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金秋十月,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的回信,鼓舞激励着玉麦群众和全区各族人民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
转眼又是一年金秋十月,玉麦继续讲述着一段段关于守边、关于国旗的动人往事,续写着新时代迈步在爱国守边新征程上的新故事。
玉麦,国旗与守边的往事
在重要的日子升挂国旗,是玉麦群众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今年国庆节,伴着淅淅沥沥的秋雨,玉麦乡群众和部队官兵齐聚一堂,又一次庄重地举行升国旗仪式。
每次看着缓缓升起的国旗,那些有关国旗,有关几十年守边的往事和阿爸亲人们的脸庞,都会浮现在卓嘎、央宗两姐妹的脑海中……
“玉麦”藏语意为境域下游的圣地。
面积3644平方公里的玉麦很大,大到超过一些国家的面积;玉麦又很小,小到34年的日子里,只生活着父亲桑杰曲巴和女儿卓嘎、央宗一家三口。
卓嘎和央宗至今仍记得30多年前,父亲桑杰曲巴手工缝制出第一面五星红旗时的情景。
“记得有一次,阿爸裁着一些红布、黄布。我们就开始兴奋,以为又像过新年一般可以穿新衣了。”卓嘎说。
微光闪烁的火塘边,忽明忽暗的油灯下,阿爸先在两块布上仔细地量来量去,随后用剪刀把红布裁得方方正正,又从黄布上剪出星星。他让卓嘎帮忙穿好线,习惯地把针在头发里擦了擦,一针一线缝开了。
卓嘎讲述,第二天,当阿爸展开的时候却是一面旗帜,红布上绣着黄颜色的五角星。阿爸严肃地说:“这就是我们的国旗。”旗帜虽然不大,但很漂亮。记忆中共缝过四面。阿爸说:“这面旗帜插在哪里,哪里就是属于我们国家的!”
那天,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在玉麦唯一一户人家的屋顶上;那天,卓嘎和央宗懂得了五星红旗代表国家;她们也记住了,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守护好了这片牧场,就是守卫国家。
每年11月,玉麦的雨渐渐变成雪,越积越厚,直到来年5月,玉麦几乎与世隔绝。
央宗15岁那年,阿妈生病了,雪路难走,阿妈最终没能得到及时医治。
那年的藏历年,生离死别接踵而至。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家中最小的妹妹,在翻山时落在了后面,当大家返身沿路找到她时,小妹的身体已经被暴风雪埋了一半。
雪山埋葬了两位亲人。孤岛玉麦的空气显得更加沉寂,年幼的姐妹俩不能理解生活为何这样艰苦甚至残酷,萌生了离开的念头,几次央求父亲,到山外去吧!
央宗一边回忆一边讲述,“我心直口快,多次央求阿爸带我们离开这儿。可阿爸总是不应允,总说:‘我们不能离开,离开会失去这片土地,这很重要,我们坚决不能离开。’”
从此,玉麦只剩下他们一家三口。阿爸既当爹又当妈,更是一乡之长,卓嘎和央宗就是仅有的两个乡民。整个村庄仅有一栋房子,既是他们的家,又是乡政府。
从那时起,山外人把他们一家,叫作“三人乡”。春来秋往,“三人乡”的孤岛生活在外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中走过了40年。
片石垒砌的房屋、三块石头围起的火塘;缺少糌粑,就吃萝卜和土豆,没有袜子,就在靴子里垫上干草;冬天酷寒,姐妹俩就不停地劳作,增加手脚的温度。但她们始终相信,玉麦就是自己的家,家里的生活一定会渐渐好起来。正是这种执着使玉麦这个高原孤岛,以“家”的名义,永远留在祖国的版图上。
坚守,喜事接着一件又一件
在玉麦,有一条阿爸桑杰曲巴每次巡山时的必经之路。
“走在这条路上,我常想起老父亲。想起我们走在这条路上的过往,我们一起插国旗的时候就是走着这样的路。” 央宗说。
这条路,父亲走了29年,卓嘎和央宗也在这条路上,度过了她们如格桑花般美丽的最美年华。1988年,当了29年乡长的阿爸老了,卓嘎接了阿爸的班,一干就是23年;妹妹央宗是副乡长兼妇女主任,一干也是17年。
央宗说,阿爸总强调,要守护好一草一木,因为这些都属于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草木。阿爸插国旗时总会说:“我们的家乡是玉麦、我们的国家是中国。”这些意识从此根植在了我们心里。
如今的玉麦,人人传承爱国守边精神,齐心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
1994年,自治区经过调研,为玉麦乡精心选择了新的乡址,提出扩建方案。搬到了新的村址,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然而因为极少有外人搬入玉麦,央宗27岁、卓嘎35岁时,才分别成了家。
2001年,虽已退休,但依然居住在玉麦的老乡长桑杰曲巴,终于盼来了进村的第一辆车,这是他心中近40年的夙愿。
也就是在这一年,77岁的老阿爸在大雪纷飞的季节没留遗憾地走了。临终时,老阿爸把全乡人叫到床前。
“阿爸要求我们不要离开,我们也已经舍不得离开这里了。父亲守边的信念已经根植在了我们的头脑中。” 央宗说。
自从公路打通,玉麦的变化一天快过一天,开始跟上山外的脚步。原来的“三人乡”已发展成9户32人,全乡有了7辆私家车。
2011年,边防派出所进驻玉麦。
守边爱国精神,将在新玉麦传承
现在,边境小康乡村建设正在玉麦紧锣密鼓地实施,大山跃动着新的生机,玉麦人正编织着新的梦想。这段时间,玉麦乡群众都忙着收拾家当,为乔迁新居做着准备。
