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脑来场“矩阵式”思维的健身操:互动式小说《双峰》阅读体验

矩阵思维是一种机器化思维方式,然而它对日常工作很有帮助,怎么通过读一本书训练矩阵思维?


​一般来说,大多数人类的思维模式有两种:线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线性思维自然不必多说,是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的思维模式,即直指目标,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比如吃饭、睡觉、挣钱……等。

而发散性思维,一般产生在感情比较丰富的人或事身上,喜欢一个人,漫无目的,自己也不清楚喜欢他(或她)哪一点;莫名听到一首音乐,就会伤感;或者,突然之间提不起精神,什么都不想干……

然而在这两者之间久了,总觉得少点什么。发散性思维表现会比较任性,过度会影响正常生活;而线性思维又比较无趣……于是有部分人喜欢看一些侦探、推理类小说,多一些思考,动动脑筋,给生活增加一些乐趣,运气好了还有可能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一般人认为,“侦探”就是那么灵光一现的发现证据,然后娓娓道来,揭穿隐藏在黑暗中的犯罪嫌疑人……然而真正的侦探学,并没有文艺作品中的那么惊险刺激、峰回百折,而是很枯燥的一项工作。

它要求人们像研究一门理工类科学一样,按照方法、顺序、逻辑……一点点的把证据、线索罗列出来,然后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证据与线索之间,并不是线性连接,也不是杂乱无章,这就要求转换一下思维方式,将杂乱的东西规矩化。而这种思维方式,更接近机器(也就是电脑)的思维模式,即矩阵式思维。

“矩阵”这个词开始普及,大概源于2003年的电影《黑客帝国》第三部《矩阵革命》,即人工智能开始培养克隆人,把他们接入矩阵系统,让他们拥有机器的思维,以对抗人类。人类的思维,是发散式的,只有受人工智能训练的克隆人,思维模式才被固定在“矩阵”上。所以《星球大战》中的帝国克隆人冲锋队,总排成方阵出场,隐喻他们的思维模式也是“矩阵”式的。

给大脑来场“矩阵式”思维的健身操:互动式小说《双峰》阅读体验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说起矩阵思维,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简单是指,它是一种规律性的模式,只要会画方格,就能把这项工作做好;说它复杂,是因为它中间有些过程很繁琐,甚至在习惯于发散性思维的人面前,看起来很蠢——明明一步就可以做到的事,为什么要分那么多步。

然而,矩阵式思维,对日常工作、提高效率是极有好处的,所以,看侦探类文艺作品的时候,不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如果能训练下矩阵式思维,也许能早日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那么这种思维方式怎么训练呢?恰巧有这么一套书:美国作家马克·弗罗斯特著的《双峰:最终档案》。

给大脑来场“矩阵式”思维的健身操:互动式小说《双峰》阅读体验

《双峰:最终档案》封面

​从内容来说,这本书讲联邦调查局破案的故事,不会觉得无聊,难度也不深,入手容易。然而这本书最大的优势,是它采取了类似于纸质RPG的互动阅读方式。

即拿到书盒之后,它不是一本书,而是里面装的一份一份的档案文件,完全仿照联邦调查局标准档案印制(当然有些为了保密需要并不是那么标准),此时的读者不是读者,而是联邦调查局的一位官员,正在审核下属提交上来的报告,并且要根据报告的内容,来判断下属是否精明能干或庸庸碌碌,从而决定是否要提拔他升职,或亲自出马解决这个案件,给下属露一手。

给大脑来场“矩阵式”思维的健身操:互动式小说《双峰》阅读体验

独特的“档案袋”式装帧

为了防止剧透,本文就不讲书的内容,还是让读者自己在阅读中发现,以免减少阅读时的乐趣。我们只说形式。

由于它不是一“本”书,而是好几个装在文件袋中的“文件”,所以读者在拿到时很有可能因为兴奋全抽出来看,把文件顺序弄乱,不过这并不影响阅读。

给大脑来场“矩阵式”思维的健身操:互动式小说《双峰》阅读体验

“档案袋”上的页码标签

因为作者做了两点很贴心的设计:

一是他按照联邦调查局文件的式样,在每个文件袋的封面上都有凸出来的页码标签,根据页码标签很容易就能将顺序整理好;而且页码标签还按照标准文件的样式,以高低位置不同来方便读者随时抽取其中某一份。

给大脑来场“矩阵式”思维的健身操:互动式小说《双峰》阅读体验

按高低顺序排列的档案袋标签

​​第二点,也是本书最有特色的一点,是无论从哪一份文件开始阅读,都不会被“剧透”、影响阅读体验,而且打乱顺序后,会获得更加与众不同的乐趣。

这更接近于真实的破案:顺序链是ABCDEFG……而探员有可能先发现F,后发现C,再发现G……最终要靠探员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它串起来,揭开谜团,打击犯罪分子……

