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中國誕生了世界級的網際網路公司,而日本、韓國、俄羅斯、印度沒有?

震禮


近幾年,中國互聯網巨頭公司頻出,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等叱吒世界風雲。而日本、韓國、俄羅斯、印度卻沒有。這是為何呢?

首先來看日本。日本是個世界頂級的發達國家,曾經它的互聯網領域是走在中國前面的,但因為日本國土過於狹小,人口又太少,市場在充分競爭下也無法培育出像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另外,日本有發達的實體商業,消費者不熱衷於電商這種依託於物流的產業,日本消費者熱衷於的是體驗式的商家一對一的面對面服務。去過日本的朋友,一定對其貼心、周到的一流服務印象深刻 。在日本,即便是遠在北海道、沖繩這些地方的連鎖商場裡,所賣的東西也和東京、大阪等地的商場裡賣的東西別無二致。而中國不一樣,我們有著廣袤的土地,十倍於日本的人口,東西、南北地區發展相當得不平衡。西部、中部等欠發達地區、鄉村很難買到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東西,電商的發展有利於填補這個服務的真空區。而日本的消費者就沒有中國消費者這個迫切需求了。而且,日本是個老齡化非常嚴重的社會,新鮮事物的傳播和使用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日本沒法培育出互聯網巨頭。

韓國的情況又不一樣。韓國是個階層相對固化的國家,創業有很大的難度。在韓國,有句話說“韓國人一生離不開兩樣東西,一個是死亡,一個是三星”。韓國如同三星這樣的大企業、大財團把持著國家經濟,它們不會希望有趕超它們的互聯網巨頭出現。韓國的互聯網企業也難於通過市場競爭來贏得出頭的機會。所以,韓國也難以出現新興互聯網巨頭。

印度人口多,擁有很多IT人才,但是,落後的基礎設施無法使電商的實物商品準確、快速地到達消費者的手中。另外,印度的人口雖多,但真正的網民數量卻不多。互聯網企業依賴的是出眾的基礎設施和能成為消費者的網民,所以,這兩者都非常欠缺的印度是沒法出現互聯網巨頭的。

最後來看看俄羅斯的情況。俄羅斯真的是地廣人稀,人口卻相對集中,國內依靠的是能源的輸出,沒有互聯網巨頭也就不難理解了。


美國高娓娓


中國人口是最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全部因素,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崛起有內外和外在多重因素的綜合作用。

信息時代,人口的價值被充分釋放。十幾億人口的大國,隨便做個應用都有幾百萬幾千萬的用戶,規模經濟很容易發揮作用。

比較俄羅斯和歐洲,我們的巨大人口優勢釋放了紅利,所有創業者都是受益者。

此外,中國文化統一,十幾億人口用一種文字和語言,這是互聯網發展中最大的平臺化基礎,因此有了阿里巴巴和騰訊。

只是人口多,文字文化統一,那麼日本也不差,但日本老齡化嚴重,互聯網革新動力不足,加上發達國家的節奏,還正趕上了失去了二十年經濟衰退,互聯網經濟也沒能大起步。

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崛起還需要很多外部條件,比如通信業務發展!中國自從通信業改革以後,大踏步追上了世界發達國家,移動通信更是彎道超車,如今流量資費大幅降低,網速大幅提升,且網絡覆蓋在大國中全球最好,為互聯網公司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這方面,印度雖然也人口多年輕化,還是英語國家,但基礎設施不行,與中國差距很大。

即便說中國互聯網很多山寨,那也是需要人才與技術儲備的,不是誰都可以做到。

中國三十年經濟的高速增長,世界工廠的製造業地位,功不可沒,阿里巴巴誕生成長在民營製造業經濟最活躍的浙江不是偶然。

由此可見,中國互聯網的崛起是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抓住了歷史機遇。


馬繼華


這個問題有些夜郎自大了。舉一個例子,著名的社交媒體軟件Telegram,就是一家俄羅斯企業。國內很多人沒有用過Telegram,不代表它不是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Telegram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快最安全的聊天軟件,用戶數量突破2億並且還在持續增長。從這幾個評價來看,還有人敢狂妄得否認Telegram不是世界級互聯網公司嗎?



