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民營經濟的成都探索

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頑強生長,為中國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從城市發展角度來看,根據中國社科院最新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6——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民營企業推動了杭州、溫州和佛山等城市的崛起。

9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強調,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始終關心支持愛護民營企業。我們毫不動搖地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保護民營經濟發展。現在的很多改革舉措都是圍繞怎麼進一步發展民營經濟,對這一點民營企業要進一步增強信心。我們要為民營企業營造好的法治環境,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國內外形勢複雜多變,如何鼓勵、支持、引導、保護民營經濟發展,備受各界關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近期已有多地拿出實際舉措,鼓勵民營經濟發展、支持民營企業壯大,今天,我們以成都為樣本,管窺這場事關高質量發展的振興之路。

當李書福說願意當成都“東進”代言人時,夏敏內心感到一絲激動——雖然他的企業只是萬千中小企業中的一員,但作為一名浙商,西進成都尋合作,“真沒錯”。

“很多年前剛來成都,我還記得到處都是奧拓車。”說起成都的變化,夏敏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笑言,現在這裡已經是一座國際化城市了,休閒的同時更看得到拼搏。“正是成都極大的市場需求,使我們從傳統IT企業向提供智慧服務的科技公司轉型。”

從行業龍頭到大量中小企業,成都已成為越來越多浙商進軍西部市場的“安家之所”。據四川省浙江商會統計,目前在川浙江商人已超過30萬,涉及金融、商貿、電子信息、現代製造、文化等多個領域。

資本是靈敏的,青睞的背後是這座城市的天賦與努力——天府文化孕育的開放包容,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臺和友善舒適的環境。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成都站到向西開放的前沿,“成都市場”被賦予了更廣的含義。更為重要的是,自去年4月以來,成都主動對標一流,加快構建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提升了吸引力和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高質量發展中的成都,壯大民營經濟的方式,不只是服務好“存量”,更要積極走出去吸引“增量”。

10月15日至17日,四川省黨政代表團前往廣東考察學習,其間,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範銳平與騰訊、正威等部分在粵世界500強企業負責人進行了座談交流。

“成都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支持,成都也將是企業開拓創新的沃土。”範銳平在座談中表示,希望雙方深刻把握“一帶一路”建設的時代機遇,共同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和運用市場,開發更多高品質產品和服務,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成都還將繼續向東。今天(19日),“共商合作、共享機遇——成都市與在浙中國民營500強企業對接會”將在杭州舉行,進一步吸引民營資本西進。

A 機會

“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嚐遍千辛萬苦”,說的是典型的浙商精神,形象地反映了民營經濟大軍如何“肯吃苦”。

浙商徐仁豹對此深有體會。他很早就外出闖蕩,去過東北、湖南、湖北等地,於2001年跟隨同族長輩來到四川成都,如今,他不僅是一名成都女婿,更是四川省溫州商會副會長,四川省浙江商會常務理事。

2007年與夫人結識後,兩人一起創業經營茶具,目前已擁有6家分公司,兼具規模和業內影響力。在去年9月舉行的四川省浙江商會成立15週年大會上,徐仁豹獲評“四川省優秀浙商就業貢獻獎”。

“我們的計劃是立足成都大本營,不斷向周邊拓展,甚至開回自己的老家。”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道。

和徐仁豹的經歷類似,上世紀90年代西進掘金的浙商多是受家人朋友帶動,那時候西部城市的發展程度、理念等與沿海還有一定差距,“做生意大有前景”。隨著西部開放開發,浙商的投資方向也發生了變化——從最初的金融、商貿、物流、房地產、水電、化工等,轉向電子、汽車、文化、高新技術等領域。

夏敏說,他們的轉型正是看到了“需求”。早在2000年前,他所在的浙企就已在成都佈局,經營系統集成方面的業務,2013年左右開始轉向大數據和雲計算,為國電大渡河等企業提供智慧服務。

