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腦來場「矩陣式」思維的健身操:互動式小說《雙峯》閱讀體驗

矩陣思維是一種機器化思維方式,然而它對日常工作很有幫助,怎麼通過讀一本書訓練矩陣思維?


​一般來說,大多數人類的思維模式有兩種:線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線性思維自然不必多說,是大多數人大多數時候的思維模式,即直指目標,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比如吃飯、睡覺、掙錢……等。

而發散性思維,一般產生在感情比較豐富的人或事身上,喜歡一個人,漫無目的,自己也不清楚喜歡他(或她)哪一點;莫名聽到一首音樂,就會傷感;或者,突然之間提不起精神,什麼都不想幹……

然而在這兩者之間久了,總覺得少點什麼。發散性思維表現會比較任性,過度會影響正常生活;而線性思維又比較無趣……於是有部分人喜歡看一些偵探、推理類小說,多一些思考,動動腦筋,給生活增加一些樂趣,運氣好了還有可能讓自己變得更聰明。

一般人認為,“偵探”就是那麼靈光一現的發現證據,然後娓娓道來,揭穿隱藏在黑暗中的犯罪嫌疑人……然而真正的偵探學,並沒有文藝作品中的那麼驚險刺激、峰迴百折,而是很枯燥的一項工作。

它要求人們像研究一門理工類科學一樣,按照方法、順序、邏輯……一點點的把證據、線索羅列出來,然後找到它們之間的聯繫。

證據與線索之間,並不是線性連接,也不是雜亂無章,這就要求轉換一下思維方式,將雜亂的東西規矩化。而這種思維方式,更接近機器(也就是電腦)的思維模式,即矩陣式思維。

“矩陣”這個詞開始普及,大概源於2003年的電影《黑客帝國》第三部《矩陣革命》,即人工智能開始培養克隆人,把他們接入矩陣系統,讓他們擁有機器的思維,以對抗人類。人類的思維,是發散式的,只有受人工智能訓練的克隆人,思維模式才被固定在“矩陣”上。所以《星球大戰》中的帝國克隆人衝鋒隊,總排成方陣出場,隱喻他們的思維模式也是“矩陣”式的。

給大腦來場“矩陣式”思維的健身操:互動式小說《雙峰》閱讀體驗

《黑客帝國3:矩陣革命》

說起矩陣思維,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簡單是指,它是一種規律性的模式,只要會畫方格,就能把這項工作做好;說它複雜,是因為它中間有些過程很繁瑣,甚至在習慣於發散性思維的人面前,看起來很蠢——明明一步就可以做到的事,為什麼要分那麼多步。

然而,矩陣式思維,對日常工作、提高效率是極有好處的,所以,看偵探類文藝作品的時候,不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如果能訓練下矩陣式思維,也許能早日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那麼這種思維方式怎麼訓練呢?恰巧有這麼一套書:美國作家馬克·弗羅斯特著的《雙峰:最終檔案》。

給大腦來場“矩陣式”思維的健身操:互動式小說《雙峰》閱讀體驗

《雙峰:最終檔案》封面

​從內容來說,這本書講聯邦調查局破案的故事,不會覺得無聊,難度也不深,入手容易。然而這本書最大的優勢,是它採取了類似於紙質RPG的互動閱讀方式。

即拿到書盒之後,它不是一本書,而是裡面裝的一份一份的檔案文件,完全仿照聯邦調查局標準檔案印製(當然有些為了保密需要並不是那麼標準),此時的讀者不是讀者,而是聯邦調查局的一位官員,正在審核下屬提交上來的報告,並且要根據報告的內容,來判斷下屬是否精明能幹或庸庸碌碌,從而決定是否要提拔他升職,或親自出馬解決這個案件,給下屬露一手。

給大腦來場“矩陣式”思維的健身操:互動式小說《雙峰》閱讀體驗

獨特的“檔案袋”式裝幀

為了防止劇透,本文就不講書的內容,還是讓讀者自己在閱讀中發現,以免減少閱讀時的樂趣。我們只說形式。

由於它不是一“本”書,而是好幾個裝在文件袋中的“文件”,所以讀者在拿到時很有可能因為興奮全抽出來看,把文件順序弄亂,不過這並不影響閱讀。

給大腦來場“矩陣式”思維的健身操:互動式小說《雙峰》閱讀體驗

“檔案袋”上的頁碼標籤

因為作者做了兩點很貼心的設計:

一是他按照聯邦調查局文件的式樣,在每個文件袋的封面上都有凸出來的頁碼標籤,根據頁碼標籤很容易就能將順序整理好;而且頁碼標籤還按照標準文件的樣式,以高低位置不同來方便讀者隨時抽取其中某一份。

給大腦來場“矩陣式”思維的健身操:互動式小說《雙峰》閱讀體驗

按高低順序排列的檔案袋標籤

​​第二點,也是本書最有特色的一點,是無論從哪一份文件開始閱讀,都不會被“劇透”、影響閱讀體驗,而且打亂順序後,會獲得更加與眾不同的樂趣。

這更接近於真實的破案:順序鏈是ABCDEFG……而探員有可能先發現F,後發現C,再發現G……最終要靠探員自己的聰明才智把它串起來,揭開謎團,打擊犯罪分子……

這本書雖然形式特異,但它本質上還是一部小說,所以線索相當明顯,即使打亂順序,讀者也會根據文字描寫,自己把正確的順序拼出來,而且按照不同順序閱讀時會有不同樂趣。

除了順序與文件檔案袋的形式,這本書還提供了其它與案件有關的輔助線索。即如果按照它的正確順序閱讀,會發現它的第一章是一份法醫鑑定報告,裡面內容詳盡,幾乎已經像一份真實的法醫報告……

