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兩代人,「三人鄉」,她們詮釋了祖國邊陲玉麥新景象

50多年,兩代人,“三人鄉”,她們詮釋了祖國邊陲玉麥新景象

一年前的金秋十月,習近平總書記給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牧民卓嘎、央宗的回信,鼓舞激勵著玉麥群眾和全區各族人民爭做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

轉眼又是一年金秋十月,玉麥繼續講述著一段段關於守邊、關於國旗的動人往事,續寫著新時代邁步在愛國守邊新徵程上的新故事。

玉麥,國旗與守邊的往事

在重要的日子升掛國旗,是玉麥群眾多年來雷打不動的習慣。今年國慶節,伴著淅淅瀝瀝的秋雨,玉麥鄉群眾和部隊官兵齊聚一堂,又一次莊重地舉行升國旗儀式。

每次看著緩緩升起的國旗,那些有關國旗,有關幾十年守邊的往事和阿爸親人們的臉龐,都會浮現在卓嘎、央宗兩姐妹的腦海中……

“玉麥”藏語意為境域下游的聖地。

面積3644平方公里的玉麥很大,大到超過一些國家的面積;玉麥又很小,小到34年的日子裡,只生活著父親桑傑曲巴和女兒卓嘎、央宗一家三口。

卓嘎和央宗至今仍記得30多年前,父親桑傑曲巴手工縫製出第一面五星紅旗時的情景。

“記得有一次,阿爸裁著一些紅布、黃布。我們就開始興奮,以為又像過新年一般可以穿新衣了。”卓嘎說。

微光閃爍的火塘邊,忽明忽暗的油燈下,阿爸先在兩塊布上仔細地量來量去,隨後用剪刀把紅布裁得方方正正,又從黃布上剪出星星。他讓卓嘎幫忙穿好線,習慣地把針在頭髮裡擦了擦,一針一線縫開了。

卓嘎講述,第二天,當阿爸展開的時候卻是一面旗幟,紅布上繡著黃顏色的五角星。阿爸嚴肅地說:“這就是我們的國旗。”旗幟雖然不大,但很漂亮。記憶中共縫過四面。阿爸說:“這面旗幟插在哪裡,哪裡就是屬於我們國家的!”

那天,五星紅旗高高升起在玉麥唯一一戶人家的屋頂上;那天,卓嘎和央宗懂得了五星紅旗代表國家;她們也記住了,家是玉麥,國是中國,守護好了這片牧場,就是守衛國家。

每年11月,玉麥的雨漸漸變成雪,越積越厚,直到來年5月,玉麥幾乎與世隔絕。

央宗15歲那年,阿媽生病了,雪路難走,阿媽最終沒能得到及時醫治。

那年的藏曆年,生離死別接踵而至。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天,家中最小的妹妹,在翻山時落在了後面,當大家返身沿路找到她時,小妹的身體已經被暴風雪埋了一半。

雪山埋葬了兩位親人。孤島玉麥的空氣顯得更加沉寂,年幼的姐妹倆不能理解生活為何這樣艱苦甚至殘酷,萌生了離開的念頭,幾次央求父親,到山外去吧!

央宗一邊回憶一邊講述,“我心直口快,多次央求阿爸帶我們離開這兒。可阿爸總是不應允,總說:‘我們不能離開,離開會失去這片土地,這很重要,我們堅決不能離開。’”

從此,玉麥只剩下他們一家三口。阿爸既當爹又當媽,更是一鄉之長,卓嘎和央宗就是僅有的兩個鄉民。整個村莊僅有一棟房子,既是他們的家,又是鄉政府。

從那時起,山外人把他們一家,叫作“三人鄉”。春來秋往,“三人鄉”的孤島生活在外人難以想象的艱難中走過了40年。

片石壘砌的房屋、三塊石頭圍起的火塘;缺少糌粑,就吃蘿蔔和土豆,沒有襪子,就在靴子裡墊上乾草;冬天酷寒,姐妹倆就不停地勞作,增加手腳的溫度。但她們始終相信,玉麥就是自己的家,家裡的生活一定會漸漸好起來。正是這種執著使玉麥這個高原孤島,以“家”的名義,永遠留在祖國的版圖上。

50多年,兩代人,“三人鄉”,她們詮釋了祖國邊陲玉麥新景象

堅守,喜事接著一件又一件

在玉麥,有一條阿爸桑傑曲巴每次巡山時的必經之路。

“走在這條路上,我常想起老父親。想起我們走在這條路上的過往,我們一起插國旗的時候就是走著這樣的路。” 央宗說。

這條路,父親走了29年,卓嘎和央宗也在這條路上,度過了她們如格桑花般美麗的最美年華。1988年,當了29年鄉長的阿爸老了,卓嘎接了阿爸的班,一干就是23年;妹妹央宗是副鄉長兼婦女主任,一干也是17年。

央宗說,阿爸總強調,要守護好一草一木,因為這些都屬於國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草木。阿爸插國旗時總會說:“我們的家鄉是玉麥、我們的國家是中國。”這些意識從此根植在了我們心裡。

如今的玉麥,人人傳承愛國守邊精神,齊心爭做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

1994年,自治區經過調研,為玉麥鄉精心選擇了新的鄉址,提出擴建方案。搬到了新的村址,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然而因為極少有外人搬入玉麥,央宗27歲、卓嘎35歲時,才分別成了家。