“杭州主要是以園區為紐帶發展園區經濟,我們想了解成都是如何發展樓宇經濟的,看能不能一起合作,為樓宇內的企業提供智慧服務。”受訪當天,夏敏剛好拜訪了成都市樓宇經濟促進會——國內首個樓宇經濟行業組織。

他向記者表示,這是今年第二次到成都,除了日常工作外,“自己是帶著課題來的”。據他了解,當地政府希望把樓宇做好,通過提升服務消除企業後顧之憂,“如果樓宇裡沒有企業,這是極大的閒置。”

在他看來,為樓宇提供一套智慧服務是必要的,若能真正做到“靠數據說話”,則可以幫助有關部門判斷樓宇企業是否在正常運行,是否能真正為地方經濟“加分”。

B 合作

在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歷程中,浙江是頗具代表性的。今年8月發佈的中國民企500強榜單顯示,浙江有93家企業入圍,這是浙江連續20年在這一榜單上上榜企業數量位列第一,這還不包括“省外浙商”創辦的企業。

對於正在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的四川來說,浙江經驗值得學習借鑑。按照中央要求,浙江自1996年開始與四川開展東西扶貧協作,2015年,兩地簽署《深化浙川合作框架協議》,其後一年間,雙方圍繞汽車製造、節能環保、電子信息、電子商務等重點產業、重點領域開展合作,推動一批浙企擴大在川投資、在川落戶。

據四川省浙江商會統計,自2002年成立以來,已累計組織浙商在四川投資4200多億元,每年吸納100萬人就業,每年納稅超100億元,年銷售額超1000億元,資產總額超10000億元。僅2016年,經商會牽線搭橋及各方努力促成浙商在川新增投資項目就有143個、新增投資金額340億元。

合作還在繼續。其中,作為四川“主幹”,成都扮演著重要角色,也承擔著重要任務。

自2007年入川以來,吉利集團不斷加碼佈局,總投資近1000億,從乘用車到商用車,從傳統汽車到新能源汽車,從整車到零部件,從汽車製造到汽貿文娛,從研發設計到人才培養,吉利汽車帝國在此實現完整閉環,其中大部分落子成都。

今年5月,在成都簡州新城舉行的吉利成都銘泰方程時空港項目暨簡州新城第二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現身。從上一次赴蓉簽約到項目正式動工,僅時隔8個月,這一速度讓他感嘆“看到成都的滿滿誠意”。

李書福說,過去十年,吉利依託成都市得天獨厚的投資和發展環境,進行了大量前瞻性的佈局,他一直看好成都。此次項目快速落地,更堅定了他的投資信心和決心。他願意作為“東進”代言人,呼籲社會各界抓住成都“東進”機遇,積極參與“東進”、助力“東進”。

“東進”自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以來,已成為成都優化拓展城市空間、重塑城市經濟地理的重要戰略——跨越城市東緣的龍泉山,規劃建設一個“新成都”,開闢經濟社會發展“第二主戰場”。

用北京吉利學院校長、西南財經大學四川自貿試驗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霍偉東的話說,成都“東進”將產生大量需求,合作機會就在眼前。

C 優化

經過40年的努力,民營經濟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創業創新的主體力量、吸納就業的主要渠道和創造財富的主要來源。

數據顯示,從1978年到2017年,成都民營經濟增加值從1.24億元增加到6746.4億元,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從3.4%提高到48.6%;2016年,成都全市民營經濟實現稅收收入達538.2億元,佔全市地稅總收入的59.8%,同年,全市新增民營市場主體近32萬戶,累計達到148萬戶,佔全市市場主體總數的95.9%……

顯然成都意識到了它的重要性。早在去年4月,成都召開過一次民營企業代表座談會,聽取新希望、通威、紅旗連鎖等在蓉民企負責人的建議和意見。

成都承諾,將逐一梳理、充分吸納包括各位企業家在內的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更加科學和精準地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謀篇佈局,並納入服務民營企業的政策體系,使民營企業從公共政策的調整和支持中享受更多優惠。