这本书虽然形式特异,但它本质上还是一部小说,所以线索相当明显,即使打乱顺序,读者也会根据文字描写,自己把正确的顺序拼出来,而且按照不同顺序阅读时会有不同乐趣。

除了顺序与文件档案袋的形式,这本书还提供了其它与案件有关的辅助线索。即如果按照它的正确顺序阅读,会发现它的第一章是一份法医鉴定报告,里面内容详尽,几乎已经像一份真实的法医报告……

给大脑来场“矩阵式”思维的健身操:互动式小说《双峰》阅读体验

验尸报告

为什么用“几乎像”,原因也有这么两点:

第一,它简化了真正法医报告里面那些会引起普通人不适的描写,比如尸体的详细伤口描写;和一些专业性过强的描写,比如尸体产生的变化、具体数据、病理学术语等等,降低阅读门槛,让没有专业知识的人也能轻松的阅读下去。

第二,这份尸检报告中,加入了法医大量调侃性与牢骚性的语气,还有大量的个人见解与感情色彩——当然,在真正的尸检报告中,这种行为是不符合规定的。然而在小说中,就全无问题,通过脏话、牢骚与个人情感强烈的猜测,一个粗俗、酗酒、有些许专业精神、可能与当地警察关系极好但又充满谜团的小镇法医形象跃然于纸上。然而为了增加真实感,在报告后面,细心的“探员”又特意注明:该验尸报告是通过“非常规”途径获得,巧妙地掩饰了它不符合正规报告要求的真实原因,让普通读者拍手叫好,专业人士拍案叫绝。

而且,单从这份验尸报告来看,里面的信息也不仅仅是通过文字来传达,验尸报告里,有几页不太明显但又能看得出的污渍,而且那位坏脾气的法医在报告中写了:边吃鸡肉派边写报告,鸡肉派掉在了报告上……但这份报告采取的是黑白复印件形式,看不出污渍原有的颜色,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那真的只是鸡肉派的污渍吗?

给大脑来场“矩阵式”思维的健身操:互动式小说《双峰》阅读体验

“验尸报告”上的污渍

给大脑来场“矩阵式”思维的健身操:互动式小说《双峰》阅读体验

来自“法医”的牢骚、以及弄上污渍的理由

这种细节同样体现在内容正文中。前面已经说过,该书是以档案袋的形式,把章节装在一个一个档案中,而档案获取的渠道,当然是联邦调查局内部了。所以,除了文件格式外,所有档案的内容都是复印件,每页上面都有多次复印不清晰后留下的墨点。

除了文字档案,档案袋中还装有其它跟案件有关的线索:比如每个案件发生的场所,几乎都配有照片,让读者充分感受到案发时的气氛,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

给大脑来场“矩阵式”思维的健身操:互动式小说《双峰》阅读体验

“案发现场”照片

因此,这部小说与其说是部“书”,不如说是个纸质RPG游戏,读者扮演的就是联邦调查局的探案长官(书中有写具体职位,文中就不剧透了),正在调查一桩25年前持续至今的神秘连环杀人案……读者既可以一章一章的按顺序阅读,也可以像真正的侦探破案一样,把所有的档案、证据一一摆开,然后按“矩阵式思维”找出它的对应关系,也许能抢在作者揭晓谜底之前破案。

所以,如果大热天的休息日,没法顶着大太阳外出、厌倦了千篇一律的电脑、手机游戏,又想拯救一下常年被电子设备所累的颈椎、不想追剧或看电影,还不愿意看枯燥乏味的纯文字书籍,那么不妨看看这套书,轻松愉悦又充满悬念、还可以活跃思维的体验,会让你得到全新的享受。

顺带一提,这部书的作者马克·弗罗斯特,之所以脑洞如此之大,可以设计出互动娱乐性这么强的书籍,因为他的本职工作是导演,而他的影片代表作,就是漫威大名鼎鼎的超级英雄组合《神奇四侠》。

给大脑来场“矩阵式”思维的健身操:互动式小说《双峰》阅读体验

马克·弗罗斯特

​脑洞大开的人总会和脑洞大开的人合作,这部小说早在1990年就已经被拍成美剧,剧的导演就是那个被国内文青奉为“神作”、又被大部分人认为是装逼之作的《穆赫兰道》的导演大卫·林奇。

给大脑来场“矩阵式”思维的健身操:互动式小说《双峰》阅读体验

大卫·林奇

看到这部剧,才能明白大卫·林奇拍摄《穆赫兰道》只是理论实验之作,将理论提取后用到娱乐片中便会有神奇之效,使该剧接连斩获金球、艾美、土星等多项大奖。

而2017年,两个老怪物终于再次联手,拍摄了1990年《双峰》的第三部,即本文开篇小说提到的内容,剧情紧接25年前双峰镇发生的神秘谋杀案,而且和书中的剧情既不完全重复又相互配合,放在一起观看的话有令人惊喜的特殊效果。

本书由 @时代书局 提供,特此表示深深谢意!

@影史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艺术、历史、科技、影视内容,欢迎关注!

给大脑来场“矩阵式”思维的健身操:互动式小说《双峰》阅读体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