Telegram可不是單純搞社交軟件的互聯網公司,如今T的elegram無論是在社交軟件圈還是幣圈都是一個傳奇,2018年其ICO項目傳出已融資17億美元,成功登上ICO老大寶座。


這幾年中國確實出現了一隊的世界級互聯網公司,百度、騰訊和阿里這三巨頭自然就不說了,身後的第二梯隊小米等也在大跨步進入世界互聯網舞臺的中央位置。類似樓主所提的這種問題其實經常見於中國的業內人士討論。


很多國內的互聯網從業人員經常聲稱世界互聯網市場就是中國和美國平分天下。但不客氣的說,這種自吹的提法有點過於yy了。一個殘酷的事實是,當今世界互聯網行業依然是美國一家獨大,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本質上不過是美國技術的應用。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依然在很多地方受制於美國。


需要未雨綢繆的是,隨著中國越來越開放的經濟政策,一旦美國的互聯網企業們獲准進入了中國市場,中國這些所謂互聯網企業能競爭過人家嗎?某搜索引擎的競價排名做了多少惡,一旦外企進入,他的市場份額下滑,還能有今天這麼風光嗎?


少吹一些牛皮,多做一些創新,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成為真正的世界級巨擎路還很遠。


李明波論中東



這個問題不太好,儘管中國有一些大型互聯網公司,但並非真正世界級的,大部分只是規模大而已。

當前,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催生了一大批互聯網公司,根據目前市值,世界前十大互聯網公司均來自中美,沒有第三國的身影。

中國現在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在移動互聯網時期就成了巨大的人口紅利,所以一款手機應用在中國動輒幾千萬或者上億的用戶,這在其他國家根本不可能。

現在,中國經濟在快速轉型,這在移動互聯網時期表現出了巨大發展機遇,所以在經濟社會的很多方面湧現出了很多科技創新公司,比如支付寶、微信、美團、滴滴、頭條等。

另外,中國對移動互聯網發展高度重視,把信息化視為千年發展機遇,所以在政策、稅收等方面給予了很多支持和扶持,比如中國的移動通信網絡,不僅速度快,覆蓋廣,而且費用還低。

最想說的是,我們要清醒認識到,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更多的是用戶規模優勢,多集中在生活服務等領域,在原始技術創新、核心競爭力等方面和美國還有較大差距。


震長


中國15億人口,佔據世界1/5,26年的改革開放讓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所以中國菜誕生了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



一、中國的巨大人口數量是互聯網的發展基礎

中國擁有世界1/5的人口,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人口是最大的資源,所以所有人口眾多的城市都是擁有巨大的互聯網前景,比如韓國,日本,臺灣,香港,泰國,新加坡這種人口稀少的國家或城市根本不可能發展出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

而美國為什麼會誕生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呢?是因為英語是世界第一大的工作用語,美國互聯網公司從誕生之初就是服務全球的互聯網用戶的,而不是美國本土用戶,這樣的用戶量無疑是比中國這樣單一國家用戶更大的。



二、中國市場經濟超前,已經開放26年

中國從1992年開始改革開放,此後經濟迅速發展,改革開放帶來的是社會經濟,投資人等迅速湧入,中國慢慢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又讓資本和互聯網創業前所未有的發達。而印度則仍然處於改革的初期。



三、中國對內的監管相對寬鬆,且有效阻隔了國際互聯網公司

中國監管主要分為對內和對外兩塊,所以Facebook 和Instagram目前仍然不能入華,這對國內互聯網來說一定程度是保護,讓國內互聯網在發展之初有一個相對國內競爭的土壤,所以孵化出來的都是國內互聯網公司。而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監管又比俄羅斯更加寬鬆。俄羅斯並不是沒有誕生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比如電報telegram就是誕生於俄羅斯但受不了俄羅斯的監管最終整體遷移至美國發展。