在其後舉行的多場事關成都未來發展的重要會議中,總能見到民營企業家的身影。“必須真正想企業之所需,急企業之所急”,正如一位民企負責人所言,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需要提供一個公平可預期的市場環境,需要不斷提升產業政策的精準性和有效性,背後其實都是對政府執政能力和服務水平的考驗。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成都正在通過對各個環節的優化,為市場主體掃除發展障礙、激發活力。

記者注意到,今年7月,成都啟動“工商進萬企、問計放管服”活動,工商、市場監管部門深入3104家企業,其中,國有企業162戶、民營企業2891戶、外資企業51戶,共收集問題1397件,截至9月底,已解決1188件。同時,對於不能及時解決的問題,則通過建立問題臺賬的方式,確定了一名責任人定期與企業聯繫,及時跟蹤跟進。

兩天前(17日),一款名為“天府市民雲”的APP上線,涵蓋教育、養老、社保、公積金等31個職能部門的120多項服務事項,引發熱議。

據悉,打造這一平臺,成都的目的在於“讓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真正把生活服務的櫃檯、公共服務的窗口搬到了市民的身邊,下一步還將延伸服務鏈條,推動從查詢為主轉變為網上諮詢、申報、辦理全程在線,打造“一次都不跑”網上辦事平臺。

D 信心

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座西部城市精心營造的環境,愈發閃亮了。

一個細節是,此次採訪中,多位企業負責人不僅能準確說出對接部門負責人的名字,言語間更透露著熟絡。“成都的服務很好,不是引進來就不管了,是真當成自己的事在做。”下個月,上海全景醫學影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投資2億設立的影像醫療中心就將開業,負責人楊繼勇由衷感慨。

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在上海、杭州等地設立了獨立醫學影像診斷中心,主要針對特定人群的精細化需求提供高端服務。“成都的經濟實力和市場需求都很強,我們其實在2016年就產生了到成都來的想法。”楊繼勇說,“真正敲定是去年,成都市武侯區到杭州舉行招商會,到我們的杭州中心考察,一拍即合。”

作為在蓉民企中光防雷的負責人,王雪穎也深感成都近年的政府環境上了一個大臺階。“響應時間更快了,服務人員的態度更好了,有針對性地瞭解企業實際問題和困難的溝通更多了,讓企業足不出戶,就解決了很多的問題。”她說。

來者還在增加。今年5月,由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率隊的80餘名上海浙商組團到成都考察。作為上海市浙江商會輪值會長,他介紹說,商會每年組織比較大規模的外出學習考察活動,成都是商會2018年專題學習考察的首站。“這麼多浙商企業家來到成都,證明成都是當前國內創業投資的優選之地,浙商在這裡一定大有作為。”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今年7月通過的《中共成都市委關於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路徑。

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堅持非禁即入原則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產業功能區、公共服務等領域建設;要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打造事項最少、環節最簡、成本最低、服務最優的至簡審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成都正努力更上一層樓。據悉,成都最近正在籌備民營經濟發展大會,期以進一步解決民營企業發展面臨的難題,更好地帶動成都乃至四川發展。

同時,記者瞭解到,霍偉東當前主持的一項2017~2018年度成都市工商聯重點課題,正是成都與重點城市民營經濟的比較研究。

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相比“國字號”,地方政府在支持發展民營經濟方面更有發揮空間,更應該想方設法下力氣抓好,進一步鼓勵優秀民企發揮“代言”和“帶動”作用。霍偉東希望,通過這項比較研究,可以提煉出適用於成都民營經濟發展的可借鑑經驗,並依此提出優化頂層設計,推動轉型升級、提升發展水平。

企業強,城市才能強。一座有世界影響力的城市,一定聚集了一批有世界影響力的企業。放在更大的時空範圍來看,壯大民營經濟,承載的是這座西部明星城市邁向世界城市的壯志雄心。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