點。如今,科大訊飛的語音系統已為銀行、國家安全、交通等多條產業鏈提供支持,其產品佔據中文語音市場70%的份額。

企業越做越大,還要不要在名字中留著“科大”二字?劉慶峰也問過自己這個問題。

2007年,劉慶峰到證監會辦理上市事宜,沒想到一報上科大的出身,工作人員立即盯著他說:“哎呀,最近另一家科大上市公司的總裁違規理財,受了處罰。他們出了問題,一堆的教訓,你們可要小心啊!”辦完事邁出證監會的大門,劉慶峰就打電話給董事:“定了!‘科大’二字一定要保留,就叫科大訊飛。”他對“環視聽”記者說:“我來自中國科大,很感激我的母校。‘科大’這個產業品牌,從哪兒跌倒,就要從哪兒爬起,別人跌倒,我就得爬起。”從那時起,他下定決心,要讓科大訊飛成為最好的高校上市公司。

創業18年後,劉慶峰身上依然保留了科學家精神。科大訊飛剛起步時沒有影響力,有人質疑公司的前景,提議他們改做銀行服務器項目、房地產項目。隨著科大訊飛知名度的提升,也有人將其與BAT做比較。“我們不跟任何企業比,我要堅持完成我的夢想,讓機器能聽會說,能理解會思考,用人工智能解決教育、醫療、司法等領域中的問題。”在劉慶峰心裡,這種定力源自科學精神,這種精神使他不隨波逐流。“‘我是誰?我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我要想清楚,我的企業要始終清楚。科大那張安靜的書桌一直在我心裡。”

如今,劉慶峰每年都要求科大訊飛的研究院拿出經費支持科研人員,不求任何短期回報,完全是為了科學探索。他希望科大訊飛變成這樣一種企業——它比科學界更知道未來技術會發展到哪一步,比用戶更知道未來他們需要什麼,具有科學家精神的企業家和具有企業家思想的科學家在其中合作,做出推動整個社會進步的成果。(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環視聽工作室 王媛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