2001年,雖已退休,但依然居住在玉麥的老鄉長桑傑曲巴,終於盼來了進村的第一輛車,這是他心中近40年的夙願。

也就是在這一年,77歲的老阿爸在大雪紛飛的季節沒留遺憾地走了。臨終時,老阿爸把全鄉人叫到床前。

“阿爸要求我們不要離開,我們也已經捨不得離開這裡了。父親守邊的信念已經根植在了我們的頭腦中。” 央宗說。

自從公路打通,玉麥的變化一天快過一天,開始跟上山外的腳步。原來的“三人鄉”已發展成9戶32人,全鄉有了7輛私家車。

2011年,邊防派出所進駐玉麥。

50多年,兩代人,“三人鄉”,她們詮釋了祖國邊陲玉麥新景象

玉麥鄉

守邊愛國精神,將在新玉麥傳承

現在,邊境小康鄉村建設正在玉麥緊鑼密鼓地實施,大山躍動著新的生機,玉麥人正編織著新的夢想。這段時間,玉麥鄉群眾都忙著收拾家當,為喬遷新居做著準備。

“在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下,我們玉麥人都可以住這樣漂亮的新房了,我很滿意新房的格局和樣式。” 如今身為隆子縣玉麥村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的央宗,站在將來要搬進的新家裡說。

但她最愛向人說的還是去年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以及收到回信的喜事。

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的喜訊,傳到了高山峽谷間的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懷著巨大的喜悅之情,卓嘎和央宗鼓足勇氣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信。彙報父女三人紮根玉麥為國守邊的故事,講述玉麥的發展變化,表達繼續堅持放牧守邊、報答黨恩的決心。

2017年10月29日,晨曦和溫暖鋪滿山谷。一封從首都北京帶來的牽掛抵達這裡。習近平總書記給兩姐妹回信了!

“我們從沒想過會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即便有回信也不會這麼快,想著至少要等上好幾個月吧。習近平總書記每天都是日理萬機。” 央宗說。

央宗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說,“祖國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們都要看好守好。”對我們父女三代守衛邊疆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看到這些我倆特別感動、特別激動。我是掉著眼淚看的。

總書記在回信中說:“十九大剛剛召開,黨將帶領各族群眾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玉麥這個曾經的‘三人鄉’,一定能建成幸福、美麗的小康鄉,鄉親們的日子也一定會越過越紅火!”

總書記的回信讓每個玉麥人都更加堅定了“家是玉麥”的信念;也讓每一個西藏人心中迴盪起 “國是中國”的自豪與驕傲。

走在今天的玉麥,看到成片的新居、正在建設的配套設施和忙碌的人群,已經很難想象這裡曾經是一個“三人鄉”、前幾年也只有9戶32人。小康示範鄉建好後,玉麥將搬遷來更多的群眾,在新家園裡一起守土固邊。

國慶前夕,如今身為隆子縣玉麥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的卓嘎,參加了全國人大代表考察調研活動。趕在國慶節時回來後,央宗馬上來到了姐姐的家裡。兩人拉起家常,說起了新的家園、新的期盼,說起了愛國守邊精神的進一步傳承發揚。

如今,“家是玉麥、國是中國”的心靈座標已牢牢紮根在了卓嘎、央宗姐妹和玉麥群眾的心中。國慶節這天的傍晚,卓嘎和央宗帶著姐姐的小女兒,又一次來到她們曾經走過了幾十年的巡山路邊,把一面嶄新的國旗插到樹林上、山谷間。

感人至深的守土之歌

□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評論員 莫蘭

50多年,兩代人,“三人鄉”。

這不是簡單平常的幾個數字,它是赤誠、滾燙、深沉的愛國情懷,是磐石信念,是鐵鑄意志,是青松品格。“家是玉麥,國是中國!”卓嘎、央宗姐妹,開在雪域高原上傲霜凌寒的格桑花,用堅韌與頑強書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守土之歌。

她們,是神聖國土的忠誠守護者。“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我用生命捍衛守候/哪怕風似刀來山如鐵/祖國山河一寸不能丟……”幾十年如一日,紮根“世界第三極”,不畏自然環境的嚴酷,不懼生活條件的艱苦,在山陡路險、交通不便的大山深處,牢記放牧守邊的神聖職責,高舉愛國旗幟,始終不渝看好守好祖國疆域上的一草一木,若不是胸中跳動著一顆熾熱的愛國心,怎能有如此鋼鐵意志。

她們,是幸福家園的積極建設者。毅然放棄“走出去”見世面求發展的大好機會,一心留在貧瘠落後的山鄉,憑著智慧與勤勞逐漸改變家鄉面貌,誓將“三人鄉”建成“幸福、美麗的小康鄉”,若不是對腳下的土地愛得深沉,怎能有如此頑強力量。

她們,是優秀家風的良好傳承者。自覺繼承父輩的責任與擔當,將赤誠情懷、可貴精神、高潔品格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若不是注重從家庭、家風、家教中汲取精神鈣質,涵養個人理想、志趣、信仰,怎能有如此美好品德。

這份守護者、建設者、傳承者的大愛感動了無數人,激盪起澎湃的中國心。卓嘎、央宗姐妹,她們無愧為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的傑出代表,“巾幗心向黨·建功新時代”的時代楷模,“講黨恩愛核心、講團結愛祖國、講貢獻愛家園、講文明愛生活”的先鋒模範。她們的堅定信念、赤膽忠誠、使命擔當、勤勞精神將凝聚成寶貴的精神財富,就像懸崖上開不敗的格桑花,永遠激勵著我們。

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蹟讓更多人懂得,愛國不需要高而大,它具體而細微,將祖國守護好、建設好、發展好,就是愛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