毛琳Michael


中國確實誕生了很多互聯網巨頭,全球市值最高的10個互聯網公司,有4個是中國的(BATJ),有6個是美國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好,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1、規模巨大的市場,人口優勢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普及率達到55.8%。網民規模繼續保持平穩增長,互聯網模式不斷創新、線上線下服務融合加速以及公共服務線上化步伐加快,成為網民規模增長推動力。並且手機網民佔比達97.5%,以手機為中心的智能設備,成為萬物互聯的基礎,車聯網、智能家電也在促進住行體驗升級。如此龐大的網民用戶,只要互聯網公司產品做得好,很容易被大眾接受實現用戶市場流量轉化。

2、改革開放,推動技術創新

1992年改革開放後,國內的投資環境顯著改善,經濟迅速發展,大量國際資本湧入國內,對互聯網的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同時人們的思想上也迎來了鉅變,接受新鮮事物,互聯網的新興業態不斷湧現,一場持久的技術革命已經拉開序幕。

3、創業環境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鼓勵下,我國民眾創業意願很強烈,很多本土風險投資人大量湧現,從總體上來看,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創業投資聚集地。在這樣的環境下基本免除了很多創業者的後顧之憂,在我國互聯網行業中,很多新移動應用的普及速度非常快,有的應用甚至在一夜之間就火爆大江南北,並且大部分用戶敢於去嘗新,只要你有好的創意和出色的能力,創業成功的幾率還是非常大的。


天方燕談


中國比起俄羅斯、印度、韓國、日本、印尼等這些國家誕生了更多的世界級的互聯網企業,比如騰訊、阿里巴巴等等,最關鍵的原因肯定是人口基數。

當然有人會問,如果要說人口,印度、印尼人口也多為什麼卻沒有。這個原因是因為大家忘了統計另外一點,就是全球華人的數量,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

那相比之下,這些中文的軟件對於全球華人來說,其使用更方便,同時因為這些華人可能很多都會跟國內的親朋好友聯繫、接觸,所以他們使用這些中國本土的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的頻率和機會更多,所以外加了一個龐大的用戶基數,肯定會導致產生更多用戶,這些都在推動這些互聯網公司走向巨無霸的一個地位。

客觀而論,和谷歌、微軟、facebook、推特、 Instagram、whatsapp等真正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對比,我們可以看除了華人之外的用戶數量有多少?這其實是衡量一個互聯網公司是否是世界級的核心要素。

那麼我們可以看到像騰訊、阿里巴巴等等,真正的海外非華人用戶數量,其實並不是特別的比例高,而不像谷歌、推特這些真的是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有很高的用戶量的,這種才是真正稱之為世界級的。

另外一個還有值得探討的老觀點就是,中國還是從1到100的快速發展,更多是在規模上的,而缺乏0到1的這類顛覆式的創新。這也是為什麼在互聯網界,中國並沒有特別大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的根本原因。


水禾田


這個問題非常有價值,也是非常值得探討的。

我們把它分成兩個部分來進行分析。

第一個部分是,中國為什麼能夠誕生世界級互聯網公司?

首先,這個定義不是很準確,中國本質上還沒有世界級互聯網公司誕生。包括騰訊、百度、阿里,其實都是在中國市場領先,全球化上,還有很大的差距,只有阿里目前在全球化上有一定競爭力。

百度是最大的中文搜索平臺,騰訊的QQ與微信社交平臺,也是在中國流行,海外市場其實被美國公司佔據。

阿里的電商國際化比較超前以前,包括阿里的支付寶國際化也比較靠前。而華為、小米,目前還是算是硬件公司,不是完整意義上的互聯網公司。

但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包括市值、資本市場等,也可以說,中國擁有世界級互聯網公司。因為包括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都是在境外上市,而且市值都很高。尤其是騰訊與阿里,一個在香港上市,一個在美國上市,市值都進入世界十強。

