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新疆克拉瑪依特大火災,造成325死,132傷!

1994年12月8日下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委“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評估驗收團到克拉瑪依市檢查工作,克市教委組織中小學生在友誼館為驗收團舉行彙報演出,部分中小學生、教師、工作人員、驗收團成員及當地領導共796人到館內參加活動。

歷史上的今天|新疆克拉瑪依特大火災,造成325死,132傷!

18時20分左右,由於舞臺上方7號光柱燈烤燃附近紗幕,引起大幕起火,火勢迅速蔓延,約一分鐘後電線短路,燈光熄滅;劇廳內各種易燃材料燃燒後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致使眾人被燒或窒息,傷亡極為慘重。大火造成的325名遇難者中,中小學生288人,幹部、教師及工作人員37人,受傷住院者130人。

由於官方公開的信息有限,直到十多年後,一些關鍵數據仍然存在爭議,部分數據如學生、教師和家長的出場總數仍沒有可靠的準確數字。

學生和教師的死亡率相近,都是約40%左右。醫生鑑定表明,死因除了燒傷、窒息,還有近百名孩子是被踩踏身亡。

在撤離過程中,克拉瑪依本地官員全部生還,其中3名市局領導和17名教委成員,除副市長趙蘭秀外,均及時脫險,趙蘭秀面部嚴重燒傷,但最終生還。來自新疆自治區的驗收團共23名官員中,有17人遇難,其中包括兩名帶隊的正處級督學,其他6人均受傷。

在大火中受傷最重的楊柳望著她的妹妹。她曾是聞名克拉瑪依的小明星。可這些年來,她全部的時間都是在醫院度過。

歷史上的今天|新疆克拉瑪依特大火災,造成325死,132傷!
歷史上的今天|新疆克拉瑪依特大火災,造成325死,132傷!

楊柳這雙曾經在鋼琴鍵上飛舞的手,和妹妹的小手一起輕輕彈撥的情景,催人淚下。

經有關部門共同調查,這是一起特大惡性安全責任事故,造成火災的直接原因是由於克拉瑪依友誼館人員及其主管部門負責人,嚴重違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翫忽職守,彙報演出活動的組織者嚴重失職、瀆職造成的。

歷史上的今天|新疆克拉瑪依特大火災,造成325死,132傷!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安廳消防局的消防專家會同有關人員連夜趕到克拉瑪依進行事故原因調查。據時任自治區公安廳消防局副局長廉鈺介紹,火災的過火面積並不大,火災造成重大傷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安全疏散門上鎖關閉,全部加了鐵柵欄、推拉門,嚴重違反了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第11條的規定:“人員集中的公共場所,必須保持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暢通無阻”。

2、友誼館室內的室內裝修、舞臺用品大部分採用易燃可燃材料:吊頂採用了五合板;座椅從外到裡依次是化纖布、人造革、聚氨酯泡沫和麻袋片;舞臺十三道幕布全部是化纖材料,還有一個金屬幕布(這個幕布也燒著了)。導致空氣中瀰漫著有毒氣體。

3、上級主管部門在知道友誼館舞臺曾經著過火的情況下,仍疏於整改,消防器材欠缺不全,南側迴廊很可能被當作倉庫來使用,堆放著冰櫃、沙發、自行車等雜物。

據調查,發生火災的友誼館嚴重違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館內存在多處火災隱患,1994年9月在一次集體活動時,該館曾出現過火災險情,由於及時撲救,幸未釀成慘禍。但這一切卻始終未引起該館負責人及其主管單位新疆石油管理局工會和文化藝術中心領導的重視,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消除火災隱患。該館領導還將館內僅有的兩名電工派出,演出時竟由無電工操作證的人員代電工值班。演出當天,通向劇場外的門只打開一扇,館內值班工作人員擅離職守,未能及時打開安全通道。

歷史上的今天|新疆克拉瑪依特大火災,造成325死,132傷!