給大腦來場“矩陣式”思維的健身操:互動式小說《雙峰》閱讀體驗

驗屍報告

為什麼用“幾乎像”,原因也有這麼兩點:

第一,它簡化了真正法醫報告裡面那些會引起普通人不適的描寫,比如屍體的詳細傷口描寫;和一些專業性過強的描寫,比如屍體產生的變化、具體數據、病理學術語等等,降低閱讀門檻,讓沒有專業知識的人也能輕鬆的閱讀下去。

第二,這份屍檢報告中,加入了法醫大量調侃性與牢騷性的語氣,還有大量的個人見解與感情色彩——當然,在真正的屍檢報告中,這種行為是不符合規定的。然而在小說中,就全無問題,通過髒話、牢騷與個人情感強烈的猜測,一個粗俗、酗酒、有些許專業精神、可能與當地警察關係極好但又充滿謎團的小鎮法醫形象躍然於紙上。然而為了增加真實感,在報告後面,細心的“探員”又特意註明:該驗屍報告是通過“非常規”途徑獲得,巧妙地掩飾了它不符合正規報告要求的真實原因,讓普通讀者拍手叫好,專業人士拍案叫絕。

而且,單從這份驗屍報告來看,裡面的信息也不僅僅是通過文字來傳達,驗屍報告裡,有幾頁不太明顯但又能看得出的汙漬,而且那位壞脾氣的法醫在報告中寫了:邊吃雞肉派邊寫報告,雞肉派掉在了報告上……但這份報告採取的是黑白複印件形式,看不出汙漬原有的顏色,更增添了幾分神秘感,那真的只是雞肉派的汙漬嗎?

給大腦來場“矩陣式”思維的健身操:互動式小說《雙峰》閱讀體驗

“驗屍報告”上的汙漬

給大腦來場“矩陣式”思維的健身操:互動式小說《雙峰》閱讀體驗

來自“法醫”的牢騷、以及弄上汙漬的理由

這種細節同樣體現在內容正文中。前面已經說過,該書是以檔案袋的形式,把章節裝在一個一個檔案中,而檔案獲取的渠道,當然是聯邦調查局內部了。所以,除了文件格式外,所有檔案的內容都是複印件,每頁上面都有多次複印不清晰後留下的墨點。

除了文字檔案,檔案袋中還裝有其它跟案件有關的線索:比如每個案件發生的場所,幾乎都配有照片,讓讀者充分感受到案發時的氣氛,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感。

給大腦來場“矩陣式”思維的健身操:互動式小說《雙峰》閱讀體驗

“案發現場”照片

因此,這部小說與其說是部“書”,不如說是個紙質RPG遊戲,讀者扮演的就是聯邦調查局的探案長官(書中有寫具體職位,文中就不劇透了),正在調查一樁25年前持續至今的神秘連環殺人案……讀者既可以一章一章的按順序閱讀,也可以像真正的偵探破案一樣,把所有的檔案、證據一一擺開,然後按“矩陣式思維”找出它的對應關係,也許能搶在作者揭曉謎底之前破案。

所以,如果大熱天的休息日,沒法頂著大太陽外出、厭倦了千篇一律的電腦、手機遊戲,又想拯救一下常年被電子設備所累的頸椎、不想追劇或看電影,還不願意看枯燥乏味的純文字書籍,那麼不妨看看這套書,輕鬆愉悅又充滿懸念、還可以活躍思維的體驗,會讓你得到全新的享受。

順帶一提,這部書的作者馬克·弗羅斯特,之所以腦洞如此之大,可以設計出互動娛樂性這麼強的書籍,因為他的本職工作是導演,而他的影片代表作,就是漫威大名鼎鼎的超級英雄組合《神奇四俠》。

給大腦來場“矩陣式”思維的健身操:互動式小說《雙峰》閱讀體驗

馬克·弗羅斯特

​腦洞大開的人總會和腦洞大開的人合作,這部小說早在1990年就已經被拍成美劇,劇的導演就是那個被國內文青奉為“神作”、又被大部分人認為是裝逼之作的《穆赫蘭道》的導演大衛·林奇。

給大腦來場“矩陣式”思維的健身操:互動式小說《雙峰》閱讀體驗

大衛·林奇

看到這部劇,才能明白大衛·林奇拍攝《穆赫蘭道》只是理論實驗之作,將理論提取後用到娛樂片中便會有神奇之效,使該劇接連斬獲金球、艾美、土星等多項大獎。

而2017年,兩個老怪物終於再次聯手,拍攝了1990年《雙峰》的第三部,即本文開篇小說提到的內容,劇情緊接25年前雙峰鎮發生的神秘謀殺案,而且和書中的劇情既不完全重複又相互配合,放在一起觀看的話有令人驚喜的特殊效果。

本書由 @時代書局 提供,特此表示深深謝意!

@影史志,提供高質量的文化、藝術、歷史、科技、影視內容,歡迎關注!

給大腦來場“矩陣式”思維的健身操:互動式小說《雙峰》閱讀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