他們市值這麼高,主要是國際投資者看好中國市場。也就是中國巨大的互聯網人口,成就了他們的國際地位。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今日發佈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這麼龐大的互聯網人口,帶來的行業紅利,是無法想象的。

這是中國成就世界級互聯網公司最基礎的要素。

但僅有人口紅利還是不夠的。因為印度總人口目前與中國差不多,互聯網人口也不少,2017年印度互聯網人口超過4.5億,這也是非常驚人的。

國家政策扶持。

我們國家對信息社會非常重視,包括對企業的寬鬆監管,對網絡的不遺餘力建設,都極大推動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所以能夠成就這是國家政策扶持的

中國在技術上的模仿與創新。

中國很多互聯網公司,起步都是從引進、模仿開始,從早期的三大門戶網站,到後來的騰訊、阿里。然後在發展過程中,與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得到中過本土基礎設施、政策扶持,以及技術上的創新。比如百度起步核心就是中文搜索;阿里的騰飛與中國完善的交通網絡直接相關等。

中國基礎設施完備。

中國互聯網基礎設施,目前是全球先進行列。

然後還有一點是,中國統一的文化、文字,給中國互聯網公司帶來巨大便利。因為統一的文化有助於網友在一個頻道上發聲,互聯網公司推廣的難度降低,成本下降,有利於他們快速成長、發展。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不但大中華地區流行,在很多海外華人聚集區,漢字也很流行。

最後是中國人的創業精神。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人的創業精神得到進一步釋放,諸多年輕才俊將創業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生選擇,而在傳統領域的創業,已經被瓜分殆盡,不管市場還是技術,都已經極大飽和。只有互聯網這個新興領域,給年輕人帶來巨大的實現夢想的機會,年輕人的激情,極大的推動力中國互聯網事業的發展。

可以說,中國成就世界級互聯網企業,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作用。

現在再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日本、韓國、俄羅斯、印度沒有同樣的世界級互聯網公司?

日本人口基礎不少,但在互聯網上,創新不足,這與日本人口老齡化直接相關。互聯網是一個新興的產業,需要有年輕人的激情與創造力,但日本人口老年化最嚴重,在面對互聯網這種創新性虛擬經濟,日本動力不足。

韓國主要是本國人口基數太少,而韓國的主要發展方向還是在技術、實業上。這樣從高級人才角度來說,市場基礎不夠,專注於互聯網店人才不足,這個產業就很難成就世界級影響。

俄羅斯又是另一個狀況。

俄羅斯是能源國家,地廣人不少。但賣資源能夠發財,誰願意在互聯網這種行業裡辛苦折騰?於是最頂級的人才都投身與能源行業,在互聯網上的投入就非常有限。而且,俄羅斯地域太廣,如果要建設完善的互聯網網絡,成本太高,這樣只能慢慢發展。等整個網絡建設完成,機會已經失去了。

印度其實有機會,印度軟件也發達,又是英語國家,互聯網人口也多,現在估計接近5億。但印度在互聯網行業,先機失去。因為印度階層分佈太明顯,基礎設施不如中國,經濟發展速度也不如中國。


波士財經


其實這個問題,我曾在多個場合多次談到過這個問題,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互聯網市場的第二極,可以說出乎行業的預料,可以說雖然在計算機理論研究領域,中美還存在著很多差距,但就互聯網企業的規模、已經中國互聯網公司在應用開發領域的成就,可以說中國已經遠遠超越了美國。

那麼到底什麼原因使得中國在互聯網領域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我們逐一分析:

  • 近16億人口的超級市場

市場永遠是最好的理由,毫無疑問,

我國是全世界最大的超級消費市場,近16億人口的超級市場,這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可以說佔盡了地利,這是一個無可比擬的超級市場。而且在這個超級市場裡面,大家都說著同樣的語言,有著同樣的文化積澱,多文化、但卻又有著高度統一的認知。

而互聯網誕生於英語語言環境,這恰巧為其發展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影響力也是巨大的,互聯網極容易在英語環境中發展,但也極大的影響了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的互聯網的發展,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印度無不是如此。