克拉瑪依大火之後,檢察院對14名友誼館工作人員及官員提起了公訴。北京市第十律師事務所律師趙秉志、陳興良,重慶市第三律師事務所律師鄧又天、趙長青作為案件被害方的代理律師,參與本案訴訟。1995年,法院判決其中13人犯有重大責任事故罪或翫忽職守罪。

1994年12月17日,當地政府想將損毀的友誼館炸掉,但因市民抗議,整修後被保留到了1997年。1997年9月24日,友誼館主體建築還是被爆破拆除,僅留下大門(前廳)。2010年,僅剩下門廳的友誼館成為克拉瑪依首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曾有報道稱市政府準備修建紀念館,展出死難者的照片。但該諾言一直未兌現。1997年4月這裡新建了“人民廣場”,廣場上沒有任何關於當年克拉瑪依大火的介紹,只設有傳言可能代表死難者的300多盞路燈。

互聯網普及後,有網民自發悼念克拉瑪依火災。1998年起,陸續有不少網絡紀念文章出現。

時任中國中央電視臺臺長的楊偉光,在退休後的2007年接受《南方週末》訪談時表示,克拉瑪依大火後,他曾經叫停過《焦點訪談》記者製作的一個報導紀錄片:

“我不是沒有槍斃過節目,我槍斃過。一個時期,有一個“度”的把握問題,不然為什麼要審查?最典型的一次,克拉瑪依大火死了一些小孩,我看完這個節目,節目做得很好,也很感人,但我說克拉瑪依的群眾情緒躁動得很厲害,我說這個節目播了以後,是會對當地群眾情緒的一種平息,還是火上澆油?如果火上澆油的話,就不能播,如果能平息他們的情緒,不會鬧事那就可以。問題是那邊已經白熱化了,你現在播了這個,會使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親友憤怒起來以後,向領導立馬施加壓力。結果那記者哭著抬不起頭。三天以後,中宣部發出正式通知,克拉瑪依有關報道不要再報,局勢很不穩定。大家說楊臺(注:“楊偉光臺長”簡稱)把節目壓了是對的。”——時任中國中央電視臺臺長楊偉光,《南方週末》採訪

同年,這個被禁紀錄片的作者陳耀文在博客上公開了一些當年的一些回憶。事發當時的一些報道與電視專題被叫停。災難後十多年後,內地漸漸有一些電視節目重新提起災難的細節。2008年東方衛視《深度105》播出節目《1994克拉瑪依大火》。北京電視臺懸疑紀實節目《檔案》亦曾製作《追蹤克拉瑪依大火》專題,由石涼講述,於2011年1月播出。

此事件被拍成電影紀錄片《克拉瑪依》,由徐辛導演,於2009年製作完成,長6小時。該片目前無法在中國大陸上映,2010年3月28日作為第34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人道獎”紀錄片競賽單元入選的八部影片之一,在香港科學館首映。該片還入選了第63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的國際競賽單元。

歷史上的今天|新疆克拉瑪依特大火災,造成325死,132傷!

當年的友誼館只剩下了一個大門,後面建成了人民廣場

那場大火的痕跡,在現在的克拉瑪依,找不到了。

克拉瑪依的很多市民提起那場大火,都是淡淡的口氣,過去了,不想再提。但是選擇婚禮日子的時候,克拉瑪依人會有意避開那一天。

但是,這個城市忘不了那個教訓。

在克拉瑪依有一個習慣。每次開會,只要有十幾個人,在開會之前,就會宣讀一個通告,把安全門的位置和消防通道都介紹一遍。克拉瑪依的所有消防栓上,都貼著責任人的名字。

如果有大型的群眾活動,消防車會早早停在會場外面。

克拉瑪依市消防支隊指揮長婁承剛說,1997年11月,克拉瑪依成立了武警消防支隊,接管了克拉瑪依城的防火監督。每年有多次檢查,不論什麼單位,一旦發現問題,立即整改。曾經有一年,電視臺的演播室不過關,克拉瑪依市的春節晚會差點被取消。

克拉瑪依人對火災非常敏感。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員說,每天晚上睡覺之前去摸一下煤氣開關,似乎成了克拉瑪依人的習慣。

從1994年到現在,克拉瑪依未發生過大型火災,消防設施在全國都是數得著的。

克拉瑪依應急辦的主任侯少華說,現在的克拉瑪依對於突發事件有著快速反應。24小時的應急值守制度,各個單位的預警制度,正在建設的網絡應急平臺,都使得克拉瑪依能面對突發事件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