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逐步完善養老服務體系 讓「夕陽」更暖更紅

普洱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让“夕阳”更暖更红

普洱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让“夕阳”更暖更红

今年是《普洱市養老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中期年。

市民政局按照職責分工,對所承擔的任務和目標階段性工作完成情況進行了自查自檢,形成評估報告。

在重陽節之際,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普洱市逐步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吧。

普洱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让“夕阳”更暖更红

《普洱市養老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報告

“十三五”以來,普洱市養老服務業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堅持政府主導引領、深化體制改革、健全保障制度、突出保障基本、注重統籌發展、培育繁榮市場、強化監督管理的基本原則,統籌養老服務事業及產業的政策舉措,初步建立起基本覆蓋城鄉、佈局合理、形式多樣、功能齊全、符合我市實際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在養老保障、醫療服務、維護權益、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老年人老有所為、養老服務和惠老政策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

普洱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让“夕阳”更暖更红

老有所養

城鄉養老機構建設大力推進

大力推進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初步構建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服務對象公眾化、服務管理多樣化、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隊伍專業化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

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取得新進展。寧洱、墨江、江城、瀾滄四縣各新建一所集養護、康復、託管、臨終關懷於一體的示範性、綜合性福利機構,新增床位688張,景東、景谷兩縣正在建設一所綜合性福利機構,建成後將新增床位400張,重點保障城市“三無”老人和低保失能老人的養老和託管需求。全市在建農村敬老院4所,建成後新增床位520張,重點保障農村“五保老人”和低保失能老人的養老和託管需求。社會力量新建並投入使用養老服務機構4所,新增床位596張,重點面向社會提供養護、康復、託管、臨終關懷於一體的養老助教服務。

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圍繞開展日間照料、康復護理、文體教育、心理輔導、精神慰藉、輔具配置、緊急援助、法律幫助等為老助老服務,積極培育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目前,全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和農村互助站共建成並投入使用48個,已建成暫未投入使用19個,正在建設14個。

社區服務設施建設有效加強。2015年底,市人民政府出臺了《普洱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各縣(區)在制定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時,必須按照人均用地不少於0.1平方米的標準,分區分級規劃設置養老服務設施。凡新建城區和新建居住(小)區按標準要求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用房,城市規劃部門要將其納入規劃設計條件內容中,並列入土地出讓條件,開發商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移交縣級民政部門統一調配使用。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小)區,則通過購置、置換、補助、租賃等方式完成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同時,按照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相關標準和規範,推動和扶持社區無障礙環境改造。

普洱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让“夕阳”更暖更红

老有所依

醫養結合發展成效明顯

市委、市政府以“保障基本、統籌發展,政府引導、市場驅動,深化改革,創新機制”為原則,以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推動的養老服務業為導向,制定出臺了《普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轉發市衛生計生委等部門關於開展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實施方案的通知》,為醫養融合發展明確了思路和措施。

積極探索適合普洱實際的“醫養結合”模式。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衛生計生工作的副市長為組長的醫養結合工作領導小組,將醫養結合工作納入普洱市深化醫改和養在普洱發展的總體規劃。為開展好“醫養結合”工作,鼓勵原有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養老服務,原有的養老機構可增設醫療服務資質,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開展合作,醫養結合進社區、進家庭等。同時,以普洱市茶城養老服務中心為試點,全面落實“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支持養老機構創造條件開展醫療服務、增強城鄉社區健康養老服務功能、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鼓勵醫療衛生機構拓展健康養老服務”的目標。

規範綠色通道,為老年人優先掛號、優先就醫提供便利。全市各級衛計部門把建立完善醫療機構為老年人和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提供就醫服務綠色通道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列入醫改的重要任務。制定下發《普洱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於進一步規範全市就醫綠色通道及治理“兩非”標識的通知》,各部門認真抓好文件精神的貫徹落實。

全面開展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簽約服務,實現“養”和“醫”對接。市衛計委、市民政局聯合下發《關於做好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簽約服務工作的通知》,要求在2017年12月底前,基本建立養老機構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包括鄉、鎮衛生院)或其他醫療機構的簽約服務機制,實現70%以上的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基本實現全市“醫養結合”健康養老服務網絡全覆蓋。同時,衛計部門和醫療機構為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提供定期巡診、保健諮詢、慢性病管理和中醫藥保健等服務。