  • 近乎完美的溫床環境

國內可以說是互聯網發展的最佳溫床,不得不說,儘管在世界各地依然存在類似於俄羅斯一樣的互聯網發展限制,甚至有朝鮮這種近乎可怕的網絡封鎖,對於外來互聯網企業的發展限制我國不是特例。

但還是不得不說,我國對於國外的互聯網企業發展限制還是蠻大的,更嚴格的隱私審核制度、部分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封閉,政策庇護可以說讓海外互聯網企業發展受阻的同時,也給本土互聯網企業極大的溫床環境,沒有國際巨頭的衝擊,自然能獲得更大的成長空間。

與此同時,在這樣的環境下,模式創新發揮了大作用,以阿里、騰訊為代表的第一代互聯網企業,甚至包括美團、58、滴滴、京東等等企業,直接照搬美國的商業模式,來到中國,便可以在屏蔽了被抄襲企業的溫床環境下野蠻生長。

同樣具有超級市場的印度、甚至處於英語環境的印度,雖然自身國家的發展程度印度也遠不及印度也是重要原因,但是沒有更好的環境,導致不會出來出來騰訊阿里百度這樣的世界級巨頭的根本原因之一,而只能成為外包大國,要知道印度培養的硅谷巨頭都快要霸佔硅谷了,微軟的納德拉、谷歌的皮採、奧多比的CEO…可以說硅谷走一趟,科技公司印度裔高管已經霸屏了。

  • 國家政策的進一步開放

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建立了以深圳為改革的起點的基本國策,大力發展科教興國,我國發展由勞動密集型慢慢向知識密集型轉型,政策逐步迎來開放。

於此同時,在互聯網領域,誕生了北京中關村、深圳南山、上海張江、杭州濱江和溪、成都的天河、武漢光谷等一大批計算機發展基地,一時間計算機、互聯網成為了最熱鬧的行業領域。並且國家層面,世界互聯網大會的籌備,雲上貴州世界級數據中心的建立,重慶互聯網小貸業務基地的出現,以及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寫進各級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說國家對於科技、對於計算機、對於互聯網的態度已經很鮮明:

那就是國家層面大力支持計算機、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

  • 移動互聯網帶來的超級爆發

中美互聯網差距縮小的主要誘因還是移動互聯網的爆發,毫無疑問,在傳統的PC互聯網中國是相對滯後的,與美國差距極大。然而Android的出現,10年雷軍驚奇發現商機,小米橫空出世,高性價比手機出現,並且把高性能手機的價格入門價格壓到了千元檔,也就是99%的消費者都能承受的價格。

於是一時間智能手機出現井噴式發展,一夜之間,中國網民已經達到了近8億規模,也就是說,除了老人小孩,大家都有智能機,這位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契機。傳統互聯網因為終端設備電腦相對成本更高,我國的消費力遠遠沒達到這個水準,於是當移動互聯網大爆發,移動網民佔比達到97.5%,要知道這個網民規模再無第二。

於此同時,在這一波浪潮下,發展起來的小米、今日頭條、滴滴、美團、OfO等等,一大波例如今日頭條、微信等用戶體量超過了7億,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的發展,一時間風頭無兩。

  • 人才輩出,各領風騷好幾年

最根本的還是什麼?當然還是人!其他的一切都是外因,核心原因還是在人!

不管我們怎麼吐槽我們的應試教育,但不得不否認,在一個近16億人口的超級大國,我們的教育體制是目前最好的解決辦法。雖然我們在對於很多尖端人才,尤其是在培養大師人才方面還跟歐美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但是就是應試教育,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互聯網的發展、已經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養了中堅力量。

而互聯網領域,自然也是一樣,清華、中科大、華科大、交大、電子科大、北郵等等計算機名校以及各大高校,為這些互聯網公司輸送了無數的人才,以馬雲、馬化騰、李彥宏、雷軍、張一鳴、王興等等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家締造了一個又一個創業神話。這是中國企業界的驕傲,也是世界企業界的一個傳奇。