“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我们玉麦人都可以住这样漂亮的新房了,我很满意新房的格局和样式。” 如今身为隆子县玉麦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的央宗,站在将来要搬进的新家里说。
但她最爱向人说的还是去年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以及收到回信的喜事。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的喜讯,传到了高山峡谷间的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怀着巨大的喜悦之情,卓嘎和央宗鼓足勇气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父女三人扎根玉麦为国守边的故事,讲述玉麦的发展变化,表达继续坚持放牧守边、报答党恩的决心。
2017年10月29日,晨曦和温暖铺满山谷。一封从首都北京带来的牵挂抵达这里。习近平总书记给两姐妹回信了!
“我们从没想过会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即便有回信也不会这么快,想着至少要等上好几个月吧。习近平总书记每天都是日理万机。” 央宗说。
央宗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们都要看好守好。”对我们父女三代守卫边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看到这些我俩特别感动、特别激动。我是掉着眼泪看的。
总书记在回信中说:“十九大刚刚召开,党将带领各族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玉麦这个曾经的‘三人乡’,一定能建成幸福、美丽的小康乡,乡亲们的日子也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总书记的回信让每个玉麦人都更加坚定了“家是玉麦”的信念;也让每一个西藏人心中回荡起 “国是中国”的自豪与骄傲。
走在今天的玉麦,看到成片的新居、正在建设的配套设施和忙碌的人群,已经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三人乡”、前几年也只有9户32人。小康示范乡建好后,玉麦将搬迁来更多的群众,在新家园里一起守土固边。
国庆前夕,如今身为隆子县玉麦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的卓嘎,参加了全国人大代表考察调研活动。赶在国庆节时回来后,央宗马上来到了姐姐的家里。两人拉起家常,说起了新的家园、新的期盼,说起了爱国守边精神的进一步传承发扬。
如今,“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心灵坐标已牢牢扎根在了卓嘎、央宗姐妹和玉麦群众的心中。国庆节这天的傍晚,卓嘎和央宗带着姐姐的小女儿,又一次来到她们曾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巡山路边,把一面崭新的国旗插到树林上、山谷间。
感人至深的守土之歌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莫兰
50多年,两代人,“三人乡”。
这不是简单平常的几个数字,它是赤诚、滚烫、深沉的爱国情怀,是磐石信念,是铁铸意志,是青松品格。“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卓嘎、央宗姐妹,开在雪域高原上傲霜凌寒的格桑花,用坚韧与顽强书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守土之歌。
她们,是神圣国土的忠诚守护者。“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世界第三极”,不畏自然环境的严酷,不惧生活条件的艰苦,在山陡路险、交通不便的大山深处,牢记放牧守边的神圣职责,高举爱国旗帜,始终不渝看好守好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若不是胸中跳动着一颗炽热的爱国心,怎能有如此钢铁意志。
她们,是幸福家园的积极建设者。毅然放弃“走出去”见世面求发展的大好机会,一心留在贫瘠落后的山乡,凭着智慧与勤劳逐渐改变家乡面貌,誓将“三人乡”建成“幸福、美丽的小康乡”,若不是对脚下的土地爱得深沉,怎能有如此顽强力量。
她们,是优秀家风的良好传承者。自觉继承父辈的责任与担当,将赤诚情怀、可贵精神、高洁品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若不是注重从家庭、家风、家教中汲取精神钙质,涵养个人理想、志趣、信仰,怎能有如此美好品德。
这份守护者、建设者、传承者的大爱感动了无数人,激荡起澎湃的中国心。卓嘎、央宗姐妹,她们无愧为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杰出代表,“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时代楷模,“讲党恩爱核心、讲团结爱祖国、讲贡献爱家园、讲文明爱生活”的先锋模范。她们的坚定信念、赤胆忠诚、使命担当、勤劳精神将凝聚成宝贵的精神财富,就像悬崖上开不败的格桑花,永远激励着我们。
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让更多人懂得,爱国不需要高而大,它具体而细微,将祖国守护好、建设好、发展好,就是爱国。
閱讀更多 中國婦女報 的文章