政策扶持力度得到切實加強

2015年底,我市出臺的《普洱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政策保障。為調動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意見》明確對申辦養老機構的民間組織和個人,給予政策支持、項目支持和資金支持。為提升老年人福利待遇,我市進一步完善了高齡老年人津貼制度,制定出臺《普洱市80週歲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使用管理辦法》,老年人保健和長壽補助標準位居全省前列。圍繞建立老年人基本保障標準自然增長機制,2017年市政府出臺了《普洱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供養制度的實施意見》,明確分散和集中供養特困人員補助標準為5520元/人/年、7200元/人/年,分別較“十二五”標準提高4%、11%。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普洱市關於支持社會力量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

普洱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让“夕阳”更暖更红

老有所樂

為老模式不斷創新

積極搭建為老服務信息平臺。普洱市養老服務中心是我市首家民辦養老機構,該中心共設床位60個,開展全天24小時管理服務、生活照料與護理。並以該中心為依託,建立了普洱市“12349”為老服務信息網絡平臺,根據老年人的呼叫需要,全天候提供照料服務、餐飲服務、陪護服務、家政服務、醫療服務、文體服務、心理服務、法律服務八個方面的服務。平臺建成以來,為老服務信息平臺就受理老年人生活求助3000多件,為老年人提供了良好的服務。

開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全市共有中醫醫院6所,二級中醫醫院5所,均開設老年病科,共有老年病床255張,開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復護理,為老年人就醫提供優先優惠服務。

積極培育養老服務社會組織。加大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養老服務類社會組織服務力度,將養老服務機構(企業)作為承接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重要主體。“十三五”以來,市老促會共募集資金100萬元,用於救助關愛失能老人,解決了寧洱、景東、景谷、孟連、墨江、西盟等縣的30戶 “五老”住房難問題,為景谷、孟連、西盟、瀾滄等縣6個老年活動室購置設備,聘請社會力量為思茅、景東、景谷等縣(區)160名失能老人提供護理服務。全市各涉老部門、為老服務組織、服務窗口行業充分發揮“老年維權示範崗”“老年優待服務窗口”的作用,結合“敬老文明號”創建活動,不斷推進惠老優待工作深入開展,為老年人乘車、就醫、就餐、出行等提供優質服務,努力營造幫貧助老、關愛老人、共建和諧的良好氛圍。

養老服務業持續向縱深發展

圍繞普洱休閒養生產業發展,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普洱區位、氣候、環境、民族文化、旅遊及生物資源優勢進行招商引資,努力打造高中端養老服務。目前,正在建設的匯源小鎮、普洱茶小鎮等項目都將養老服務作為產業打造的一個支點。正在招商的普洱國際微生態康養小鎮項目,計劃建立老年健康樂園、頤養中心、老年大學等配套,與旅居康養公寓、度假酒店、康居物業等結合,採取“養老+旅居+微度假”的模式,讓老年人快樂養老。

普洱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让“夕阳”更暖更红

新聞延伸

普洱市茶城養老服務中心:建好沒有圍牆的敬老院

普洱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让“夕阳”更暖更红

普洱市茶城養老服務中心於2015年6月開業運營,實現了我市民辦養老機構零的突破。目前,共有職工17人,入住老人40人,管理逐步走向規範化,得到入住老人和社會各界的認可。茶城養老服務中心重點從兩個方面開展老年人養老服務工作:一是搭建了普洱12349為老服務信息服務平臺,為居家老人、失能老人和殘疾老人提供了上門服務,建好沒有圍牆的敬老院。二是建立了普洱茶城幸福院,主要為生活能自理的“空巢”老人和需要半護理、全護理的失能老人開展住院全天24小時的管理服務。2017年11月,茶城養老服務中心被列為市、區兩級醫養結合工作試點單位,並與思茅鎮衛生院簽訂醫養結合項目合作協議書,開展醫養結合服務項目。

普洱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让“夕阳”更暖更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