所以,我認為,人的核心競爭力是本源、加上我們擁有幾乎最完美的市場,更加好的政策,加上在移動互聯網的風口上,迎來了中國互聯網的一片繁榮。未來依然這樣,我們再教育領域還可以更進一步,南方科大、西湖大學等已經拉開了教育改革的先河,真正實現變人口紅利為人才紅利。中國互聯網在應用領域已經是全球領先,甚至可以說超過了美國,未來在理論研究領域我們也會取得更多的進步,百度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是世界頂尖。

中國的科技公司以及互聯網公司還會更進一步,以小米、今日頭條為代表的第二代互聯網公司,以華為、大疆創新為代表的綜合硬件企業,都已經開始了國際化,並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些企業沒有經過模式創新,是中國本土商業模式或者擁有行業領域核心技術,未來會佔據更大的市場,而這個市場面向全球。


EmacserVimer


對於這個問題,每日經濟新聞編輯郭鑫認為:

1969年10月29晚上10點30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本科生查理與斯坦福研究所的比爾建立了第一個ARPANET鏈路。二者相距560公里,實現了分組交換網絡的遠程通訊,標誌著世界互聯網的誕生。

1983年,美國國防部研製出了現在通用的網絡TCP/IP協議,互聯網因此開始流行起來,Internet誕生。

1994年4月20日,中國通過一條國際專線(64K)接入了國際互聯網,中國互聯網誕生了。1997年,中國三家互聯網公司誕生,網易、搜狐、新浪(當時稱四通利方)開啟了中國互聯網的時代。

回顧整個世界互聯網的發展史,可以說在起步之初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巨大。相信在當時,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想到中國的互聯網能夠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在全球排名前十的互聯網公司中,中國和美國分庭抗禮,中國的BATJ悉數上榜。

前些年,德國互聯網公司Rocket Internet 上市的時候,官網上有一句話:“做美國和中國之外最大的互聯網公司”。而同樣是發達國家的歐洲,可以說在信息時代擁有天然的優勢,而發展卻大大不如中國,為什麼中國誕生了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呢?

1)基礎設施建設。國家對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是支撐互聯網企業發展的基礎。我國從過去的有線互聯網過去,發展到現現在的無線、移動互聯網,都源於國家對光纜、移動基站的建設。為何互聯網企業代表多次建議國家能投入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是從用戶的角度考慮,更多的也是出於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2)市場因素。市場是支撐整個互聯網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世界之最。網民體量的巨大,為互聯網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深度,單以這種流量轉化成收益,就可以日進斗金,是整個市場支撐了世界級互聯網公司的誕生。

3)互聯網的工具性。為何早些年前國外的互聯網巨頭入駐中國會失敗,在個人看來,這與互聯網自身有關。就互聯網而言,它只是一種工具,工具講究的就是實用,不會產生比如買名車會顯得有面子這種類似的感覺。互聯網的價值僅僅體現為使用價值方面,不會品牌溢價,在中國沒有人覺得用FACEBOOK比微信好,道理就是如此。

中國本土的企業更懂中國國情,也更容易成功,這可以歸結為企業自身的因素。此外,中國市場的創業環境也支撐互聯網企業的發展。

那麼,為什麼俄羅斯、印度、日本、韓國都沒有出現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呢?

韓國人口數量有限,網絡消費深度不夠,難以支撐巨頭企業的成長。

印度這個國家剛實現村村通電,人民收入水平有限,互聯網企業市場需求不足。

俄羅斯本身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總量連日本、韓國都比不上,更別說支撐互聯網巨頭企業了。

日本算是一個能夠支撐互聯網巨頭的國家了,但由於日本專注於製造業,這個國家因循守舊,比較佛系,缺乏滋生互聯網巨頭的土壤。

雖然中國互聯網企業從市值上來說是世界級的,但中國互聯網巨頭主要的陣地都在國內,擴展國外市場仍然壓力重重。相較於谷歌、亞馬遜、FaceBook這樣的巨頭,中國的互聯網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